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儿童为本位”:“民国”小学 家访之考察

2020-10-21 03:54于潇王凌超
教师教育论坛(普教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儿童本位家访民国

于潇 王凌超

摘 要:随着手机、电脑等现代通讯方式的普及,作为家校合作重要方式的传统家访逐渐式微,这一现象值得深入探究。家访是“民国”小学家校合作的有效方式,其内容侧重于儿童身心、学习与生活等多方面,教师访问前准备较为周全,访问时以儿童为出发点,访问后注重材料的整理和利用。这些宝贵经验有助于我们重塑家访重要地位、秉承“儿童本位”家访理念与完善家访实施过程。

关键词:“民国”小学;家访;儿童本位;家校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995(2020)02-0058-04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家校更多地通过校讯通、QQ与微信等媒介进行沟通,这些方式具有及时、高效等优势。相较而言,家访、家长会与书信等传统方式逐渐式微,许多班主任甚至没有家访经历。然而,家访在特定情境下仍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应该重新受到关注。实际上,“民国”时期家访就备受重视,且形成了较为完备且颇具特色的体系。“五四运动”以后,“以儿童為本位”[1]的教育理念渐入人心,小学家访也受其影响并得到了极大的推崇和发展。

一、“首推家庭访问”:“民国”小学家校合作的方法 “民国”时期,适龄儿童在校时间远不及在家时间长,儿童受家庭感化更多,因此,“家庭是大有关系于学校教育的。若要训练儿童,教学儿童,……非竭力设法和家庭联络不行”[2]。当时的小学通常采取集会、访问和书面通讯等方式联系家庭,而家访则“最恳切”“最有效力”[3]。访问主要指家长到学校访问或教师到学生家中访问(家访)。家长来校访问,学校虽然能知道儿童在家状况,但“未身历其境,究嫌隔膜”[4]。因此,家访尤为重要,其优势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首先,家访可以增进家校之间的感情。面对面交流的家访能拉近教师和家长的距离,使双方“发生直接的、有情谊的接触”[5]。其次,家访利于家校进行深层次的沟通。当时不少家庭守旧,做法经常与学校相悖,导致学校教育受阻。例如,家长不懂时势,强制儿童读经书,认为常识功课无关紧要[6];学校要破除迷信,但家长告知儿童有鬼神,甚至命令儿童参加念佛、吃素、焚香等活动[7];学校提倡儿童多运动、多游戏,而家长认为这些完全无益。[8]这种分歧容易导致儿童无所适从,学校教育受阻。而通过家访,家校可以“直接互相交换意见,共谋纠正的方法”[9]。最后,家访有助于约束儿童的言行。当时不少儿童欢迎教师家访,甚至争着以先到自家为快。[10]受到家校重视的儿童会增进求学兴趣,减少欺骗行为,对教师有好感,进而取得较大的进步。[11]

二、聚焦儿童:“民国”小学家访的类型及其内容 “民国”小学家访主要分为普通家访和特殊家访两种,均有各自的特点与功能,比较而言,普通家访较为常见。

(一)普通家访:尽可能全面了解全体儿童

普通家访(或称定期访问)是由级任导师(指负责一个学级全部或主要课程教学和组织管理工作的教师)邀请科任导师(指担任某一学科教学任务的教师)协同进行。因许多乡村家长不能识字与写字,所以访问次数较多。[12]最多每月或两个月访问一次,至少每学期一次,多在开学后一段时间内进行。

1.家庭状况与儿童个性:教师征询家长的要点

“民国”小学普通家访涉及的内容较多,其中教师征询家长的基本要点主要包括家庭状况与儿童个性两大方面。

(1)家庭状况方面。第一,家庭环境。儿童的家庭环境因父母的职业、经济水平等多方面不同而有所区别,教师借助家访可进行实地调查。一方面,教师从地域(特殊的地理影响)、邻居(邻居的性质和职业等)、房屋情况等方面了解家庭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从经济情形(家境的贫富、一年的收支等)、家风等方面把握家庭的内部环境。[13]第二,家属情况。教师一般首先调查儿童的父母亲、祖父母、叔伯、兄弟姐妹等亲属的姓名、年龄、教育程度、职业、嗜好、健康等情况。[14]其次考察家长对儿童的养育情况,包括供养儿童、教育计划、期望、奖惩方式(含是否打骂)、行为习惯如何养成等。[15]再次询问家长对学校的希望和意见,以此作为改进的参考。[16]

