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壮族山歌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方式及发展对策研究

2020-10-21 22:11卢永雄龚三你刘翰燕莫凡曾惠华
大众科学·中旬 2020年4期
关键词:传播方式互联网时代发展对策

卢永雄 龚三你 刘翰燕 莫凡 曾惠华

摘 要:近年来,百色壮族山歌依靠举办传唱、开办培训班及山歌进校园等活动,其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受其以单一化传承方式、依靠传统媒介传播的传播方式的限制,其发展依然面临着传承人断代、思想观念改变和传播渠道不足等问题。想要解决上述问题,应当充分结合百色壮族山歌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方式,积极采取利用互联网建立山歌传播平台及数据库、建设微信社群教育、完善培养机制和创新山歌内容等措施,巩固它的圈内传播,扩大它的圈外传播渠道,推广百色地区的民间音乐。

关键词:百色壮族山歌;互联网时代;传播方式;发展对策

一、引言

壯族山歌简称为“壮歌”,又称“壮族民歌”,一般指壮族人民用壮话演唱的民间歌谣,真正意义上的壮歌应该是从壮族原始社会中的生产劳动和祭祀活动开,壮乡素有“歌海”盛誉。[1]壮歌在历史上具有结构短小、韵味和谐、易歌易记的特点,流传起来比较方便。这使得它具有各种各样的题材,内容十分的丰富,深刻地反应了壮族人民各方各面的社会生活。百色有隆林、右江区、田林等12个县(区),2017年人口数有419.64万人,壮族是本地区的主体民族,约占总人口的80%。由于特定的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和民族文化心理,造就了百色壮族人民“好歌”,“凡有吉庆,必唱歌以为乐”的习俗。[2]百色壮族山歌种类繁多,题材丰富,主要分为劳动歌、农事歌、时政歌、情歌,它们反应了百色壮族人民的精神生活,是研究百色壮族历史的重要史料。

二、传播方式及发展现状

(一)传播方式

目前百色壮族山歌以单一化的口传心授传播方式为主,借助传统媒介传播。

百色壮族山歌发源地通常以山地居多,山歌文化的传承极大地受到时空的限制,因此山歌的传承只能是通过家庭成员、师徒之间口口相传,代代相传,但传播范围小,易出现断代的现象,沉陷单一化的口传心授传播方式,很多优秀的山歌因此失传。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百色壮族山歌越来越重视,一方面文人学者加大对山歌的收集整理力度,另一方面借助录音磁带、VCD光碟记录、广播及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传播,山歌文化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野。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众对传统媒体的依赖程度越来越低,造成传统的传播方式也无法承担起山歌传播的重任。

(二)发展现状

近年来,通过举办各类壮族山歌传唱活动、不定期举办山歌文化培训班、山歌文化进校园等方式,百色壮族山歌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在每一年的农历元月初八、三月三、六月六等壮族节日,政府和壮学会都会投入资金举办大型的歌会,极大地宣传和推介壮族山歌文化。在2019年2月10日,隆林各族自治县举行壮族非物质民族文化展演,活动现场既有八音坐唱赞壮乡,也有山歌对唱节目,人声鼎沸,热闹非凡。通过各种各样传唱、展演活动,可以加深人们对壮族山歌的了解和认知,增强了人们学习山歌的氛围,提升了山歌传承人的地位,使得越来越多的壮族山歌被人们所熟知和喜爱。

同时通过不定期举办线下壮族山歌文化培训班,重视对山歌文化人才的培养,培养了以“南盘江村姑”为代表的三个组合,如“盘江村姑二代”演唱的壮族山歌《阿哥何时才回家》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专家组选上,于2019年7月14日参加文旅部在云南楚雄举办的“2019中国原生民歌节”民歌展示活动,提高了壮族山歌文化的知名度。政府及相关部门也极其重视对八音坐唱队的扶持,现在八音坐唱队的队伍规模已经达到了 139 个,挽救了即将濒临失传的文化。壮学会还组织山歌文化传承人前往校园对当地学生授课,学生唱山歌,通过地不定期开设培训班对音乐老师进行系统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

近年来,各个学校积极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邀请山歌传承人教授学生学习民族文化艺术,组建小学生山歌队,鼓励音乐教师虚心向民间艺人学习民间山歌,根据民间曲调改编、创编符合校园日常生活的山歌。

虽然百色壮族山歌文化在众人的努力下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但受其传播方式的限制,发展依然面临着很大的困境。

