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2020-10-21 21:28陈书仪
全国流通经济 2020年1期
关键词:产业融合发展对策发展现状

摘要: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推进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善农业供给性能,拓展农民的收入渠道。本文基于江苏省泗阳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结合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对策,保障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效果。

关键词: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

2096-3157(2020)01-0129-02

我国属于农业大国,因此农业发展问题关系到我国整体的国计民生,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各个产业之间相互渗透,实现协调发展,可以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建设工作,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增加农民的收入,更快地实现农业产业化,促使新型农村地域的融合发展。

一、总结江苏省泗阳县农村产业融合的成绩和做法

1 农林融合发展

江苏省泗阳县被誉为“杨树之乡”,近些年落实农村产业融合,根据园区的产业特色,提出农林融合发展的道路。利用锯木下脚料和农作物秸秆作为原材料,种植食用菌和桃果等,通过加工鲜菌和鲜果,废料加工之后再还田,建立循环农业产业链。获得荣获全国食用菌产业发展先进县和全国林下经济典型县等称号。园区已经聚集了13家食用菌企业,日产量达到450吨以上,工厂化食用菌聚集度达到全国五强。此外成子湖青虾产业发展情况非常出色,推动了渔业产业园集群发展,江苏省泗阳县的水产养殖面积一定达到3万亩。精品桃果种植基地达到1 8万亩,各种优质桃果远销外地,已经成为江苏省泗阳县的名片,并且带动江苏省泗阳县农村发展桃果主题的旅游业,有效支撑了江苏省泗阳县农村产业融合工作。

2 农研融合发展

江苏省泗阳县13家工厂化食用菌企业,其中华绿和宏源以及康宏三家企业属于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泗阳县农村具有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使江苏省泗阳县成为全国食用菌产业化建设示范县,2016年江苏省泗阳县创建了6个省级园艺标准园,发挥了农村产业融合的品牌效益,建设综合服务中心,集合了种苗繁育、质量控制、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等,主要发展青虾池塘精养、青虾与罗氏沼虾混养等模式,很多农民群众因此发家致富。

3 农工融合发展

江苏省泗阳县食用菌和精品桃果以及成子湖青虾的工业化生产,江苏省泗阳县不断延伸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产业链,快速发展了食品精深加工业,初步形成了食用菌功能性食品加工基地,有机融合食用菌产品开发和其他健康食品,不断开发了风味食品的新品种,例如食用菌软糖、食用菌面包、食用菌挂面等。江苏省泗阳县青虾精加工产业,快速发展了青虾加工副产物的产业化和规模化,不断开发虾头和虾壳中的营养成本,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当前江苏省泗阳县不断规划建设精品桃果的精深食饮品加工产业,扶持鲜桃加工企业的发展,提高加工的价值。江苏省泗阳县通过农工融合发展,使农村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保障农民生产效益。

4 農商融合发展

江苏省泗阳县对接经营主体、加工企业、电商企业的融合,实现融合发展,当前江苏省泗阳县的园区不断建设冷链仓储区,进一步完善冷链物流的配送体系,使产业链条变得更加完善,科学地储运鲜活产品,加强联系周边大城市的销售市场,完善食品安全监控系统,提高江苏省泗阳县园区的竞争力,保障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江苏省泗阳县“醉美泗阳”园区总占地达到2 2万平方米,其中包块82个入驻电商项目,带动了农民的就业趋势,年销售额可以达到1 2亿元以上。江苏省泗阳县在农村产业融合过程中,注重创建区域品牌,因此洪泽湖青虾和泗阳鲜桃以及泗阳食用菌等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逐渐稳固了江苏省泗阳县的农产品品牌地位。

5 绿色发展成绩突出

江苏省泗阳县利用测土配方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等措施,显著提升了园区土壤有机质,明显改善了土质,绿色防控技术面积达到5 67万亩以上。江苏省泗阳县还不断提高了农业清洁生产水平,实现了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此外江苏省泗阳县普遍利用高节水灌溉方式,综合利用工程节水和生物节水等方式,不断完善农业用水的价格和税收等,鼓励企业利用节水灌溉技术,节水节肥的技术麦基达到3 5万亩以上,总体降低了园区农业用水量。

二、概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问题

1 农业和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低

产业融合的关系不够紧密,融合链条比较短,融合附加值比较低,有待进一步挖掘。农业开发层次有限,主要是发展休闲农业和旅游农业以及旅游观光等,没有有效带入文化和民俗等元素。农业和二三产业融合过程中存在同质化问题,地方资源之间存在严重的竞争,而且竞争缺乏差异化。

2 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育迟缓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缺乏新型经营主体,一些新型经营主体自身发展情况不够好,缺乏创新能力,导致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比较单一,在今后发展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挖掘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等方面的潜力。

3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需要具备网络建设基础和公共服务建设基础,但是很多农村地区在地理环境的影响下,相关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入户宽带网络存在问题,农产品电商物流仓储能力亟待提升,不利于农业资源绿色发展,这样会加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成本,也会面临各种风险。

