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亚男
【摘 要】目的:研讨在口腔科门诊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计算机表法针对我院口腔科门诊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3月1日所收治的2000例患者展开分组研究,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二者护理的最终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对比呈现P<0.05。结论:口腔科门诊患者在临床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口腔科门诊;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2-0-01
本文主要针对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3月1日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000例口腔科门诊患者展开研究,研讨在口腔科门诊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现将相关内容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采用计算机表法针对我院口腔科门诊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3月1日所收治的2000例患者展开分组研究,纳入1000例患者为试验组,男女比例为1:1;年龄最大值89岁,最小值1岁,中位年龄(45.58±0.33)岁;对照组男女患者比例为1:1;年龄最大值90岁,最小值2岁,中位年龄(46.98±0.25)岁。两组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均不具有统计学分析价值,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病情,制定优质护理服务计划,规范优质护理服务流程,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性服务技能,并且能够明确提升口腔护理操作能力,并定期展开考核,对于口腔护理人员技能考核不合格需要再次接受培训,然后再次进行考核,使得护理人员的专业护理技能能够在根本上获得提升。护理人员需要能够掌握一定的与患者沟通技巧,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时应当保持愉悦的心情,同时做好与其他护理人员之间的工作交接。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告知患者优质护理的具体流程,并能够与患者进行及时的沟通,帮助患者解答相关问题,向患者讲解口腔疾病的相关知识内容,使得患者能够注重加强对于口腔疾病的认知,并且能够采取有效性措施加以应对,避免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并发症,配合主治医生展开治疗,给予患者治疗期间一定的支持,明确患者治疗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对患者进行定期的随访,并能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护理干预手段[1]。此外,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营造良好的治疗环境,每日进行病房内卫生的打扫,并针对口腔知识展开积极的宣传,并能够针对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借助电视、报纸以及宣传画册等向患者传达更多的口腔知识,帮助患者增强对于口腔疾病的认知,以此实现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
1.3观察指标
调查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护理滿意度即为十分满意与大体满意患者人数比患者总人数。
1.4统计学方法
此次样本统计学分析所应用的软件为SPSS19.0,%表示被x2检验的护理满意度,P呈现出小于0.05的最终结论,拥有讨论价值。
2 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试验组不满意患者22例,十分满意患者796例,大体满意患者182例,护理满意度97.8%(978/1000);对照组不满意患者192例,十分满意患者649例,大体满意患者159例,护理满意度80.8%(808/1000),经统计学计算得出x2=7.1619,P=0.0074,统计学价值出现意义(P<0.05)。
3 讨论
门诊作为医院诊疗活动开展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门,由于门诊患者流动性大,同时也为诊疗活动的开展带来诸多的挑战,患者由于自身的病情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甚至需要等待较长的时间才能够开展治疗,因此导致患者出现一定的焦虑等负性情绪。在口腔科门诊活动的实际开展之中,应用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的治疗水平[2]。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不同于传统的护理干预,优质护理能够注重改善患者的诊疗环境,并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使得护理流程更为具体,护理效果更为显著。
延晗,张清华,高小波[3]等人在关于口腔科门诊中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研究中,通过以2000例患者为样本开展研究最终得出结论,相比较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7.8%(978/1000)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对比呈现P<0.05。
综上所述,口腔科门诊患者在临床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参考文献
[1] 朱婵,石永瑛,翁锡元,et al.外科门诊护理工作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03):237.
[2] 陈哲,周雪琳,周玉竹,et al.优质护理服务在口腔门诊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临床医学工程,2018,v.25;No.230(04):138-139.
[3] 延晗,张清华,高小波,et al.优质护理服务在口腔颌面外科门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4(12):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