(2)儿童个性方面。儿童个性方面的访问内容主要包括学业表现、身心状况、生活习惯、道德品行和社交娱乐这五个方面。学业表现方面,内容涉及儿童的努力程度、喜欢或厌恶的学科、每日的自修情况、除教科书外有无阅读其他书刊、有无家庭教师等;身心状况方面,教师主要询问儿童是否患过大病、是否容易患病、是否喜欢运动、有无特殊的心性现象等;生活习惯方面,教师了解儿童最喜欢何种食物、喜欢何种服饰、是否注意卫生、每天起睡时间、是否按时回家、每日零花钱数额及是否储蓄等;道德品行方面,教师调查儿童能否顺从家长教导、能否帮助家长做家务、对尊长是否礼貌、是否喜欢与兄弟姐妹争抢、对客人与佣人态度、做事有无计划、有何长处及怎样养成、有何短处及怎样造成;社交娱乐方面,教师问明儿童休假日喜欢做何事、运动游戏的种类、喜欢在何处游玩、喜欢与谁游玩等。[17][18][19]

在家访时,教师一般着重了解儿童自身的诸多问题,以此明晰每位儿童的个性,“并随时利导,或改进其家庭状况,以为学校训育的补助”[20]。

2.学校概况与儿童在校表现:教师报告家长的要点

为节省时间及避免家长的碎屑询问,当时教师把校内情况事先编印成备询录,在访问前分送各家长,在访问时,再请家长发表意见。备询录要目包括:学校经费、教学、训导、图书数量、男女生人数、学生年龄、学生籍贯、男女教师姓名及担任科目、教职员薪金、各年级上课时间及教学方法、课外作业指导、日常训练方法、学生纳费简则、学生辍学退学休学复学转学及升留降跳级规则、学生各科学业成绩考查办法、学生惩奖办法、学生勤惰考查规则、学生通守规则等。[21]教师酌情说明学校情况后,开始报告儿童在校状况,内容包括上下课、与朋友交往、特殊习惯等。[22]

(二)特殊家访:针对性地考察特殊儿童

特殊家访(或称不定期访问)虽较少进行,但有特殊效用。在儿童遇到重大偶发事件或学习成绩下降,或偶有其他特殊事项时教师进行特殊访问。访问由级任导师负责,约定访问日期,向家庭报告事项发生情形。[23]与普通家访有较大不同,特殊访问的内容比较简单,但针对性更强,主要包括具体事项、经过情形、预拟处置办法、家长意见及其提出的办法等。[24]

三、围绕儿童展开:“民国”小学家访的实施过程 家访工作虽较为琐碎,但是在小学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民国”小学教师在家访前准备较为充分,访问时关注儿童,访问后重视结果的整理与利用。

(一)家访准备较为周全

在家访前,教师需要进行多方面准备。首先,开学时让儿童填写调查表,明了各家情况,如同居者、家长及其与儿童关系、家庭环境、职业等。[25]每个地区的习俗和家庭的特殊情形教师都会事先弄清,设法避免禁忌。其次,调查住址,事前决定访问路线。再次,拟定访问日程,让儿童通知家庭,约定时间,邀儿童引导。访问时间一般为假期及课后,以不妨碍日常工作为原则。最后,利用集会向儿童解释家访的目的和办法,让儿童转告家长。[26]初次访问因路途生疏,教师可让儿童一同前往。

(二)访问时关注儿童,酌情报告其优缺点

访问时教师大体有两方面工作。其一是报告学校对家庭的希望,包括督促儿童准时到校、注意儿童整洁、回家指导儿童功课、常到学校参观、随时提意见和务请配合学校工作等。其二是征求家长的意见,真诚采纳家长的合理诉求,也会及时回应错误意见,避免日后误会。[27]此外,教师报告或询问儿童的优劣问题,会使儿童知道,[28]这样可使其深受教育,改变行为。如有不便公开的,可请儿童回避。[29]通常,教师会注意报告学生优缺点的方式,不全讲儿童优点。教师事前会详细记载儿童的优缺点,不良表现宜特别仔细,并以事实证明,[30]会以“十二分的恳切”使家长信服,否则会增加家校之间的隔膜。[31]

(三)重视访问结果,作为教育儿童的依据

普通家访的结果由级任教师指定年长学生统计后,经教导部收存,学校再做整理。[32]此后,学校發函致谢家长,报告学校采纳的意见。[33]而特殊家访的结果则由于情况各异且内容较少,一般不做集中统计。访问结果是家校改进教育的重要根据。一方面,学校会反省是否曾违背家庭合理希望,会依据结果制定儿童个别改进办法。[34]另一方面,家访可以改善家长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家访后,“据儿童的报告,都说家长对于他们比以前好得多了”[35]。

