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琼
摘 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由此可见问题的重要性。因而小学语文教师要想为学生创设一个高效的课堂,进而使得学生有着更高的学习效率,他们此时就需要将问题的作用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在此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对问题的应用环节进行研究。本文就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笔者围绕问题在课堂导入、课文讲解和课堂小结三方面的应用展开了详细的阐述,旨在帮助各位小学语文教师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问题;语文教学;小学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想有着很高的教学质量,他们首先要得到学生的积极配合,而不是让学生成为被动接收知识的容器。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都是围绕着学生所展开的。那么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去做呢?此时他们就可以用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引发学生的语文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而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对问题的应用展开深入研究,并且将研究的结果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
一、应用于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课堂导入的效果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师该节课的整体教学质量,因为该环节能够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其也是教师激发学生探索欲望的重要环节。此时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利用问题来做到这一点。但教师要注意的是,他们在课堂导入环节所引入的问题需要满足两个要求,一是问题的内容需要联系文章内容;二是问题的呈现方式需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的话,学生就能够快速地进入到学习的状态,进而积极地去进行语文知识的探索。例如:《白鹭》这篇文章将白鹭比喻为精巧的诗,并且对白鹭展开了详细的描述。因而笔者在课堂教学的一开始就需要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白鹭”这种动物上去。笔者首先就向杜牧所写的一首古诗“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让学生去猜测是哪种动物。当学生猜测出来之后,笔者还会利用多媒体来向学生展示白鹭的图片,并且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你们认为白鹭和诗有什么相似之处吗?对于学生而言,他们的回答是否定的。此时笔者就对学生说:“郭沫若就认为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你们想知道他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吗?”由此将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课本中去,进而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二、应用于課文讲解,引发学生的语文思维
在进行课文讲解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通常的做法就是将知识一味地传授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展开死记硬背,学生因此无法引发自己的语文思维。这样所导致的弊端也是很明显的,学生对课文中蕴含的知识无法有深刻的理解,也无法对其进行灵活的应用。此时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利用问题来引发学生思考,进而促使他们对所学的语文知识有着深刻的印象和理解。这样的话,学生就能够在该节课中有丰富的收获。例如:在进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的课堂教学中,笔者就需要将父亲和母亲对巴迪所写的诗的不同评价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为了让学生从这一段内容中收获知识,笔者就对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1.巴迪的父亲和母亲为什么会有着截然不同的评价呢?2.他们的评价体现了他们对巴迪怎样的感情呢?由此引发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这样的话,学生就能够顺利地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并且锻炼自己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应用于课堂小结,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课堂小结环节是小学语文教师用来总结该节课所学知识的,也是自制力不强和记忆力有限的学生需要重点关注的环节。但由于课堂小结环节是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活动快要结束的阶段,学生的注意力也因此无法得到集中。因而教师就需要对自己总结知识的方式进行创新,此时他们就可以通过问题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如果学生能抓住课堂小结这一环节,他们的学习效率就能够有着大幅度的提高。例如:在课堂小结环节,笔者就会将课本中所涉及到的所有知识都设计成问题,并且邀请不同的学生进行回答。如涉及到基础知识的问题就比较简单,笔者就会邀请语文基础一般的学生进行回答,涉及到重点和难点知识的问题就会比较困难,此时笔者就会将之留给基础较好的学生。不仅如此,笔者还会根据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的表现来对他们进行奖励或者惩罚。这样的话,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小结中,并且对该节课所学的知识有深刻的印象,也因此为课下对语文知识的巩固复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进而有效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他们就需要对问题进行有效应用;而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发挥问题的真正价值,他们首先就需要对问题的应用时机进行研究。这样的话,学生就能够在问题的驱使下获得更多的语文知识,培养更多的语文能力。此时学生就能够朝着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进,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活动也变得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文玉.小学语文“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思考[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10):70-71.
[2]孟振花.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讨[J].当代教研论丛,2016(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