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传静 李德伟
【摘 要】目的:研究换位思考在孤残儿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我院的孤残儿童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换位思考完成对其的护理,比较分析干预前后孤残儿童的抑郁情绪评分,并观察儿童自残行为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孤残儿童的抑郁情绪均明显改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换位思考在孤残儿童护理中的应用能明显改善其心理状态,促使其更好地开展日常活动,将其身体残疾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具有较高价值。
【关键词】换位思考;孤残儿童;护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2-0-01
孤残儿童在福利院中相对较多,其通常是因为天生残疾而被家属抛弃。根据福利院日常工作中对孤残儿童的观察,其通常会因为缺乏亲人的关怀且不能正常开展日常生活而存在各种不良情绪,尤其以抑郁情绪最为常见,很多孤残儿童因此而形成孤僻的性格,并且可能导致其出现人格缺陷,影响其身心的健康成长。本研究针对福利院孤残儿童的实际情况,以50名孤残儿童为例对换位思考在其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期间在院的孤残儿童50例纳入研究,其中包含29例男性儿童和21例女性儿童,其年龄处于4~14岁,平均(7.92±1.68)岁。其中脑瘫20例,癫痫14、精神运动发育迟缓13例,其它3例。
1.2方法
对所有孤残儿童实施换位思考护理,其中首先应给予孤残儿童环境护理。孤残儿童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疾,其在日常生活中对他人的帮助需求较大,并且无法正常使用相关的设备设施。护理人员应根据孤残儿童的实际情况为其营造舒适干净的生活环境,准备各种辅助设备和设置,根据其年龄大小和性别合理分配房间,并对床栏进行加高处理,卫生间谁知防滑垫,并在生活区域安装扶手等支持设施。同时,护理人员应合理满足孤残儿童的生活需求,站在孤残儿童的角度考虑其日常生活中可能受到的阻碍,尽量为其准备各种辅助生活设备,让其能更好地完成日常活动;其次,应为孤残儿童提供有效的心理护理。孤残儿童的心理通常较为孤僻,其在日常生活中通常会有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并且可能会因为心理状态较差而产生极端思想,导致其出现自残或自杀等危险行为。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孤残儿童的心理状态变化情况,站在孤残儿童的角度思考其日常生活中可能影响心理状态的因素,在其出现不良情绪或异常行为时及时给予其心理干预,引导其进行情绪舒缓,并给予其关怀和鼓励,帮助其消除各种不良情绪,避免其出现各种异常行为和极端思想;再者,护理人员应给予孤残儿童康复护理。主要是针对孤残儿童的孤残情况不同,制定相应的康复训练计划,然后指导其进行相应的训练。训练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孤残儿童的精神运动发育迟缓情况,考虑其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帮助其解决,以此确保康复训练的效果达到预期;另外,还要为孤残儿童组织社会群体活动,增加其与社会的接触,并在活动时让其感受优美的风景和丰富的社会活动,引导其在开展社会活动时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并培养其社会公德,以此让孤残儿童的性格及心理缺陷得到改善,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
1.3评价指标
对孤残儿童干预前后的抑郁情绪进行评分,并统计其自残行为。
1.4统计学方法
SPSS软件处理数据,x2检验和t检验数据差异,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孤残儿童的抑郁情绪进行评分,干预前为(48.52±5.94)分,干预后为(27.15±4.03)分,干预后明显低于干预前且差异显著(P<0.05)。所有孤残儿童中出现自残行为的儿童有1例,但其自残程度并不严重。
3 讨论
孤残儿童是社會弱势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缺少亲人的关怀且自身身体存在残疾,日常生活能力较弱并且心理较为脆弱,在福利院生活的过程中容易因各种原因产生不良情绪,影响其生活质量,甚至会导致其出现自残等情况。对于孤残儿童的护理,福利院的工作人员通常以常规的方法完成,其中包含协助孤残儿童开展日常生活,给予其更多关怀等,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其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得到改善,但孤残儿童实际生活中还会有很多地方可能对其心理状态造成影响[1]。因此,在采用常规方式对孤残儿童进行护理时,并不能满足其生理及心理各个方面综合发展的需求,不利于其正常成长。换位思考是临床护理中的一种护理方式,其要求护理人员在开展日常工作时应全面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以此更好地掌握患者的实际情况,并为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让护理工作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并以此让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提升[2]。对于孤残儿童而言,其日常生活中的影响因素较多,其中尤其是精神运动发育迟缓及失去亲人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较大,容易导致其产生各种不良心态,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其出现自残的情况[3]。因此,福利院工作人员在对孤残儿童进行护理时应充分考虑其内心感受,站在孤残儿童的角度思考其在日常生活中的需求,并以此为基础给予针对性的护理,让其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并促使其心理状态改善[4]。相关研究表明,换位思考在孤残儿童中的应用通常能更好地拉近与孤残儿童的距离,让护理工作的实施更加顺利,并且能让孤残儿童得到更多心理关怀,避免各种不良情绪持续存在导致其出现各种危险行为,还能有效弥补孤残儿童的亲情缺失,让其感受到更多温暖,对其身心的健康成长均有很大帮助[5]。
本研究对换位思考在孤残儿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护理后孤残儿童的抑郁情绪得到明显改善,并且能有效防止患儿发生自残行为,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彭丽温.社会福利机构中孤残儿童的心理康复护理探析[J].黑龙江中医药,2018,47(06):164-165.
[2] 聂磊,赵冬梅,赵塔娜,等.有效沟通和换位思考在儿科医疗中的重要意义[J].科技创业月刊,2017,30(09):125-126.
[3] 李雪梅.孤残儿童护理中换位思考的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1(09):112+115.
[4] 魏珠妹.换位思考在慢性肾衰竭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6,14(23):2425-2426.
[5] 李志英.换位思考在门诊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02):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