四、“民国”小学家访的当代价值

(一)重塑家访在家校合作的重要地位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家访已经逐渐被边缘化,甚至被抛弃不用,代之以微信、QQ、电话通讯等现代方式。诚然,在现代家校合作体系中,家访不再适合充当“首推”方式,但其仍能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以直面互动方式进行深入交流的家访,可以有效地帮助家校达成意见共识与情感共鸣,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其他方式无法比拟的。教育工作者需要更新观念,正视家访这一传统方式的当代价值,重塑其在家校合作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特别是在面对新班级、特殊儿童等情况时,教师需要依据实际问题进行家访,直接而深入地与家长沟通,形成正确引导儿童的合力。同时,我们也需要正视家访在现代家校合作体系中的作用,认识到它存在费时、费力等不足之处,优化其内容与推行方法,将其与现代方式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促进儿童成长。

(二)秉承“儿童本位”的家访理念

家访的目的指向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儿童本位”理念相契合,而这恰恰是“民国”小学家访所提倡的重要理念,同样也适用于现代家访。一方面,教师与家长尽管是家访的主要参加者,但儿童是有真情实感的客观存在,是家访的主体,理应成为“局内人”,切不可打着“为了儿童”的幌子去做过分依据成人规则训导儿童的事。因此,教师在访问表编制、访问实施与结果应用等诸多环节都应该尊重儿童,以儿童为出发点与归宿点。另一方面,“儿童本位”并非要求绝对地顺从儿童、放任儿童,教师与家长作为相对成熟的个体,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与人生阅历,需要在家访中起到设计、组织、推动等作用,以保证家访能围绕儿童顺利而有效地展开。总之,在家访过程中,教师应秉承“儿童本位”理念,特别需要协调好尊重儿童与发挥成人作用之间的关系,以更好地实现家访的目的。

(三)家访实施的若干注意事项

1.访问前充分准备,合理发挥儿童作用

“民国”小学家访前的准备比较充分,现代家访可以参照相关经验进行,基本事项的开展可与之大体相仿,不过联系方式可以灵活选择。另外,由于未能有效发挥儿童的作用,“民国”小学家访也曾遇到不少麻烦。例如,教师访问前未通过儿童预约时间,导致“家长不在,徒劳跋涉,或家庭有事,不能详细访谈”等情况出现。[36]再如,儿童的自尊心很强,知道教师要来,“嚷着预备这样那样”,有些家长嫌麻烦,不欢迎教师前来,而有些家长事先有准备,也导致教师看不出真实的情形。[37]因此,我们可以给予儿童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同时告知儿童和家长保持平常心、不必过多准备,以保证家访能够在家庭常态下进行。

2.访问中关注儿童的全面发展情况,利用有限时间深入了解实情

我们可以从一些“民国”小学的家访记录中看出不少值得重视的问题。其一,访问时由于太客套,有时偏离儿童这一主体,如教师王贯三曾记载:“一走进去,非常要好,立刻泡茶,反而谈话工夫都没有。”[38]家访即便是关注儿童,但也多围绕儿童学业,忽视儿童其他方面。[39]可见,访问时教师需要注重向家长了解儿童学业、身心等多方面的发展情况。其二,访问常常不够深入。如一位教师到学生家中,仅他的外婆接待,“我们随便问了几句就出来了”[40]。又如,教师蹇先艾曾拜访了五个家庭,家长大半经商,虽竭力配合,但“有些漠漠之意”,因希望其子弟做贸易为生。[41]故而,教师家访前需要依据儿童及其家庭特点有针对性地准备,根据情况适当调整时间长短,同时注意引导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其三,实情不易获取。如曾有教师指出家长一般不愿意说出孩子的坏处,因为他怕对你说了,对他爱儿有所不利。[42]对此,教师可以用诚恳且庄严的态度、温和的言语与家长谈话,反之家长则会持有“淡漠、怀疑、厌恶的态度”。[43]此外,问话少用正问法。例如,儿童有晚起习惯,不宜直接探求原因,应从侧面询问:“每晚几点钟睡……上床后的情形如何?是否失眠,家长几时起身,早上可有人喊他起来。”[44]这样便可较为顺利地找出儿童晚起的原因。