三、面临的困境

(一)传承人断代

百色壮族山歌出现传承危机的最直接表现是传承人的日益减少。随着众多现代传媒的出现,原生态山歌已不再符合现代年轻人心里的审美观,反而是时尚的现代流行歌曲吸引着他们,本该是新一代传承人的他们已不愿意再学唱传统的山歌。现如今,会唱、能唱山歌的人逐渐年老或去世,而年轻人不会唱,也不想学,随着时代的发展,传承人越来越少甚至出现了传承人断代的状况。还有一个严峻的状况是歌本的流失。百色壮族山歌一代代都依靠口耳相传,没有完整的词、曲的记录,很多作品都流失在了时间的长河里。受到自身能力有限、文化水平不高、音乐素质欠佳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山歌传承人只能"照本宣科",对新型的传播方式不加以关注,不会利用新媒体等新技术进行传播,无法做到创新与发展,流传下来的山歌越来越少,山歌的发展路径也越来越窄,山歌特色也被日益淡化。

(二)人才资源匮乏

随着时代的变迁与更新,各方面都发展起来了,经济越来越繁荣,但是,百色壮族地区越来越多的青壮年都外出务工挣钱,在外奔波,养家糊口,留下老一辈在家。村寨里的青年男女大多结伴离开,使得村寨大范围的流失了潜在的壮族山歌传承人以及传播者。留守在村寨的孩子们失去了山歌最直接最原始的老师,失去了口耳相传的学习方式,失去了学习山歌的机会。坚守在村寨的老人们,大部分由于长期的劳作和忙碌,身体状况欠佳,加上唱山歌有一定技巧和规律,他们不能轻易的将山歌的内容传授给下一代,导致了人才资源大量匮乏,山歌的传承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三)思想观念改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意识也渐渐地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对百色壮族山歌的传承和发展造成了越发严重的冲击。在历史的记载中,百色壮族山歌的产生和流传,与壮族祖先生活的地理环境、形成的生活习俗和传统的劳动生产息息相关。一直以来,壮族人民居住的地理环境相对偏远、交通不便,与外界交流少,不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山歌就在这样封闭的大石山区里以最原始的方式一代又一代的流传。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外来文化观念极大的冲击民族传统文化,年轻一代被深刻影响着,老一辈中也有很多人也是如此。

(四)缺乏传播渠道,群众参与度低

壮族自古以来就有唱山歌的习惯,尤见在歌圩活动和日常人民的劳作当中, “以歌传情”来记录、表达壮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赞扬之情。自古以来都是以口耳相传的方式对山歌进行着传播与代代相传,但没有形成一套体系成熟、多样化的传播模式,山歌传播方式单一,传播范围受到很大的局限性,大大影响了山歌的传播效率。近年来,随着山歌文化受到越来越大现代娱乐的冲击,大量村寨青年人外出务工,使本来不容乐观的山歌传播现状雪上加霜,缺少了越来越多群众的参与。没有村寨青年人的组织,留守村寨的老年人很少会有歌圩活动來唱山歌,传播山歌。现实生活的压力,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大家更加注重生活水平,更加务实,更加选择有高回报的事情去做,参与山歌传承的人越来越少,群众的参与度越来越低。

四、对策

(一)利用互联网建立山歌传播平台

1.建立互联网山歌共享平台

充分发挥互联网共享的核心,积极推动传承人和爱好者建立QQ群、微信聊天群及开通抖音快手等短视频账号、开通直播的方式,以跟帖、发送语音对唱、开通直播空间面对面对唱等形式进行山歌对唱。充分利用农村电商快速发展的形式,鼓励更多的农户采用“李佳琪带货”的直播方式售卖自家农产品和特产的模式,尝试结合自家产品特点编上一段山歌在直播时对唱,吸引更多的人对产品、对山歌的关注。

2.搭建山歌文化自媒体展示平台

积极依据我国网络社交平台的井喷式发展现况,依托微博、微信公众号和抖音快手等App为载体的各种自媒体平台,建立起立体化的百色壮族山歌传播渠道,让山歌传播变得更加迅速有效。壮学会等机构应大力组织社区志愿者培训山歌传承人对短视频平台的操作方法,编写操作手册,让其借助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创作及上传作品,充分鼓励山歌爱好者将自己所见所闻的山歌利用手机等工具记录,上传至上述平台,将山歌文化展示给平台用户,引发更多的人关注和传播百色壮族山歌文化。

