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湘湘
摘 要:科学课程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生活中的问题和科学现象并进行深入思考,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需要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活动,而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才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科学来自于我们对于生活极其周围生存环境的认识,教师必须使用科学的优势课程,使学生直接接触小学科学教学内容,明确科学发现及科学思维的重要性,善于从生活中发现各种科学问题,将科学回归其本质。生活化的教学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发现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回归科学的本质,并使学生真正喜欢科学。这些研究不仅具有理论研究意义,而且对教学实践活动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前言
小学科学是小学教育阶段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强化学生对自然科学事物的洞察力和认知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的知识点来源于实际生活的各个领域,所以需要在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真正回归生活,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点更好的服务于实际生活。因此,为了完成这个目标,便需教师将生活化的教学策略灵活运用至实际教学过程,以切实打造高效的小学科学课堂。
1科学教学注重探究生活化问题
新课程标准改革,小学阶段的教育活动不仅是注重养成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应该注重养成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生活化教育更要引人注意,老师教学活动要将教学目标转移到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这一方面。在大多数情况下,老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适当的设计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大胆探索,通过个人思考和小组讨论,寻求问题的解决答案。
比如,在教学《液体的热胀冷缩》这一章节的时候,老师便可以利用在生活中常见的集中液体作为案例展开分析,让学生自己探究生活中常见的液体是否存在着热胀冷缩的现象。老师再针对于不同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深入探究,让学生思考将装满冷水的热水壶加热,会发生怎样的现象?为什么在商场购买的饮料总是没有装满?老师在抛出问题以后,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利用所学的热胀冷缩知识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通过学生的讨论探究获知答案。一方面可以强化学生认识液体热胀冷缩的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提升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
2巧妙引用生活现象,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通过将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引用到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丰富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资源,让学生充分利用生活现象去探究新的科学知识点和科学理论,从而更好的达到高效小学科学课堂的目标。
例如,在学习《我们关心天气》这节内容的时候,老师可先向学生询问实际生活中有那些天气,有些学生回答说晴,有的学生回答小雨,还有的学生回答说阴转晴等。然后,老师再向学生询问:“生活中的这些天气情况是如何形成的呢?”通过以问题的方式将生活现象应用到课堂中,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时,老师再对学生回答的內容进行点评,合理的将复杂的科学理论知识形象、具体的呈现出来,这样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加深入的掌握天气形成的原理,最大限度提升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实效性。
3教学设计生活化,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逐步学习“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技术与工程领域四大领域中浅显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尝试用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那么,教师就要认真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并能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学生的生活为切入点进行教学设计,教师要把学生从“听讲”中解放出来,使其积极参与科学活动。教材中涉及了许多生活元素,但不是鲜活的生活本身。教师要关注学生对生活现象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把生活和科学紧密联系起来。
例如,探讨“金属热胀冷缩吗”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冬天用玻璃杯装开水,玻璃杯容易破碎?”有的学生说水温太高;有的学生说玻璃杯太凉。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热胀冷缩的原理解释这一生活现象。冬天凉的玻璃杯倒入热水后,杯子内壁先受热膨胀,而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温度传到外壁比较慢,内壁已经膨胀,但外壁基本保持原状,所以玻璃杯就破碎了。从学生的生活经历中选取教学素材,容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主动探索身边的科学知识。
4作业布置生活化,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生活现象中的科学道理
教师要引领学生对科学知识学以致用。现实生活生动而有趣,教师要经常剖析生活背后的科学道理,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难题。要在作业布置上体现生活化的特点,指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生活技能。要引导学生收集可以用来制作手工作品的材料进行灵活的科学实验,使科学作业体现生活化的目标,深化所学的科学知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课外时间进行一些科学活动。
比如,在上完“垃圾的分类和分装”之后,要求学生调查了解生活垃圾的分类要求。每一类包含的是哪些垃圾?应该投放到什么样的回收箱里?这些活动贴近生活,可以指导生活。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科技小制作。如用钢针、磁铁、塑料碗、水、吹塑纸等制作指南针;用旧的小电机、塑料片、电池等制作小风扇;用硬纸板、小镜片、胶水、双面胶等制作潜望镜。这些小制作使用的材料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学生通过思考和动手操作,既能展示出自己个性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能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另外教师要带领学生到户外进行一些科学观察活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将生活实例与科学探究结合起来,指导学生进行一些动植物养殖活动。比如,教师可以教学生自制生态瓶养一些小金鱼;或者在校园花坛里种植油菜、向日葵等,了解动植物的一些生命现象。教师要布置贴近生活的作业,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经历中探索科学知识,不能教条地使用教材,要推进科学课教学的生活化,改变问答式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结束语
简而言之,科学知识的获得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当教师教授知识时,他们将科学挖掘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并加以利用。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只强调知识的积累。基于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并提高了他们的思维和动手能力。它也使科学回归其本质,使学生学习应用科学并观察生活。简而言之,小学科学是为了使学生获得知识和理解科学。基于生活化教学的探究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对学习科学的兴趣,并培养综合的学习能力,从而使学习不再枯燥,科学不再神秘。
参考文献:
[1]刘宜富.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运用探讨[J].吉林教育,2010.(22).
[2]范章程.新课程视野下小学科学生活化的教学策略[J].新教育,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