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统编新教材《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规则意识的培养

2020-10-21 12:55高庆梅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19期
关键词:交通法规规则道德与法治

高庆梅

古语云“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规则意识是做人的基本素质,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核心指向。规则意识越强,人们的素质越高,社会文明就越进步。规则意识不是与生俱有,需要不断涵养和强化,社会文明不是孤悬浮寄的,需要个体到社会的整体提升。针对社会上各种规则无序和失范现象,学生规则意识认知与知行脱节问题,我以实施统编教材为契机,以“规则贴、法治墙、回音壁、中华好传统”为载体,让学生感知规则、内化规则、践行规则,加强学生规则意识,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实效,为学校德育打造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新天地。

一、依托教材,进行规则教育

《淮南子》中讲,“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小至一个人,大至一个国家,毫不例外。道理人人知晓,但日常生活中总有一部分学生漠视规则。如,迟到旷课、乱扔垃圾、随地吐痰、践踏草坪、随意插队等。究其原因是学生规则意识认知与知行的脱节。因此,要想让小学生人人遵守规则,教师就得依托教材,利用教材中“规则贴”内容对学生进行规则教育,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规则,为什么要讲规则,规则对人们生活有哪些影响,从而使学生认识规则、重视规则、遵守规则,逐步形成规则意识,最终成为一个守法的公民。

例如,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一起做》这一课。规则贴要求:一起做,遵守大家约定的规则。本课侧重在让学生认识规则,理解规则。上课伊始,本人创设情景,以游戏引出规则,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理解了为什么要遵守游戏规则,到底要遵守什么样的规则;深刻体会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同时懂得合作一定要讲秩序、理分工、互配合,才能玩得快乐、玩得公平、玩得顺利。

二、立足生活,形成规则意识

了解规则是培养规则意识的前提和基础。但规则具有普遍性,如果不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无法理解规则意义的。对此,我们必须要着眼教材、立足实际,从学校规则入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对家庭规则、法律法规等程度较高的规则的认知。力求使遵守规则内化为个人自觉的文明意识,外化为人人遵纪守法,人人和谐相处。同时,学生规则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不仅需要教师讲解规则和要求,还需要学生深入生活感受、应用规则,知行统一。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法制意识的养成。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遵守、应用规则的情况呢?我认为最好的方式就是利用教材中的法治墙,让学生联系生活,认识学校规则、家庭规则、社会规则,并遵守规则,践行规则。仍以《我们一起做》为例。课文法治墙是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教学中发现学生都能讲出交通标志的意义,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小学生却无视标志、横穿街巷、随意闯灯、不守交通法规。为此,我通过法治墙,讲解交通法规,联系生活列举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危害,归纳学生应注意的交通事项,让学生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认识遵守交通法规的作用,认识只有遵守规则才能保安全的重要性。

三、价值引领,深化规则意识

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教材最突出的亮点就是要以政治认同为指向,突出价值引领。因此,学生规则意识教育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正确的价值导向引领学生牢固树立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契约精神等核心价值观,懂得尊崇公序良俗。同时,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还要以中华好传统为依托,从生活点点滴滴细节入手、依托课堂教学,随机渗透、日积月累,巩固效果,认同规则,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法、守法、用法。

例如,在学习一年级上册《欢欢喜喜过新年》时,课文中有中华好传统“长者立,不可坐;长者来,起身迎;长者与物,双手奉接”的内容。春节拜年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方式也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变化多样。但是由于家长的溺爱,孩子的无知,社会不良风气的误导,导致孩子春节拜年长幼无序,红包至上。基于此,我在课堂上依托教材“中华好传统”的内容讲解拜年规则、拓展文明礼仪,强化规则意识,让小学生在礼仪中体会做人规则,培养其规则意识。

四、注重实践,促进规则养成

杜郎口中学有句名言:“学生最大的悲哀是依赖,教师最大的悲哀是包办。”其实,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不在于教师天天催促,而在于学生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持之以恒。只有学生不断的践行,才能成为习惯,才能知法、守法,这是我们德育的终极目标,也是本项课题研究的重难点。例如,针对不遵守楼道秩序现象,我结合教材《校园里的号令》开展了“逆走楼梯”安全教育活动,让学生随意上下楼,体验“逆行上楼”“追逐打闹”带来的后果,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学校规则的重要性。针对学生不守交通法规的现象,我结合教材《上学路上》开展“我是交通小卫士”活动,让学生在交通执勤岗下观察行人怎样过路和违规后果。通过观察,学生理解了交规重要性,进而自觉牢记交规,遵守交规。

培养学生规则意识不是朝夕間能完成的,需要每位教师注重教学实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把学生规则意识培养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每个角落。需要每位教师勤于研究、不断创新,最终探索出强化小学生规则意识和规则习惯的新方法、新策略和新途径,打造出生机盎然的德育新时空。

猜你喜欢
交通法规规则道德与法治
论近年来交通法规的修订和实施对中国法治建设的启示
从小树立交通安全意识,做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小学生
让规则不规则
不如吃茶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二则
高速公路为何要限低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