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5日,中国商业联合会发布了2020年中国商业十大热点。
热点一:国内市场销售持续稳步增长,消费结构和营商环境继续改善
201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国办发〔2019〕42号),提出了20个方面的政策措施,对商业业态、模式创新、转型升级,供应结构优化、品质提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降低成本、营商环境改善等,作出了一系列针对性指导及支持性规定。
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中国贫困人口将全部脱贫毫无疑问,这会有力促进消费。2019年10月国务院发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这些举措必将对企业投资起到有效的促进、激励作用。2020年,中美有望达成阶段性协议,贸易形势有望好转。另外,“一带一路”的影响不断扩大,带动中国对外投资和出口增加,对于稳定经济增长、扩大国内市场消费也是一个利好。
专家预计,2020年,從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态势分析,没有导致物价大幅上涨的主客观条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总体仍会保持温和上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会保持中速增长。此外,国家还加大了猪肉进口,禽肉、牛羊肉等产量增加较快,各种迹象表明,2020年猪肉的供应和价格有望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
热点二:夜间消费热度升高,辟出商业“新蓝海”
2019年,国内的夜间消费明显升温,夜间商业成为“显业”,在官民合力参与下,其发展异常红火,异彩纷呈。众多迹象和数据表明,夜间经济在当前和未来蕴藏着巨大商机。
专家分析,很多人因为白天工作忙碌,消费需求没法得到充分满足,而到了夜幕降临,是满足消费与休闲需求的绝好时机,夜间经济正好投其所好,从而成为商业拓展消费需求的“新蓝海”。其中吃和买是起点,文化、旅游方面仍还有很大探索空间,尤其是文化方面潜力非常深厚。
热点三:服务消费需求快速提升,餐饮业繁荣兴旺渐入智能化时代
2019年,国民消费中的服务消费表现尤其抢眼,其需求十分强劲,市场持续扩大,占总消费的比重首次超过商品消费。提质扩容的服务消费正在引领“新消费时代”。
预计2020年,伴随居民消费向个性化、品质化升级,服务消费的潜力将进一步释放。服务消费将是今后中国总体消费中增长潜力最大的部分,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高度重视开发服务消费市场将是主要施力方向,服务消费的潜力必将呈现爆发式释放,特别是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高品质服务消费将领先增长。
2019年餐饮行业延续了业态、产品、服务上创新的势头,不断激活并释放发展潜力,正加速从传统餐饮服务业向现代餐饮服务业转变。线上点餐、到店即食,高科技代替人工制作,智慧餐厅、未来餐厅、无人餐厅等逐渐普及;新技术、新体验、智慧化、数字化正在成为餐饮消费发展的方向;移动化、自助化、智能化消费体验,也将成为餐饮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热点四:消费与流通加速转型,强大国内市场有望形成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要点是促进,重点是强大,即不仅要扩大市场规模,更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点是在提质基础上增量,改变“大而不强”的局面,抓住国内市场消费升级的机遇,加大研发创新、品牌培育、诚信环境改善等,是中国提升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避免陷入“低端锁定”的有效途径。
在市场驱动与政府推动共同作用下,流通业正加速变革,以创新和转型的具体行动,适应着消费需求与竞争格局的持续变化,涵盖城市与农村、线上与线下的“全面下沉”、“全渠道经营”,已成为大型零售企业的重点战略。渠道下沉是零售商调整经营地域的体现,既为企业带来了销售增长,也使更多的消费者得以接触到高品质、现代风格的零售服务及其提供的丰富商品。
