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鹭
摘要:商业交易是企业最基本的商业活动,合同则是企业商业交易活动的具体体现。企业合同的经营风险往往发源于商业合同的法律风险,只有对企业合同的履行这一源头进行法律风险防范,才能让企业的经营风险防患于未然。企业履行合同的过程包括合同的签订和执行,因此从合同的签订和执行两个角度全面梳理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对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风险防控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企业;履行合同;法律风险
引言:
契约是现代社会的基石,合同则是契约的载体。合同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具体体现,在生产经营活动当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经营者难免和合同打交道,如果不能在合同的履行过程当中做好法律风险防控,将给企业带来许多纠纷,甚至让企业面临破产的风险。分析企业履行合同时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并且提出相应的防控对策,对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具有参考意义。
一、企业在合同签订中常见的法律风险
1.合同主体存在的法律风险
合同签订主体所面临的法律风险,主要源于合同签订主体的法律资格的审查和确定。企业作为合同主体,在同其他企业或者继承人签订合同时,如果企業对合同的签订主体审查不严格,则很容易造成缔约过失,或者让合同成为无效合同、效力待定合同。由于有些企业对合同主体的审查不仔细,或者缺乏对合同主体审查的正确方法,经常导致与企业签订合同的自然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表见代理人,或者与企业签订合同的法人仅仅是另一家企业的分支机构或者职能部门。这些主体要么不具备法人资格,要么会导致合同无法履行,甚至让企业承担行政处罚或刑事处罚的风险。
2.合同形式要件存在的法律风险
合同的形式要件即合同的签订形式,合同的签订形式主要包括要式合同及非要式合同。要式合同主要包括书面合同,而非要式合同则主要指口头合同或者其它形式的合同。以《合同法》当中的融资租赁合同、技术开发合同为例,如果企业与企业或者自然人之间签订的融资租赁合同或者技术开发合同没有以书面形式签订,那么融资租赁合同和技术开发合同的效力就会产生争议,从而提升企业的法律风险。此外,除了要式合同以及非要式合同以外,有些类型的合同要求企业履行相应的审查批准手续。企业往往在签订合同的过程当中,忽略了对这些审批手续的规定,从而导致合同履行过程当中出现了本可以避免的法律风险。
3.合同内容存在的法律风险
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是合同的主要内容,合同则是企业权利与义务的集合。如果企业在签订合同时,没有对合同进行有效审核,并且对可能造成的风险进行有效规避的话,那么企业的权利很可能造成损失。合同的内容经常存在以下风险:其一,合同的条款不完善。当事人对合同的标的、标的额、履行地点、争议解决方式、合同的管辖法院等问题规定不清晰,或者根本没有规定。其二,合同中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存在不公平。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并没有将自身的权利规定清楚,或者虽然规定了双方享有的权利,但是没有规定损害对方权利之后,所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导致自己的权利被损害之后,无法采取制裁措施或者补救措施。其三,合同内容规定违法。合同的签订虽然以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为原则,但是合同内容不能违法法律法规。有些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忽略了相关法律法规的存在,因此造成了法律风险。
二、企业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常见的法律风险
1.企业未对违约行为采用相应规制
缺乏对当事人违约行为的相应规制,是企业在合同执行过程当中常见的法律风险。企业在合同履行的过程当中,应当对合同主体在履行合同的过程当中可能出现的违约问题进行风险规避。例如,如果合同履行一方如果存在违约履行的可能,那么另一方能否有中止、终止、解除合同的权利,违约方应当如何承担法律责任。由于这一阶段的合同履行较为复杂,涉及法律法规较多,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往往难以对未来可能由于违约产生的法律风险进行预设规制,导致合同违约时造成企业面临难以挽回的损失。
2.企业对具有证据效力的法律文件重视不足
证据不足是企业在合同产生纠纷时经常面临的问题,许多企业认为只要在书面合同中将所有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先规制,就可以规避合同履行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在法律实践当中往往存在着合同条款规定得十分完备,但法律纠纷依然没有被有效规避的问题。这就要求当事人需要持有大量能够用于证明合同主体权利和义务,以及合同履行主体违约责任的证据。例如,合同文本、录音录像、传真、发票、单据、清单等。企业在履行合同过程当中,没有注意收集具有证明力的相关证据,使得当事人在谈判或诉讼过程当中因为缺乏证据,不得不面对败诉风险,从而难以保障企业本应当享有的合法权益。
