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育人视域下高校第二课堂育人队伍建设路径探析

2020-10-21 04:23张哲
青年生活 2020年12期
关键词:全员育人第二课堂队伍建设

张哲

摘要:高校第二课堂对于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建立健全育人体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着重探讨全员育人视域下高校第二课堂育人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提出构建全员参与的高校第二课堂育人队伍建设思路,为高校依托第二课堂更好践行立德树人功能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撑。

关键词:第二课堂;全员育人;队伍建设

一、高校第二课堂在育人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强调,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重视实践育人,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受教育,长才干。作为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目前高校第二课堂已成为共青团工作的重要阵地,是科研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更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有效途径。高校第二课堂的育人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高校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

高校课堂教学是大学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也是第一课堂,课堂教学往往会面临重理论轻实践的重要问题,而高校第二课堂的开发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为学生开展实践教育提供有效途径。。在高校实际工作中,第二课堂通过举办灵活、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帮助大学生在实践中将在课堂上所学知识有效转化为个人能力,获得锻炼和提升自我的机会。

1.2高校第二课堂是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对于需要步入社会的学生来说,学生需要获得的不仅仅是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也需要不断提升语言表达、文化体验、审美修养等综合能力以实现全面发展。高校第二课堂针对学生培养的需要,为大学生在不同维度上的能力提升需求量身订制各类校园活动,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创造了有效条件。目前,许多高校建设第二课堂项目库,分成各类课程模块,引导学生按照个人能力培养需要有针对性选择课程。如,西南交通大学搭建第二课堂项目活动库,建设社会工作与领导能力、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文化沟通与交往能力、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等七个模块,针对性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1.3第二课堂是丰富校园文化的有效方式

校园文化是大学校园的灵魂,是一所学校从成立到发展过程中的精神积淀,已经日益成为重要的育人元素,对学生的价值塑造和人格养成起到潜移默化的浸润作用,学校育人传统、学校的学风、学校的校风等等,都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课堂是学生课余生活的主要构成,大学生也在参与第二课堂教育中,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并自觉成为传承和发扬校园文化的重要力量。

二、当前高校第二课堂育人队伍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

近年来,国内高校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和共青团中央、教育部的要求,第二课堂育人模式已经在全国高校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高校第二课堂育人队伍主要由共青团干部和高校辅导员组成,部分高校也邀请了专家、学者以顾问的身份参与其中,初步构建起了第二课堂的育人队伍。但是,就当前高校第二课堂运行状况和效果来说,现有育人队伍难以满足人才培养需求,如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第二课堂建设质量,打造一支强有力的育人队伍,逐渐成为各高校需要长期探索的内容。当前高校第二课堂育人队伍存在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育人队伍数量偏低、质量不高

目前,高校共青团干部大多由辅导员兼任,专职团干部相对较少,作为主力开展第二课堂项目时,一是作为目前第二课堂育人的主要力量,现有团干部和辅导员承担了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在第二课堂建设中投入精力不足,力量薄弱。二是辅导员队伍在教育教学方面缺乏经验,对于教育学等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在指导第二课堂建设方面作用发挥仍然不够充分。三是第二课堂项目目前类别十分丰富,紧紧依靠团干部力量在指导科技创新、创新创业、心理健康等领域的第二课堂项目,明显存在专业知识匮乏的问题,极易影响第二课堂育人效果。

2.2专业教师和行政人员参与方式有限

许多高校已将第二课堂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但第二课堂师资配备工作却尚未得到重视,专业教师和大量行政工作人员因缺乏参与渠道,工作力量单薄等现实情况,在参与第二课堂建设过程中受到诸多限制。如,高校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要求第二课堂要在提升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方面应当发挥重要作用,但作为高校学生思想引领的主要力量,高校思想政治专业教师在推动一、二课堂有效结合,开展思想引领工作方面却存在明显缺位。再如,在高校加快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时期,对于学生“劳”的培养缺乏有效的破题方式。高校后勤部门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创设劳动教育途径和方法,为学生劳动教育提供有效抓手,充分参与到学生的培养中来,但目前来说,这一群体却缺乏有效的参与机制。

2.3育人队伍建设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目前,高校对第二课堂育人队伍的激励机制普遍未真正建立。参考学者们的调查研究结果可以发现,教师虽普遍认为在第二课堂中能够通过自身努力获得学生的认可与肯定,并从工作中获得实现职业价值的成就感;但因参与第二课堂育人工作长期缺乏资金支持,教师参与积极性受到了较多负面影响,容易出现敷衍了事,走形式、走过场的情况,职业倦怠感也随之提升。

三、建设全员参与的第二课堂育人队伍的重要意义

高校第二课堂要想发挥更大的育人功能,就必须建设一支全员参与的育人队伍,以此推动第二课堂育人作用发挥最大化。因而,建设一只既包括共青团干部、辅导员队伍,同时也包括专业课教师和校内党政工作者、后勤工作者等的全员参与的第二课堂育人队伍,对于第二课堂的育人作用进一步发挥具有重要意义:

3.1建设全员参与的第二课堂育人队伍是实现“三全育人”的必然要求

2018年教育部在《关于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文件中,正式提出了:“三全育人”的概念。“三全育人”即“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其中,学校范围内的育人成员包括辅导员、班主任、党政管理干部、“两课”专业教师、图书馆工作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他们均有教育、管理、服务人才培养的责任。建立全员参与的第二课堂育人队伍是开展“三全育人”理念的具体实践。

3.2建设全员参与的第二课堂育人队伍是丰富第二课堂建设内容的必要途径

全员参与的第二课堂育人队伍能够进一步丰富第二课堂建设内容。专业课教师在高校育人体系中发挥主体作用,专业课教师参与到第二课堂建设中有利于增强学生依托专业增强实践能力,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校内党政工作者等参与第二课堂建设,能够为学生能力提升创设各类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同时结合工作和內容,发挥自身专长,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引导学生在第二课堂参与中建立职业理念,增强社会责任。

3.3建设全员参与的第二课堂育人队伍是提升教育亲和力、感染力的有效方式

实践表明,第二课堂相比于第一课堂,育人方式更加多元化,第二课堂对教育的时间、地点、环境、内容、形式的要求都更为灵活,同时丰富多彩、与时俱进的第二课堂活动也能够满足当代大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诉求,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参与热情。构建全员参与的第二课堂育人队伍可以密切融合专业、社会、学校特色等因素,更广泛触及到与当代大学生息息相关的共鸣点,进一步达到育人效果。

四、全员育人视域下高校第二课堂育人队伍建设路径

新时期,进一步加强高校第二课堂育人队伍建设,建立全员参与的第二课堂育人队伍,就要以畅通全员育人的参与机制为抓手,以健全第二课堂育人激励机制为动力,同时为教师全员参与第二课堂育人提供有效保障,进一步提升高校第二课堂建设质量。

4.1健全第二课堂育人的参与机制

一是丰富第二课堂项目库建设,建立第二课堂导师制,对获得立项的第二课堂项目及时选聘指导教师,进一步提升第二课堂课程项目的专业化程度。如,引导专业教师成为科技创新类等第二课堂项目导师,增强学生参与科研竞赛的专业化水平。二是以社团建设或工作室建设为依托,为全员参与第二课堂育人项目搭建有效渠道。要鼓励各教学科研单位以及党政部门,结合自身工作内容,育人资源和条件量身打造学生社团或工作室,将其作为密切师生联系,吸引学生接受第二课堂教育,发挥朋辈力量开展育人工作的有效渠道,达到丰富第二课堂育人模式和育人效果的作用。

4.2健全第二课堂育人的激励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第二课堂项目评价机制。科学规范各类项目评价标准,专项设置教育指导评价指标,对第二课堂活动开展中的育人工作启动考核评价。二是应当建立科学客观的工作奖励机制。对第二课堂育人工作中工作优秀的教师给予相应的经济待遇作为鼓励,或将第二课堂指导同教师职级晋升、岗级调整、教学工作量认定等有效挂钩,进一步鼓励教师发挥个人力量,推动第二课堂建设。三是应当建立有效的荣誉表彰体系。选树一批第二课堂育人典型,为第二课堂育人工作中成绩突出的的教师授予荣誉称号,进行精神激励,进一步激发教师参与第二课堂工作的价值感、获得感与成就感。

4.3健全第二课堂育人的保障机制

一是要给参与第二课堂建设的教师提供充分的时间保障。高校可以通过给予参与第二课堂建设的工作人员给予减免工作量等作为补偿,为他们做好第二课堂育人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二是要加强顶层设计,在制度层面给参与第二课堂建设的教师等工作人员提供保障。从制度上明确参与第二课堂建设的工作人员在育人过程中的职责和定位,明确考核评价标准;从制度上要求校内各部门等应给参与第二课堂建设的工作人员提供充分的支持和帮助,为推动全员参与的第二课堂育人队伍建设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曾剑雄,宋丹,刘晏如. 大学生第二课堂:现实困境与消解途径[J]. 高等理科教育,2019(03):81-88.

[2]孙颖.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易班和第二课堂融合路径研究[J]. 高教学刊,2019(25):64-66.

[3]周龙波. 高校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管理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9.

基金项目:

本文系西南交通大学2019年本科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全员育人视域下高校机关工作人员在第二、三课堂教育中的作用发挥”项目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全员育人第二课堂队伍建设
“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路径探究
01—02合刊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制管理的有效性研究
构建多面展示平台 打造家校沟通纽带
全员育人模式下的困难生资助工作
做好四个结合强化基层政工干部队伍建设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论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点面结合,让“全员育人”落地开花
中德合作下的全员育人机制实践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