2019年,商业“自有品牌”明显趋热。不仅是外资的沃尔玛、家乐福、7-11,内资的永辉、步步高、京东、苏宁易购等大型本土零售企业也在开发自有品牌方面加大了力度。区域性零售企业则在“抱团”行动。成立仅3年的自愿连锁组织“蚂蚁商业联盟”现已拥有近50家连锁零售会员企业,共同开发了3大品类、近30种自有品牌商品。
2019年,国内著名零售大企业之间横向并购十分活跃。物美收购麦德龙、苏宁收购家乐福的消息引人注目,与此前阿里与大润发、京东与沃尔玛之间的联姻一样,属于大型零售企业优势互补、强强联合、追求更大更强的战略举措。
热点五:零售业态创新层出不穷,新商业模式对标多元多变的消费需求
为了满足新生代多元多变乃至特殊的消费需求,零售行业不断推出新零售业态、新商业模式,包括加速拓展电商渠道,利用快闪店试水,开发单身经济,实施首店经济,渗透社区等,以寻找新的增长空间,激发更大的商业活力。
1 新消费需求激活业态转型。新电商渠道快速发展,新主流消费群体比上一代追求更方便的消费模式,促使电商渠道的发展更趋成熟,还衍生出各类小程序、社交电商等新电商渠道。另外,网红电商、粉丝经济变现能力逐步增强,短视频、直播带货成为新型消费场景;内容电商和社群电商打破了消费场景的空间和时间边界,促进了对下沉市场的渗透。
2 快闪店成创意营销新模式,借势IP开展深度营销。最近几年,国内国外潮流品牌、电商纷纷开设快闪店,推销新品牌或新产品,为线上线下店铺引流,或为新产品面市试水。很多快闪店结合创新内容、科技元素及消费体验,与消费者互动。IP营销与快闪店完全不同,但两者同样尝试着接通内容、娱乐、社交、消费等多个场景。合适的IP主题除了可制造话题,提升顾客新鲜感及延长逗留时间外,还可塑造零售企业的个性,解决竞争同质化问题。
3 为单身经济的潜在大市场创新营销。有数据显示,中国的单身人口已超过2 2亿,消费潜力巨大。为此,近年来商业企业针对这一庞大客群推出了多种的一人商品和服务,比如单人小火锅、迷你KTV、单人旅行、小型家电、饲养宠物等。随着独身风气蔓延,不少企业都调整了业态、商品结构和服务内容,以迎合单身族既紧贴潮流又追求个性、注重质量、享受体验特殊要求。
4 在社区商业发展转型中打造消费新场景。在零售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不少零售商开始迎合消费者对“最后一公里”的关切,致力于提高目标客群的忠诚度和黏性,为此,开始利用社区商业作为突破口,并把社区商业空间变成一个社区生活综合配套,以满足周边居民基本生活所需。
5 首店经济提升地方商业活力,成为新零售的实践样本。近几年,中国零售业迎来了首店经济热潮。首店经济是指一个区域利用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国内外品牌在本区域首次开设门店,使品牌商誉价值与区域特有资源实现融合,从而挖掘消费潜力,激发市场活力,拉动地方经济。
热点六:数字化成为商业领域新常态,流通变革全面促进生产生活方式重构
2019年,数字化已然成为商业领域尤其是零售业创新发展的必争高地。在经历了商业模式的多轮迭代和大数据沉淀之后,企业更清晰地看到了积极拥抱数字经济的广阔前景,数字化转型热度持续升温。不难想象,2020年,数字化对商业创新和流通改革的影响在经历了“由此及彼”之后,将真正转向“由表及里”。专家预见,国内商业下一阶段数字化创新将展现出如下趋势。
1 大数据算法成为准确破译市场需求的不二法门。如何结合不同商圈进行精准选品或预测,是传统零售商的长期痛点,在市场经验与流动资金不足、“买手”队伍人才缺乏、顾虑选货失误造成积压的情况下,这也成为阻碍中国零售业复归自营模式的现实难点。
2 数字化信息系统将大幅提升零售业的连锁扩张速率。专家指出,数字化信息系统的广泛连接性,将显著增强连锁加盟制的扩张优势,通过电子价签、远程监控、数据和会员共享、以及总部大数据赋能等方式,有望消除传统加盟店难以步调一致的弊端。
3 自有品牌成为数字化零售重要的盈利增长点。由于数字化高效衔接零售和制造业,过去几年,成功零售模式中普遍见证了自有品牌的迅速崛起,并逐步成为零售商摒弃联营、回归自营的杀手锏。
热点七:步行商业街改造成为消費升级的平台,商旅文跨界融合趋势愈发明显