3.访问后家校合力推动结果的落实

家访可以增进家校双方的相互了解,有助于共同改进教育儿童的方法。然而,“民国”小学家访结果的应用有时不尽人意。例如,乡村儿童经常缺课,沟通后依然未有改观。[45]再如,有些教师没有根据结果针对性地制定儿童的改进办法,学校也未回应“儿童家庭合理的意见和希望”。[46]因此,教师需要关注家访结果的“真”,即家校在开诚布公的沟通中达成一致意见。随后,家校在落实结果过程中应该通力合作,各司其职,特别是在与儿童交流时,需要分工明确,避免相互推诿。此外,教师还可以依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家访结果,变通解决儿童后续发展中的具体问题。

综上所述,“民国”时期“以儿童为本位”的小学家访在家校合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较大程度上减少了家校之间的隔阂,促进了家校合作,为提高儿童教育的质量作出了重要贡献。尽管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家校合作的方式愈加丰富,但是家访这一传统形式不应被遗忘或抛弃。当然,我们既要认识到家访的特殊价值,也要明白它不是唯一方式。从历史中汲取经验与教训,并根据新时代的特点,重构出一套较为完备的小学家访体系,这将是一个值得继续深入探究的课题。

(于潇 王凌超,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参考文献:

[1] 潘仁.家庭与学校联系问题(下)[J].教育通讯,1938(26):6-8.

[2][6][20][31] 陈守谦.学校和家庭之关系[J].学蠡.1928(1):29-34.

[3] 韩照远.学校与学生家庭联络法[J].河南教育月刊,1931(5):53-61.

[4][39] 褚应瑞.学校与家庭联络专辑:城市学校与家庭联络问题[J].小学教师,1939(3):81-82.

[5] 徐获权.文化:二、学校与家庭的联系问题[J].时论分析,1940(18):29-32.

[7] 作者不详.家庭与学校应有联络[J].兴华周刊,1937(2):12-13.

[8][32] 秦薰陶.本校举行家庭访问的经过[J].教学生活,1936(1):1-12.

[9] 李心恒.本校家庭访问的结果探讨[J].江西地方教育,1937(87):6-10.

[10][25][35] 李廷宏.家庭访问经验谈[J].安徽教育辅导旬刊,1937(28-29):27-29.

[11] 渡云.家庭访问经验谈[J].国民教育辅导月刊,1947(4):16.

[12][22] 作者不详.小学联络家庭办法汇编:家庭访问[J].江苏省小学教师半月刊,1934(20):2-8.

[13][16][26] 张齐圣.实施家庭访问的经过:江苏常熟浒浦小学[J].教师之友,1936(2):206-216.

[14][43] 曦子.乡村小学之家庭访问(上)[J].小学与社会,1936(6):3-4.

[15] 王缑甫.学校和家庭社会怎样联络[J].地方教育,1940(37):18-23.

[17] 太玄.实验:学校家庭联络法[J].教育杂志,1918(3):61-72.

[18] 关钟琦.学校与家庭联络之重要及其方法[J].教育生活,1934(2):2-12.

[19] 黄达人.学校怎么样去联络家庭[J].江苏教育,1940(5):90-95.

[21][27] 杨士枬.新学校的几个实际问题:四、家庭联络问题:家庭访问的办法[J].教育与中国,1935(7-8):83-90.

[23][24][29][34][46] 同里女子小学协进团.怎样举行家庭访问[J].吴江教育半月刊,1936(13-14):15-17.

[28] 汝志强.家庭访问[J].儿童与教师,1935(20):1017-1020.

[30][37] 王珵瑛.如何做家庭访问[J].国民教育月刊,1941(4):17-20.

[33] 刘百川.小学校的家庭访问[J].儿童教育,1933(10):23-27.

[36] 陆振寰.谈谈家庭访问[J].进修半月刊,1932(17):43-44.

[38][45] 王贯三.家庭访问记[J].责任,1922(5):4.

[40] 烟波.家庭访问记[J].教学生活,1936(1):14-16.

[41] 蹇先艾.家庭访问[J].文学旬刊,1934(43):1-2.

[42][44] 作者不详.家庭访问中之一点滴[J].安徽教育輔导旬刊,1936(27):31-34.

(责任编辑:徐 璐)

猜你喜欢
儿童本位家访民国
母鸡
呼唤和谐的儿童本位观
关于高校辅导员家访的思考
“好玩”的教育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
儿童本位,让儿童诗教学更高效
儿童本位,让语文课堂智趣飞扬
素质教育背景下班主任家访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