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D法的雩山村植物景观评价美学研究

2020-10-21 17:48皇甫生鸿潘柯邑吴琼东小艺
神州·下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景观植物评价

皇甫生鸿 潘柯邑 吴琼 东小艺

摘要:随着十九大报告乡村振兴这个新时期重大战略布署的提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转型优化也已成为学术研究的必要探索方向。在景观要素中,植物是唯一具有生命特征的,其独特的自然性在乡村人居环境中占据统筹地位。乡村植物景观优化对营造美丽宜居的乡村人居环境必不可少。针对乡村植物景观的评价理论研究并未得以具体化。本文以镇江市雩山村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雩山村不同功能样地并分析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然后对研究样本景观特征进行评价和数据分析。基于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本文主要以人的视觉感知为研究视角,以建设生态宜居的乡村为主要目的,通过景观评价为乡村植物景观的优化设计提供实际依据。

关键词:植物;景观;评价

十九大报告明确警示:生态宜居是乡村建设的基础,建成山青水绿、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农村才更有吸引力、农民才更有归属感、农业才能可持续发展。习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的辩证关系要求将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

乡村植物景观优化是一个错综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景观生态学、景观美学和环境心理学等多方面的研究。乡村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复合生态系统,自然、生态是乡村人居环境的主要特征[1]。

日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印发《乡村绿化美化行动方案》。文件指出:开展乡村绿化美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由此可见,美丽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及示范建设即将步入新的高潮,乡村绿化建设及评价相关理论亟待明晰。

1.研究地概况

雩山村位于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谏壁街道办事处东部,沿江公路、镇澄公路、镇大公路和镇大铁路东西穿越,雩龙公路、六九零四路南北贯通,雩山山脉横贯东西,全村交通地理优越。全村辖区面积约9.2平方公里,现有9个自然村,17个村小组,共870户,总人口2120人。雩山村共有种子植物143种,隶属74科95属,乔木层物种中香樟最多,其次是桂花;灌木层物种相对较少,常见的有海桐、黄杨、女贞、海桐等。

2. SD法评价方法

2.1 SD(语义差异法)

SD法(语义差异法)是Semantic Differential法的简称,这是C.E.Osgood 等在1957年提出的测量心理感受的方法,它是心理物理学派的一个分支,也被称为感受记录法。该方法主要用来记录被测者对语言尺度的心理感受,目的是获取被测评对象心理感知因素的定量化数据,SD法最初是心理学研究中一种常见方法,普遍应用于心理学实验中,20世纪90年代以后,逐渐淡出了心理学等相关领域,而更多运用于医学、建筑、规划、室内工程、景观评价、商品开发的调查等领域。SD法在我国发展迅速,覆盖范围较广,在园林景观方面集中应用于居住区、风景区、公园、绿地等的景观评价的各方面[2]。

2.2评价因子的确定

本文主要以人的视觉感知为研究视角,通过对景观美学、景观生态学、环境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结合相关专家意见,并通过研究相关科研文献在运用SD法时使用频率较高的形容词对,以正反義词为一对,最后结合雩山村植物景观特征确定了15对形容词,将这些形容词对随机排列。本文采用5阶段尺度打分,以0为中点,在中点两侧对称正负数进行打分。评价指标依次为:很差,差,一般,好,很好。相应的分数依次为-2、-1、0、1、2。调查人员分成两组,分别选定为江苏大学环境设计本科生和其他非设计专业学生各20人,共计40人。(见表1)

2.3评价样本的选择

在查阅文献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确定雩山村中一共12个不同类型的植物群落,并对样本进行编号,作为本次SD评价法的评价对象。其中生活空间样本编号为样本1-9,生态空间样本编号为样本10、11,生产空间样本编号为样本12,原有植物景观为样本6、7、8、9、12,改造的植物景观为10、11,新建的植物景观为样本1、2、3、4、5。对雩山村的整体植物景观统一把握并拍摄样本,保证拍摄照片的高度,整体取景效果一致,景观评价通过照片打分的形式进行(见图1)。

3.结果分析

本项调查针对40份调查表,分别对12张样本照片按照编号顺序,对每张照片均给出15个形容词对的分值,最后分别针对景观设计的调查人员和非设计专业的调查人员得到的总分值除以(40×12),得到每项评价指标的平均分,最后

再计算出总平均分,计算结果见表1。根据综合评分表绘出雩山村植物景观综合评价柱状图(见图2)。

图中横坐标的数字代表不同的评价因子的编号(见表1),纵坐标的数字代表12张样本照片针对各形容词对得到的各项评价因子的平均分值。通过折线图可清晰看出雩山村植物景观在每个评价因子上的表现情况,柱状图的高度代表各个评价因子的得分。

从表1可以看出,对于景观专业的学生,评价因子基本上处于“一般”以上,接近“好”的有4项,按分值由高到低的顺序分别为生态性(0.91)、生命力(0.9)、覆盖度(0.89)、多样性(0.88)、层次感(0.81)、协调度(0.79)、韵律感(0.78)、愉悦感(0.78)、舒适感(0.78)、意境美(0.76)、特色度(0.76)、吸引力(0.76)、色彩感(0.75)、自然性(0.72),总的来说,对雩山村的评价还是偏于积极的。

对于非景观专业人员,评价明显好于景观专业的学生。非景观专业的学生评价接近“好”的有2项,分别愉悦感(1.03)、整洁度(1.01)、其余均处于“一般”以上,按分值由高到低的顺序特色度(0.99)、生态性(0.98)、吸引力(0.97)、舒适感(0.92)、多样性(0.91)、意境美(0.91)、覆盖度(0.89)、韵律感(0.88)、色彩感(0.87)、协调度(0.86)、地方生命力(0.85)、层次感(0.83)和自然性(0.83)。

从总平均值看,生命力(0.97)、生态性(0.96)、覆盖度(0.94)、多样性(0.93)、层次感(0.9)这五项指标排在最前面,接近极好,其余指标分值在0.70和0.90之间,相差不大,评价基本处于较好和好之间。

由此可见,受过专业训练的学生对景观的评价更为严格,诚然与他们的专业知识有关。总的来说,对于评价较好的指标,两者尽管分值上不尽相同,顺序上有区别,但其重复度较高,说明景观专业的学生和非景观专业的学生对于雩山村的评价较为一致。

综上所述,对雩山村植物景观是偏于积极一侧的,所有指标均在“好”左右,是非常人们喜欢的休闲之地,其中对生命力、生态性、覆盖度、多样性、层次感5项指标较为满意,但对于舒适感、愉悦感、意境美、色彩感、协调度、韵律感、特色度、吸引力、整洁度、自然性等指标评价较低,这也和雩山村地处江南地区的气候特点有关,植物种类比较单一,植物景观色彩比较单调,缺乏很大的吸引力,让人难以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因此,应在这几方面加强村庄绿化的建设,在满足当地气候条件的基础上,多引进外来物种,增加色彩丰富的观花观叶植物种类,在景观造型上富于变幻,增加韵律感,以更加提高村庄的吸引力[3]。

参考文献:

[1]白晓丹.基于SD法的天河山风景区景观评价与优化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9.

[2]石玲玲.浙江省现代乡村植物景观营造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

[3]李诗洋,许大为.基于SD法的沈阳南湖公园植物景观评价[J].现代园艺,2018 (16):28-30.

猜你喜欢
景观植物评价
“可食地景”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景观平面图》
创意涂鸦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植物罢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