作为大型商业聚集形态,商业步行街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载体,是促进消费转型升级的有效抓手,是提升城市品牌形象的闪亮名片,也是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1 政策频出,推动步行街改造提升。为了使商业中心区流通基础设施适应城市居民消费升级,2018年12月,按照上级指示精神,商务部印发了《关于开展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步行街。作为一项“小切口、大成效”的工作,商务部计划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重点培育30~50条全国示范步行街,指导各地培育一批代表本地特色的步行街。可以预见,2020年全国商业街将掀起新一轮改造提升热潮。
2 跨界融合,促进商业街协同发展。近年来,国内步行商业街逐渐跳出了自身“内环”式封闭发展的“窠臼”,商旅文发展开始大行其道,成为产业间的融合方式,互动共赢的商业模式。以步行街为主要载体的“商旅文”模式则实现了1+1+1大于3的效益增长,不仅三业做到了互补增效、借力发展,同时也使商业街万商汇聚,游客云集,获得了更好发展。
专家建议,在商业街改造提升过程中,要打破传统单一商业街概念,可以从“条状”的主街向“块状”(block)的街区发展,以呈现出层次丰富、主辅相配、主后街相谐的良性延伸。在业态方面,需要特别关注女性、儿童、老年人的消费需求;还应注意增加服务业种,尤其是带有地方特色的休闲娱乐和餐饮业。
热点八:社区商业向综合服务转型,便民成为商家“最后100米”关注焦点
在国家和地方政府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2019年出现了一些新型社区商业中心。不再刻意强调商品经营,而是将社区服务纳入其中,并尽量做到尽善尽美。此外,这种社区商业中心的建设,也不再仅仅只是企业自己独立的商业行为,政府支持其发展某些带有公益性质的服务,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除了社区商业中心出现新的变化外,作为社区“最后100米”的主力商业店铺,便利店在2019年继续迅猛发展。尤其是一系列利好政策提供的支持,促使连锁便利店向着智能化、品牌化、便利化、综合经营的方向不断迈进。
专家认为,从社区商业转变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其发展趋势已不可逆转,2020年会出现更多社区服务综合中心和便民商圈,为居民提供更综合、更便捷的社区生活服务;2019年出台的一系列利好政策,也将陆续落地,为社区商业的转型创造有利环境和条件。预计社区便利店会继续往智能化、连锁化、增加便民服务内容,实现综合经营的方向发展,区域性龙头向全国布局成为趋势,市场整合也将会加大力度。至于社区商业的前置仓,虽然引来不少企业关注,但模式能否跑通尚有待观察,或将只是常规门店到家服务的补充模式。
热点九:电商下乡、食品追溯与精准扶贫“三位一体”,融合出各方受益新格局
近年来,各地将电商下乡综合示范、追溯体系试点示范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创新出了许多全产业链受益的商业模式。主要做法有:
1 构建互补互惠的产业合作体制机制。围绕当地优势农牧业资源,在电商下乡和追溯体系建设中,通过引入品牌龙头企业,组织贫困农户加入专业合作社,推进土地流转形成规模化的生产基地,形成“公司+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组织。
2 建设全程信息化追溯体系。这样做,一方面,有助于电商下乡平台与追溯平台逐步融合成统一平台,减少平台投资、降低运行成本、集成服务功能。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供应链管理能力,建成从基地生产加工、仓储运输到终端销售的全程可视化追溯体系。
3 加强品牌建设。目前,农村贫困地区产品品牌建设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借牌”嫁接。即通过引入外部具有知名度的品牌在本地生产并对外销售。二是本地培育。即集中本地优势产品资源,建立产品质量标准和管理制度,打造区域公共品牌,这种方式所用时间较长,但是一旦形成影响力,就会产生长远的高收益。
4 用新方法拓展销售渠道。各地电商下乡即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均将农产品上行(从农村销售到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