潘艳艳
永嘉县岩坦镇溪口小学
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加强对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训练。这就要求数学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注重启发,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至圣先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一是让学生树立伟大、美好、无私的梦想。有了崇高的理想,宏伟的目标,坚定的信念,学习就会有方向,就会有动力。二是让学生认识学好数学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学习就会有动力。三是创设充满魅力的数学教学环境,学习就会有兴趣。可以通过课程导入来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程导入的方法很多,主要的方法有:复习导入法、简介导入法、设疑(悬念)导入法、实物导入法、实验导入法、展示导入法、图象导入法、音频导入法、视频导入法、谜语导入法、歌谣导入法、笑话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戏剧(表演)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等等。
在小学时,学生总感觉到数学太枯燥、太单调、太抽象,与现实生活联系不多,学习时提不起兴趣,体会不到学数学的乐趣,总觉得学数学“无用”。而现在的实验教材与实际结合,内容新颖,实验内容多,实践活动多,增添了不少有现实生活意义的、富于想象思维的、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有成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还要动手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而言,他们面对的都是经过人类长期积累的间接经验,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中科院王坤院士说,对于科学家的创造,我们只是看到了成功的结果,那些逐步抛弃的中间假设则从不公布,是很可惜的,因为其中蕴含了许多经验教训。在学习圆面积公式时,可让学生类比回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从摆、剪、拼、旋转中猜测,从分组操作实验中感悟:只有剪拼才有希望得出结果。通过八等分、十六等分、三十二等分,再对插,学生认识到如果这样无限等分下去,再对插,最终会把圆转化成长方形。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来源于生活。理论是灰色的,只有生命之树常青。“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该通过让学生从各种活动中,从生活中进行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让学生联系实际做练习,就是对所学知识的吸收、感知、消化、内化、强化、深化、体验和再认识的过程。例如:在讲解“比例尺”的相关内容时,可以从生活入手设计问题:“五一节即将来临,班级组织大家去北京旅游,你能帮忙测算从钦州到北京的距离吗?”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在熟练运用比例尺来计算两地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的方法后,让学生在中国地图中,找到相应的比例尺,然后再用尺子测量钦州到北京两地的实际距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经常能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积极探寻身边数学,认真设计一些数学与生活实际相整合的问题和题目,让学生去思考去练习,感受数学的魅力和作用,不仅能使学生学得轻松,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可以提高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应用是学习的目的。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回归于生活。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文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等各个方面,无处不有数学的重要贡献。”夸美纽斯认为,知识的应用是教学的重要问题。第一,应用可以帮助理解;第二,应用可以培养技能。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之中。
例如,在学习面积完的计算后,教师可以布置如下任务:老师最近买了一套120平方米的房子,想用80×80厘米的瓷砖铺设(装修)该房子的地面(100平方米),请问需要多少片瓷砖(不考虑损耗)?教师结合生活,提出学生感兴趣的“装修问题”,让学生兴高采烈地思考计算。长期坚持训练,学生不仅懂得用数学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还可以进一步锻炼、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
还可以借助购物、旅游、游戏和课外活动等来加强学生对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和应用的理解和认知。
总之,现代的数学教学,需要教师积极创造条件,做生活的有心人,深入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把生活融入数学,让数学回归生活,为学生尽可能创设生动有趣、贴近生活、丰富多彩的问题情景和练习,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处处是数学”,“人人身边有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励学生热爱数学,喜欢数学,学习有用的数学,学会数学的实际应用,为未来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