3.企业缺乏对合同履行的后续跟进
许多企业在完成合同签订之后,由于缺乏对合同履行时的跟进,导致合同中规定的诸多条款不能落实,不但让已经签订的合同变成了一纸空文,同时也让企业在履行合同时的企业风险大幅增加。例如,企业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缺乏在接收支票时的审查,认为只要是合同主体的支票就都可以用以支付。使得企业即使接收了收款人姓名错误,金额数目不正确,支票背书不连续,甚至是伪造的支票,企业也一律接收,造成了企业损失无法弥补。上述问题基本都是由于企业在履行合同的过程当中缺乏对履行的有效跟进造成的,而这些法律风险在法律实践中较为常见。
三、企业防范合同履行过程中法律风险的对策
1.严格合同主体的审查
企业对合同签订主体应当进行严格审查,才能在合同的签订阶段杜绝合同的法律风险。对合同主体的审查主要包括对主体的资格审查和资信审查。企业在审查合同主体的资格时,如果合同的签订主体是自然人,则首相应当要求对方提供身份证原件或者身份证复印件,并对合同签订主体的身份证复印件进行保存。如果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出现了一方当事人违约,或者当事人履行不能的问题,那么可以依据所保留的身份证复印件找到当事人,有利于合同的继续履行或者后续可能发生的诉讼问题。
如果合同主体是法人,那么应当对合同签订主体预先进行尽职调查,确保合同主体的法人资格以及财务状况能够顺利履行合同。企业在是法人的合同主体进行审查时,尤其应当注意法人是否只是分支机构或者职能部门。《合同法》规定,如果企业的分支机构是依法设立并且已经获取经营执照,那么在经营过程当中可以以分支机构的名义签订合同。如果分支机构并没有营业执照,那么经过授权才能与其他法人签订合同,否则合同不可以在诉讼时作为诉讼主体。而未经授权的分支机构如果与其它法人签订保证合同,则保证合同无效。
此外,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对合同主体的资信进行审查也是有效防范风险的重中之重。企业在签订合同之前,应当确保合同主体具有履行合同的能力。因此,企业应当预先审查合同主体的債务状况、商业信誉、履行合同的信用记录等等。从而确保企业在签订合同之后能够顺利履行合同,即使合同主体之间产生纠纷或者发生违约,也能够履行相应义务,保证企业的利益。
2.完善合同的内容审查
企业对合同内容条款的审查,直接关系到企业在履行合同的过程当中能否有效规避法律风险。企业只有让合同的内容尽可能完备,才能有效应对合同可能引发的纠纷。企业对合同内容的审查应当注意以下方面:其一,合同条款应当完整。合同条款应当规定合同主体的姓名、地址、合同标的、标的额、合同的履行期限、合同纠纷的解决方法、合同的管辖法院等等。其二,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应当保证合同的公平性。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应当确保合同中规定的权利与义务等同,不能让自己所应当履行的义务大于自己所享有的权利,造成企业的损失。其三,合同内容符合法律法规。企业签订的合同内容不应当与现行的法律法规相抵触,合同符合法律规定才能是有效合同,从而规避企业因为违反法律规定需要承担的法律风险。
合同中关于纠纷的处理条款是防控合同可能产生的法律风险的关键节点。其中,当事人对于合同产生争议之后,选择的法院经常出现争议。这不仅影响企业在合同发生纠纷之后能否获得相应赔偿,而且直接决定着企业的诉讼成本。因此,企业在合同中应当尽可能明确争议的管辖法院,从而避免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管辖争议。
如果企业在处理争议时选择仲裁,除了明确仲裁地之外,还应当准确规定总裁机构。如果合同中规定了仲裁地,而当地恰好仲裁机构的话,就会造成仲裁条款无效。因此,合同中对仲裁机构的规定,必须明确具体的仲裁机构。例如,在合同中将仲裁机构明确规定为,天津国际贸易仲裁委员会。从而确保争议条款的有效性。
3.注重合同履行过程中证据的收集和跟进
不断跟进合同的履行是防范合同风险的落脚点,时刻搜集有效证据则是跟进合同履行的有效路径。对有效证据的收集应当从以下方面入手:其一,对于口头合同,应当对谈话内容进行录音。其二,在合同履行过程当中,应当对当事人的微信、电话、传真进行记录和保存。其三,对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单据进行收集,形成合同主体交易的有效证据链。证据是赢得诉讼的基础,只有保证证据的完善和有效,才能最大限度地防控企业的法律风险。
结束语:
防范企业在履行合同中的法律风险是动态的过程,只有企业各个部门对合同的每个环节进行严格而有效的把控,才能将企业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扼杀在萌芽当中。企业也应当充分发挥法务部门的作用,才能在规范公司经营管理的同时,远离合同履行的法律风险,实现良性经营。
参考文献:
[1]付金娴.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识别与防范途径[J].纳税,2019(18):115-116.
[2]孟祥娟.国有企业二级单位如何加强企业合同管理,防范合同法律风险[J].现代经济信息,2019(04):24-25.
[3]史玉雷.企业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及其识别与防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01):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