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莹 杨琴 周静 唐青青 黄浩泽
摘 要:人们对于茶文化的认识越来越模糊,我们经过实地考察、文献查阅了解到了湄潭茶文化发展的现状和茶旅融合现状,发现了湄潭茶旅融合的成功经验与存在的不足,针对湄潭茶旅融合的不足提出了湄潭茶旅深度融合的对策,打造精制茶叶品牌,提高湄潭茶叶知名度;转变观念,重拾茶文化;茶文化旅游与旅游地产业的开发呈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发展趋势。以特色的茶文化带动湄潭县的经济发展并且使更多的人了解茶文化。
关键词:茶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油茶
我国是茶树的发源地,更是有着数千年悠久茶文化历史,尽管日本的茶道发展的如火如荼,但也是在我国唐朝时期由日本的僧侣将饮茶风俗引进日本的。中国的茶文化也是形成于唐朝,当时饮茶已经形成一种普遍的现象[1]。茶精神的体现,茶文化旅游是生活需要的产业。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各国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多,中国传统的茶文化似乎也受到了外来咖啡文化的挑衅,这两种文化形成于不同的地理背景和民族文化,茶文化看起来温和谦逊,咖啡似乎热情奔放[2]。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们工作的压力日益剧增,咖啡使人们保持着高速运转的大脑,得不到片刻空闲,人们越来越希望能够回到“世外桃源”,回归大自然,感受自然的风光、山水。茶文化旅游与都市生活的嘈杂形成鲜明的对比,是不二的选择[2]。我国目前是双休,又有传统的节假日,使我们有更加充足时间抽离出都市生活,有更多的时间感受茶文化旅游的魅力[2]。
1 湄潭茶文化发展现状
湄潭位于贵州北部,海拔高,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寒凉,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湄潭水质好,环境污染小,植被覆盖率高且植被类型多样,为茶叶种植生长提供好的环境[3]。湄潭是茶的原产地之一,早在唐朝公元760—780年间,朝廷动荡,不断贬臣流放到贵州,这些人认识了贵州的茶葉。陆羽在《茶经》中就提到了湄潭茶,并且称赞茶的品质好。湄潭茶叶品质高,新鲜。
湄潭茶文化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不断地更新发展,融入到了饮食、宗教、祭祀、婚俗、礼仪、社交、建筑等方面,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在湄潭一些地方像西河、马山和复兴等北部地区一直还保持着吃油茶的习惯。“油茶”的制作简单方便,油茶汤和冷饭,泡在一起吃即可。正如民谣中唱到“炒油茶泡冷饭,越吃越肯干”。油茶不仅是自己在家里面吃,有亲戚朋友到来时,油茶成为了招待的必备品,在一些酒席上也免不掉有它的一席之地。年长的人对于油茶就比较喜欢了,一天几顿。早上吃点油茶再加点包子馒头,就去上班或者干农活,或者是中午吃饭过后,吃点油茶,提神醒脑,但是晚上基本不喝油茶,因为喝多了不易入睡。油茶的整个制作的过程也十分的简单,保存也比较的方便。油茶的制作过程为:(1)从山上的茶树上摘下茶叶,把摘回来的茶叶放在热锅里面炒,翻炒均匀后,就将茶叶像揉面团一样,用力揉,揉到融,然后就是将茶叶晒干,要晒的特别的干;(2)熬茶:锅中先放油,油温烧至七分热,再放入干茶叶入锅中翻炒,炒黄,再加入水,再盖上锅盖,(或者高压锅压,高压锅煮耗时较短)小火煮(30分钟-1小时),煮的稀烂(当地人称熬茶根儿),最后熬干。(3)将熬好的茶根儿放入冰箱里面,如果再想吃油茶时,就把油茶放入锅中再放入油、食盐,边煮边加汤,并搅拌;根据食用者的口味,可以选择加花生、芝麻、腊肉、油渣等。油茶还可形成不同风味的美食,如油茶面、油茶饼、油茶汤圆、油茶泡饭等。
2湄潭茶旅融合成功经验与不足
2.1 湄潭茶旅融合成功经验
湄潭县利用独特的茶文化,走上了茶旅融合一体的发展道路,重点打造了“一壶”、“一村”、“茶海”等与茶文化有关的旅游景点。
2.1.1 湄潭茶旅融合——一壶