三、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

江苏省泗阳县农村农业产业融合近些年取得显著的成绩,本文结合江苏省泗阳县农村农业产业融合的经验,提出发展农村产业融合的对策,改善我国农村产业融合现状问题。

1 促进农业和二三产业融合

江苏省泗阳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利用省级工程技术中心为载体,发挥高新技术企业的作用,积极研发新品种选育和种养新技术以及先进加工工艺等,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县域市域的需求,并且可以对整个苏北地区起到辐射作用。品种选育包括优食用菌和成子湖青虾以及精品桃果等,选育的新品种要具备抗逆性和抗病性能,具有良好的营养品质和专用性,不仅要适合工厂化生产,还要适合普通农户种养。加强研发工厂化生产技术和新工艺,积极利用物联网技术和智能化技术等,数字化控制工厂化生产环境参数,加强研究标准化技术,完善产品生产的操作标准。

江苏省泗阳县要想促进农业和二三产业的融合,就要完善一二三产业融合经营机制,发展订单农业,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建立生产基地、示范园区和家庭农场等建立农产品的购销渠道,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通过产销合作,完善农产品质量水素体系,建立联合品牌,共享农业产业融合的利益。此外,还需完善股份合作经营机制,保障农民的利益。利用股份合作方式,引导农民利用各种合作方式融入进来,引导农户进入到加工和销售等环节,实现盈余合理分配。最后需要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分级备案农户土地经营权,设置风险保障金制度,结合农业保险和担保,使农户的风险防范能力不断提升。加强监督土地流转和合同签订过程,完善纠纷调解冲裁体系,有效保护双方权益。

2 建立农业新型经营主体

构建农林种植业,促进农林加工业的发展,带动农业服务业的发展,建立绿色健康生态的产业链,探索新型农林融合发展模式。实施林种一体化,泗阳县利用林木废弃物和农作物秸秆,融合一产种植和二产精深加工以及三产销售,完善全产业链,建立产业生态。实现饲养一体化,基础产业是饲料和青虾养殖,利用花生饼和腐菜等农作物,加工生产饲料,进一步发展特色水产,推进特色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利用动物的粪便作为肥料。实现水产养殖的一体化经营,叠加三产融合的效益。

3 加强建设基础设施

江苏省泗阳县农村充分挖掘优质农业的资源的优势,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实现高端绿色食品产业的集聚发展,利用食用菌和精品桃果等资源,发展高端的绿色食品,利用功能性食品,满足特定人群的需求,发展养生性的保健食品,研发功能性膳食纤维和功能性油脂等保健食品,促进产业交叉融合,建设原料生产基地,完善物流配送和市场营销体系,中间环节需要紧密衔接中下游产业链,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户建立合作关系,建立订单关系和契约关系等,发展利益联结机制。

4 提高品牌营销服务质量

建立品牌强农战略,创建农产品和食品的品牌,利用各种推广活动,建立高端特色农业品牌,例如江苏省泗阳县农村主要建立“洪泽湖青虾”和“泗阳鲜桃”以及“泗阳食用菌”等品牌。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合创建品牌,发挥品牌农产品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整体经营效益。注重保护品牌知识产权,进一步深化品牌内涵,利用各种渠道推广宣传,发挥企业品牌的社会影响力。

5 暢通农户参与运营的新通道

政府需要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建立村务公开程序,公开项目、合同、投资额等内容。保障农民的决策权,为农民畅通表达渠道。建立农民评价机制,落实民主化建设管理模式,保证实施的项目可以满足农民发展需求,并且要获得农民的支持和认可。保障农民的参与权,在项目规划和选址以及招投标等阶段都要引入农民参加。在产业链下游,农民进入门槛比较高,需要发挥工商资本和农业龙头资源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延伸企业产业链,开拓企业市场,保障农民享受到农村产业融合的利益。将政府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示范园建设过程中,政府要积极承担自身职责,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推动农村改革,加强供给公共基础设施。进一步发挥示范园的服务作用,企业和农户需要建立长效合作方式,进一步拓展企业的作用,政府和社会资本也要建立合作模式,在示范园建设过程中要吸引更多的工商资本投资,实现示范园的产业化和规模化。突出农户的主体地位,创新企业带动方式,结合市场化运作方式,促使农户参与到公私合营机制当中,长效化地调动农民发展。利用农产品产销双向合作,建立农产品的生产基地,农民可以建立农产品的流通组织,实现利益联结,可以利用农业众筹方式,建立新型利益联结机制,为农民带来更多的财富。

四、结语

实现农村产业联合发展,可以促进农业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我国现代化农业,本文结合江苏省泗阳县农村产业融合的经验,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的收益,进一步提高农村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1]许新华 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J].河南农业,2019,(28):64~64

[2]罗远旺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评价与实证——以广西为例[J].中国商论,2019,(18):215~217

[3]范利利 农村电子商务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以海门市为例[J].新西部,2019,(26):62~62

[4]赵冰,吴政文,李邵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研究——以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为例[J].农业科技通讯,2019,(09):24~24

[5]宋山梅,向俊峰 乡村振兴视野下我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构建研究[J].农业经济,2019,(09):6~8

[6]张亚楠 三产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研究——以新郑市红枣小镇为例[J].乡村科技,2019,(25):67~68

[7]刘安凯,葛磊 产业融合 振兴乡村——贵州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J].当代贵州,2018,(39):52~53

[8]马建军 河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全国流通经济,2019,(06):75~76

作者简介:

陈书仪,河海大学企业管理学院学生。

猜你喜欢
产业融合发展对策发展现状
大数据时代广告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分析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旅游经济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