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波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之好学、乐学,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关系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乃至全面发展。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多年来我一直对如何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深感兴趣。我希望看到的是:学生对知识充满了好奇,对学习饱含着热情,在知识的海洋中努力拼搏,并在学习中享受着收获的喜悦和快乐。当然,这只是一种理想的境界。
现实中不少学生下学习中感到厌倦,学习成为一件不得已而为之的苦差事。就客观原因而言,单调的教学方式、乏味的学习内容、沉重的作业负担、消极的教师期待、无效的奖励和惩罚等,在很大程度上都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学生本身的原因而言,成就动机水平偏低、自身效能感不足、归因方式消极、学业成绩不良、缺乏对学习价值的认同等,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学生的动机水平降低。
学习动机是激发、维持和引导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心理过程。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众多,其中教师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从课堂提问到课后作业的安排,从成绩考核到反馈评价,从课堂互动到课下的师生交往,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会涉及学生的动机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我从来都不去教我的学生。我只是努力为他们提供能够学习的条件。”那么,作为老师,如何才能创设各种学习的条件,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博学,这是长期以来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的现实问题。
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不仅是一项系统工程,而且是一门需要钻研的艺术。目前国内外有关动机的研究成果颇丰,我也对学生学习动机有些自己的看法。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以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如何才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价值与乐趣?
一、深入了解学生的动机状态
学生不喜欢学习,对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是否真的缺乏学习动机?厌学只是表面现象,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存在的动机问题既可能是比较普遍的,也可能是个体特有的。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动机问题会有差异。不同学业成绩的学生,其动机问题也会有所区别。作为老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透过表面现象找出学生的症结所在。
1、学习中缺少成功的体验
现在教育中,有些学生的学习成绩总是不尽人意,他们在学校中没有机会担任班干部,也很少有机会参与一些重要活动,总是与各种奖励和荣誉无缘。成功是激励学生努力上进的重要因素,很少有机会体验到成功的学生久而久之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
2、对学习的价值缺少认同
枯燥的学习内容,繁重的课业负担,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加上缺少对学习内在价值的认同和感悟,使他们对学习产生了倦怠。
3、对学习缺乏真正的兴趣
如果对学习缺乏真正的兴趣,学习的动力就不会持久;如果学习只是满足某种外在的要求的手段,学生在学习中就难以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这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
4、对自己缺乏信心,害怕失败
有些学生对自己缺乏信心,面对困难时总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克服,因而不战而退。面对失败时,他们习惯于将失败归因为自己能力不足,而将成功归因于运气、题目简单等。这种消极的归因使学生对自己缺乏信心,在失败面前丧失信心,因而阻碍了学生的努力。
5、在学校中未能获得尊重和认可
一些学生因为学习习惯或个性等方面的原因,在学校或班里缺少朋友,被同学孤立或
排斥,在团体中缺少归属感,不受老师的欢迎,甚至师生关系紧张,这些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态。
二、灵活运用学习动机的理论
动机理论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学习行为,而且对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有重要启示。不同的动机理论强调和关注的内容不同,教育工作者需要加以综合考虑,并灵活运用。
1、恩威并重,奖惩有度
奖励和惩罚是教师经常运用的手段,但如何合理应用,使其真正发挥作用,需要根據学生的年龄和个性特点灵活应用。
2、以人为本,关注需要
教师不仅仅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而且需要设身处地了解和关心他们学习之外的未得到满足的需求,尽力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尤其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取得最佳的教学成效,是广大教师需要努力钻研的课题。切记靠拖堂或占用学生其他的休息时间取得成效。
第二,作业的布置和安排。作业的布置是一门学问,在作业内容、难度和质量上要精选,避免无效或低效的题海战术。
第三,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在课堂管理、班风建设方面,教师要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使每个同学在班集体中都有归属感。
第四,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学生。能够赢得学生尊敬的教师往往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3、提升学习的价值,促使学习成功
教师在教学中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教学中学习任务的安排不要太难。
第二,评价标准应因人而异,鼓励学生与自己做比较。
第三,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第四,强调学习的价值。
三、全面关注学生的动机问题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动机应作为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来认真完成,而且这项任务应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
从课堂教学来说,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从课堂提问到评价反馈,都需要关注学生的动机问题。如果学生愿意投入,积极配合,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学生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方面来说,作业的质和量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要把握好难度水平,具有中等难度、有一定挑战性的作业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对学生作业的反馈不仅仅局限于对错的评价,还可以适当的做出点评。
从测验方面来说,首先教师要做到及时反馈。在对考试结果进行原因分析时,鼓励学生说真话,切记流于形式和走过场。
从课堂管理到课下的师生交往,从教师的语言到非语言行为,无不渗透着教学的艺术。
四、充分发挥学生家长的作用
家长在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方面,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与家长需要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学生的进步。
学校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如家长会、家长培训、家长座谈等方式,与学生家长做好沟通工作,以充分发挥家庭在激发和培养学生动机方面的重要作用。教师在与家长的沟通时需要注意:
1、沟通的目的是共同解决问题
学生学习状态不佳,成绩不理想或出现退步时,教师需要和家长做好沟通工作,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与家长共同探讨问题的原因,找出症结所在,并解决问题。避免在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把“我要你把家长请来”、“给你家长打电话”作为一种惩罚或威吓学生的手段。有些家长的自尊心很强,在听到老师反映的问题后,往往会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要么训斥,要么惩罚,这样非但起不到沟通的效果,反而让学生对老师和家长更加抵触。
2、全面反映学生在校的情况,切忌报忧不报喜
不少家长一听说老师要和自己谈话,第一反应就是孩子在学校出了问题,需要自己去协助解决了。因此,教师与家长对学生的成绩、取得的进步也要及时沟通。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成绩的肯定,会在很大程度生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
3、强调学习习惯的养成
家庭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场所。教师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要帮助家长增强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意识,并对孩子的良好学习表现不断给予有效的强化。在如何奖励和惩罚方面,教师可以与家长共同协商,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适宜的方案。
孩子有了学习动机,有了学习兴趣,他们还能不爱上学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