湄潭有“天下第一壶”的建筑,位于湄潭县天壶公园内,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壶实物造型,在2006年5月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授予(中国之最)最大实物造型,成为了湄潭县地标建筑物。体积为28360.23立方米,建筑面积5000余平方米,壶高73.8米,壶身最大直径24米(如图1所示)。天下第一壶就像是仁怀市的酒瓶一样,具有独特的建筑含义,很多人都是慕名而来。天下第一壶茶文化公园是集茶文化博物馆、茶文化特色旅游、茶文化特色酒店、茶知识科普、茶文化休闲、茶产品展示、书画欣赏及水上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茶文化主题公园[3]。
2.1.2湄潭茶旅融合——一村
以前的核桃坝村非常贫穷,没有人会把自家姑娘嫁到这里,有俗话这样说:“核桃坝几大湾,十年就有九年干;顿顿红芍包谷饭,吃水要翻几匹山;不少男的往外走,姑娘不愿嫁进山。”这个是上世纪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后面发现了核桃坝村很适合种植茶树,核桃坝村里家家户户都种植茶树,现在的核桃坝村的茶叶种植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也从过去单纯种茶,发展成了茶园管理、育苗、加工、营销合理分工的一体化产业;家家都有小汽车,人均年收入也超过了1.6万元。核桃坝村只是湄潭县茶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湄潭县因茶久负盛名,如今茶旅产业已成为湄潭农村经济中最重要的支柱产业。 核桃坝村还具有茶汤、茶酒、茶食等茶文化,也有制茶、品茶等技艺,是良好的避暑胜地[3]。
2.2 湄潭茶旅融合的不足
2.2.1湄潭茶文化旅游品牌建设尚不足
我国茶叶市场竞争激烈,茶叶的类型丰富多样,湄潭有遵义红、湄潭翠芽等名茶,得到广泛好评,但是没有与当地的特色相结合,并没有在众多名茶中脱颖而出。在湄潭茶文化的旅游中,茶品牌开发旅游就没有足够的优势,再加上收到西方文化的冲击,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对于茶文化的了解越来越少,对茶文化不感兴趣,湄潭县也很少有了解茶文化和兼备旅游知识技能的青年人。
2.2.2湄潭茶文化旅游的认识不足
人们生活步伐加快了,“快”成为了现代年轻人标志,淘宝、外卖等以“快”的速度给我们带来了方便,同时也加剧了环境的压力,咖啡、可乐等饮品“快、便捷”的成为了年轻一代的很受欢迎的饮料;在这样一个快销时代,虽然现在泡茶的过程也没有之前那样复杂,没有那么讲究茶艺,不像雪碧、可乐、芬达等这类饮料那么方便,开盖即可饮用[5]。虽然如此,但是茶对于我们身体健康的好处远比碳酸饮料多,而且也有咖啡提神的功效。只有让茶慢慢进入我们的生活,我们接触到茶,才能了解茶,知道茶文化。喝茶,重在“静、修身养心”我国有很多的茶楼,但是很多茶楼却是人们打麻将的地方,人们对于茶文化的认识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3]。
2.2.3湄潭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整合度较低
湄潭茶文化旅游的开发中,大多体现的是观光旅游为主,没有让游客再进一步的了解茶文化。对茶文化旅游的项目开发不够,游客的体验感与参与度较少,目前贵州的旅游发展迅速,但还处于对贵州旅游热点景区的集中打造,对于茶文化旅游还处于起步阶段,并没有突出茶文化旅游这一板块旅游优势以及它自身独特的意义。湄潭茶文化的旅游规模小,之前对于茶文化旅游还处于静态的观光旅游发展,现在旅游形式多样的变化,经验不足。和缺少与周边地区的旅游景点形成相互衔接,导致了湄潭茶文化旅游知名度不够
3 湄潭茶旅深度融合發展对策
3.1打造精制茶叶品牌——提高湄潭茶叶知名度
湄潭县隶属于遵义市,是遵义茶叶的主要产区,表1是遵义市从2013年-2017年茶叶的总产量、红毛茶、绿毛茶以及其他茶叶的产量来统计的,以此来推测湄潭茶叶的总产量、红毛茶、绿毛茶以及其他茶叶的产量趋势走向。从2013年-2017年茶叶的总产量、红毛茶以及绿毛茶产量的产量都在增加,并且增长的速率也在加快。由于湄潭采茶主要是在春季采摘,也就是清明节左右,所以绿毛茶的产量要高于红毛茶叶,这样为湄潭翠芽茶叶加工提供了更加优质的茶叶,也有利于湄潭翠芽品牌的打造。
