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蕾
摘 要为了提高学生朗读能力,本文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有针对性地总结了具体的朗读教学策略,希望能够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3-0089-01
新时期,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十分关键,在教学实践过程,要有效分层教学,科学地引导学生感知朗读内容,以此才能不断提高朗读教学质量地。
一、加强朗读分层教学水平
当前,教育一线工作者的教学目标普遍倾向于更为功利性的显性表现,而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潜在的语文素养培养不足。学生对文章的朗读能力是集理解、情感把握等方面能力为一体的综合能力,因此是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部分。教师需对朗读能力的培养与技巧掌握给予高度重视,大力鼓励学生对此方面的练习,从而实现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实现朗读能力的提升要从教师转变教育理念开始,同时配合创建更加适于学生练习和发挥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在自由和宽松的土壤中获得朗读知识和技巧的把握。教师开展朗读训练时,不能一蹴而就,而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朗读对象,确定阶段性目标,让学生通过更具层次的目标完成朗读训练,实现自我提升。如,在开展《少年闰土》课文朗读环节,为了减轻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把握难度,教师通过人为把文章分成若干部分,引导学生分层次理解和诵读,这样学生从部分到整体,逐渐把握文章的内涵和情感,便能够从朗读入手深入感受文章,把握课文的主旨。朗读不仅是学生对文章理解的外部呈现,更是培养学生提升语文素养、为未来文学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引导学生感知朗读内容
完美完成朗读任务的前提是熟练阅读、精确掌握阅读对象主旨和情感。因此作为朗读的第一步,阅读是至关重要的。深度阅读和理解文章可以使学生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意图,以及文章的层次和脉络,这样才能在朗读中真切发挥出自己的情感,最大限度呈现出文章的原始含义。在进行朗读前,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更为适合的阅读环境,并且将问题作为理解文章的线索,让学生从问题中获取文章的主旨含义。当学生较为准确地掌握了文章内涵时,便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朗读了。对文章的朗读并不是多多益善,而要保证学生对朗读对象产生充沛的情感和精力。因此教师需引导学生适当控制阅读的节奏,适当根据学生对文章的把握程度确定诵读次数,以免产生烦躁情绪。对于学生在朗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也要及时给予指导,从知识、技巧、理解程度等多方面辅助学生提高朗读水平,也可以鼓励学生全员参与共性问题的讨论,这样更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朗读训练中,不断完善自身的不足,改进问题逐步提高。教师是学生朗读能力提升环节的主要掌控者,需重点把握学生朗读训练的节奏,适时进行引导,并将主要“训练场”留给学生。
三、重视学生朗读技巧指导
(一)读准字音。文章中不同的读音、特殊音色等设置都会传达特殊的含义。因此学生需精准掌握各类读音,准确表达读音以传递正确的文章信息。教师也要重点对文章特殊读音的部分,对学生进行重点指导。让学生认识到设置此部分读音的特殊效果,以便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二)学会停顿。朗读较于普通的诵读是带有一定的技巧,这种技巧的体现之一便是对文章句子的停顿处理。而有些学生由于对朗读技巧把握不足,因此尚未实现准确运用停顿技巧。对此,教师首先要辅助学生运用正确的速率完成整篇文章的诵读,再进一步把握不同标点所界定的停顿时间,最后对于字数较多的句子,教师可以先示范,让学生进行停顿标记,在学生进一步掌握句子内涵时,也可以根据对句子含义的理解进行意义停顿,更能体现出学生不同的理解水平和朗读能力。
(三)读出语调。朗读较为高层次的呈现效果便是让听众通过朗读理解和感受作品。因此学生对文章语调的表达和呈现十分重要。教师在培养更高层次的学生朗读时,可以先从文章每句话的标点入手,先把握字面意义和情感,然后再通过学生自己的理解来表达句子的重点词汇,最后在学生充分理解和把握句子含义的基础上,融入朗读者对作品的体会和情感来呈现出更为个性化的朗读效果。
(四)品读词语。对重点词汇的理解是提高朗读水平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在日常朗读训练中重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词语的含义和情感,作为朗读的基本要素,帮助学生提升朗读水平。如果文章中出现描述动作的词汇较多,教师也可以采用更为直观的动作来进行呈现,进一步帮助学生准确品味词语含义。
四、结束语
总之,通过结合教学实践,本文以培养学生朗读能力为研究,总结了具体的朗读教學策略,在分析过程中,教师要重视结合学生实际,以课堂教学实践为根本,创造更加高效的教学课堂,从而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孟庆纪.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对策[J].中国农村教育,2019(25):60-61.
[2]张文华.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J].当代教研论丛,2019(09):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