3.创建山歌文化传播官方网站

充分借助人们对官方网站的权威性和真实性更加信赖的心理,政府文化部门牵头建立百色壮族山歌的传播官方网站。在官方网站中,允许运营者设立百色壮族的文化历史、发展历程、传承人信息、山歌对唱活动、山歌教学视频等栏目,提供给文化研究者研究、山歌爱好者欣赏和交流学习,大大提升了传播效果和传播力度。

(二)建立壮族山歌数据库

充分利用互联网建立百色壮族山歌数据库,顺应计算机与互联网迅速成长下数据化下载存储的需要,建立百色壮族山歌的数据化存储,大力支持百色山歌文化传播与发展。着力通过利用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壮族山歌音频数据,将其作为能被多个用户共享的百色山歌文化在网络平台上的仓库,方便音频上传者长久存储、随时更新、查询及管理的需要,满足了音频使用者对百色壮族山歌进行查询、观赏、教学和使用的需要。

(三)建立微信社群教育

组织山歌爱好者建立微信群聊,把山歌爱好者和山歌传承人拉入群聊,山歌传承人通过发送语音、语音通话以及视频通话等方式,将山歌教给爱好者。爱好者遇到问题可将其发在群聊里,其他爱好者和山歌传承人进行回应,形成微信社群教育模式,扩大了山歌文化受益群众的范围。

(四)完善山歌文化传承人培养机制

山歌是一种表演艺术,表演艺术是需要“明星”、需要“造星”的。[3]积极打造自己的民族文化品牌,大力培养自己的民族文化明星,组建中国好声音、星光大道等类似综艺节目,政府设立山歌基金,鼓励创造者去创新山歌,对表现优异的民间艺人,给予其一定的待遇和褒奖,充分挖掘他们的山歌艺术才能。相关机构也应借鉴其他民族的培养方式来培养山歌文化传承者,鼓励人们劳动之余结合竹竿舞,举办类似藏族同胞每周末都跳藏舞的山歌对唱活动。政府加大教育资金的投入力度,鼓励音乐教师创新山歌教育教学方式,培养孩子自小对山歌文化的兴趣。

(五)定期举行培训班,提升传承人专业技能

大力发展系统化的传承形式,杜绝在传承中改变或因传承不当而消失的现状。定期举办培训班,由经验丰富,具备成熟技能的讲师进行教学、传授,使得传承人接受专业的指导,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加深、巩固山歌文化知识;结合现代发展的现实需求,变更传承的方式;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学习探索,形成系统化的传承方法,并在其中吸取经验,提升传承人的专业技能。

(六)创新山歌内容,引入现代音乐元素

不断改进山歌内容和传播方式,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节奏,适应大众日新月异的现代文化需求。无论哪种山歌形式都应与时俱进,加进新时代元素,但不能去民族化。[4]加入当下流行音乐元素,创新适应现代发展的山歌,改变传唱节奏,创作朗朗上口的歌词、令人印象深刻的音乐节奏,充分反映社会或极具特色描写的内容,增加传唱力度,扩大文化的受众主体,激发人们对山歌传统文化的了解需求,促进传统文化有效传播。

五、结语

乡村文化振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总抓手。[5]壮族山歌作为壮族的文化符号,是我国重要的民歌资源。[6]我们要紧跟互联网+时代潮流,借助互联网可以共享的特点,在互联网平台上建设文化阵地,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文化振兴的号召,积极利用新兴媒体传播壮族山歌,扩大百色壮族山歌文化的传播范围,让百色壮族山歌文化在当代通过互联网被更多的人所认识、接受、活起来。

参考文献

[1]周启波.新课程背景下百色壮族山歌进课堂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6(23):207.

[2]李萍.歌海奇葩竞芬芳——论百色壮族山歌的内容与艺术特色[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27(02):63-66.

[3]关月婵.广西壮族山歌发展困境剖析[J].黄河之声,2018(10):11

[4]徐向东.《壮族山歌及歌圩的百年变迁》研究成果推介暨壮族山歌文化研讨会综述[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4(02):79-80.

[5]黄春红.广西巴马壮族山歌歌师传承与发展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9,17(01):81-85.

[6]谢奋.壮族山歌圈层性传播策略探析[J].今传媒,2015,23(10):133-134.

猜你喜欢
传播方式互联网时代发展对策
零陵渔鼓传承发展方式新旧对比研究
带刺的苍耳
浅析媒体融合下的“正和博弈”
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信息化教育变革探索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异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