表2是2015-2018年湄潭县精制茶叶的产量统计表,湄潭精制茶叶在2015年是3561.5吨,从2015到2018年几乎都在持续上升,在2016年精制茶叶增长率同比2015年增长是最快,增加了30.5%,但是在2018年又同2017年降低了6.6%。
从精制茶叶的产量上看,虽然2015-2017年精制茶叶都在增长,但2018年精致茶叶的产品产量却在降低。对于湄潭茶叶的知名度不够情况下,应该打造精致品牌,着重推广、打造精品,让湄潭茶叶让更多的人知晓,从了解一个品牌,扩大到一个湄潭的其他一些茶品牌。不仅可以打造自己的品牌,提高知名度,而且对于茶文化的传播也有好的作用
3.2转变观念,重拾茶文化
在茶文化旅游中,应该加强对于茶文化的宣传工作和教育工作,重新认识茶文化,拾起茶文化的传承。湄潭周边的大学,可以与茶园联合培养,安排有关旅游专业、农业专业以及管理相关专业的学生,在不同岗位实习。可以聘请专业的茶艺师、技师对于茶文化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和示范,例如茶艺、礼仪等。也可以组织一些活动,在公开场合以表演或者展示的方式呈现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影响大众对于茶文化了解。也可以培养青年一代正确认识茶文化和旅游的理念,形成和建设湄潭茶文化旅游[5]。
3.3茶文化旅游与旅游地产业的开发呈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发展趋势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留住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贵州位于云贵高原有其独特的地理环境,连绵不断的山脉虽然阻碍了贵州的发展,但也很好的保护了贵州的自然资源。近年来贵州的旅游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六盘水的气候旅游资源、黔东南地区的少数民族资源、遵义的红色旅游资源等都得以快速的发展,使得贵州各地区的交通得以发展,打开了旅游发展的大门。为湄潭茶文化旅游打下了基础。贵州茶近年来发展迅速,湄潭的湄江茶、湄潭翠芽和遵义红等品牌的发展也是居于贵州前列的。加大宣传,增加游客的体验,在采茶、晒茶、茶制品的选择以及饮茶礼仪等环节上设置供游客体验的项目,并与当地的特色衔接起来,使游客的体验更加有意义。不仅是在茶园里面参观,还可以与周边的一些景区合作,形成一套旅游路线,湄潭县距离遵义市、绥阳县、正安县等多个地区相距都不远,让游客更加省心和体验更多不同风光。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湄潭县得天独厚自然优势和独具特色茶风习俗,开发出令人耳目一新、独具一格旅游品牌,成为像北京颐和园、拉萨的布达拉宫那样,令人感到好奇、新鲜,满足旅游者感受茶园风光,体验茶文化的乐趣。湄潭茶文化的旅游可以调节人们生活在都市的困扰,通过这种旅游方式,让更多的了解到湄潭的特色油茶文化,不仅可以增加我们对茶文化的了解,而且还可以提高湄潭的经济收入,是百姓脱贫的一个契机。
参考文献:
[1]韩学阵.西南高原山区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探究——以云南为例[J].当代经济,2017(20):126-127.
[2]苏琪.从咖啡与茶文化分析中法文化差异[J].福建茶叶,2018,40(10):411.
[3]文晓利.发展休闲旅游业的建议——重拾重庆茶文化[J].技术与市场,2014,21(12):386-387.
[3]魏登云.论湄潭茶文化生态旅游优势及旅游精品打造[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260-19262+19269.
[4]丁俊之.谈谈茶饮料与茶产业和茶文化的关系[J].广东茶业,2008(06):2-4.
[5].全国重点产茶县之湄潭县——茶旅一体化高速发展的湄潭[J].茶世界,2017(08):63-66.
[7]任明强,赵宾.贵州湄潭地区土壤中钙、镁含量与茶叶生长关系研究[J].贵州地质,2011,28(02):141-144.
基金项目:2018年度六盘水师范学院大学生科研项目(LPSSYDXS1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