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乐群
摘要:小学一年级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起步阶段,这个阶段是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开始阶段,注重学生数学的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利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开展,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并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形成,同时符合新课改中对小学数学的发展要求与教学要求。而文中就该四个方面内容浅谈一年级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方法,为小学一年级教学的改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能力 综合能力
新课改后,旨在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发展,培养综合素质高、能力强的人。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的是一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其教学的开展需要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以及符合一年级数学教学的特点,还需要考虑到学生学习、发展、能力培养的需求与特点。在学习开始之初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能力利于学生后期学习发展。但如何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而本文基于一年级数学的基础知识与教材内容,从学生数学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着手,综合形成一年级数学能力培养。[1]
一、手脑并用,训练学生的操作能力
新课改中,教师为主体转变为学生为主体,意味着教学中不再是教师一味的讲解,而是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结合动手能力与动脑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组织多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习知识、获取知识,根据教学内容开展相对应的实验课、实践活动能力,通过实际的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实际操作,让学生手脑并用积极参与到学习中,训练学生的操作能力。例如在教导学生认识数字时候,将教学小棍子或火柴等分发给学生,每个学生的根数不一样,先让学生自己数一数棍子的数量,熟悉数字,然后让学生数一数根数,结合图形记忆数字。教师示范摆成两种图形,而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摆成自己喜欢的图形,同学间相互数数,吸引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进而达到手脑并用学习的效果,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对数字有着深刻认识与理解。[2]
二、利用数学课本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一年级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弱,在课堂上难以长时间集中精神,并存在多动、爱讲话的情况,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采用有趣生动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开展教学,效果更显著。而一年级数学教学课本多为字图结合的形式,可根据教学内容、图形并结合场景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在开展数学位置教学时,可以根据现场情况开展教学,如以较少为学习场景,一列一行的座位排列均为学生熟悉的场景,为座位大致编号,再指定某个学生的位置让学生观察左右座位情况,并将自己观察表达出来,进而可以让学生理解数字左右的变化规律,。或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场景,将情景定设为商店购物,商店划分为学习用品、生活用品、食物三个区域,并有对应提示牌代表区域与物品等。引导学生列举自己熟悉,让其在商品在相应的区域寻找,观察其类别与价格等,并根据场景设对应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进行解决。通过场景让学生融入到学习中,从熟悉的场景开始更利于学生观察,在学习过程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方法而逐渐培养其观察能力,增强学生的逻辑性、条理性。[3]
三、誘导学生多动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一年级数学课不仅需要对数学、图形、位置等基础知识进行学习,还需要通过自己的理解、吸收再表达,因此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还需要引导学生多动口,增强其语言表达能力。一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需要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自身情况进行开展,并在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学生性格与语言表达能力上的差异化,细落到各个学生中。例如在开展学生找规律学习中,列举一串数字,如“21、24、27、()、33”,让学生自行找规律,并将正确的数字表达出来,并将自己所找的规律表达出现,学生对这一串数字的描述表达正确时,均给予肯定以及鼓励。如学生表达为“24比21大3”或“21后面加了一个3变成了24”等类似的表达,均予以肯定,并根据情况引导学习往下寻找规律,最终寻找出正确数字。最后采用简洁的、准确的语言将该规律进行总结,如“这一组数字,相邻数间差3”进行表达,引导学生学习简洁的数学表达,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4]
四、开展小组学习,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合作交流学习是新课改后的重要学习方法之一,并已成为课堂教学的常用方法之一,其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同样在数学课堂中同样需要。通常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方法为开展小组学习方式。例如随机或是按照一定规律划分小组,而后根據教学内容提出对应的问题或引导学生一个学习方向,而后让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交流、讨论、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合作创新能力,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习惯的形成。如教师整个环节中作为引导者与组织者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合作,为小组提出学习内容,如“认识钟表”、“认识书包”、“认识教室”等,而后让学习自行观察,并将自己观察情况与小组伙伴进行交流,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而更好的完成题目,并在规定时间上鼓励学生自愿将交流内容总结表达出来。并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教师在学生发表自身观察内容时教师应给予鼓励、肯定,如在表达“认识钟表”内容时,学生表达为“钟表上面有数字”、“钟表上面有调整针”,“钟表上的两条针长短不一样”等内容时,教师先对表达内容予以肯定,再引导学生将表达内容细化并串联起来。让一年级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形式可将学生爱讲话的特点应用到学习中,并通过交流增强学生间的情况,发散学生的思维,多面了解事物,同时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促进促进学生交流合作能力的培养。[5]
五、讨论
在一年级数学的教学中的教学方式选择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等有着直接的影响,其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并充分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再制定出合适的教学方法。而一年级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培养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布引导、培养,综合形成数学能力,文中从数学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分布采用不同但适合一年级学生的教学方式开展,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吕婷.一年级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特点及其与数学学业成就的关系[D].杭州师范大学,2017.
[2]王洁丽.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J].小学教学参考,2016(33):22.
[3]许欣逸.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16.
[4]李紫静.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J].教书育人,2016(2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