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方云
摘 要:小学语文作为学生学习的一个基础学科,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阅读作为语文学习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教师更应该把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当做重中之重,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仅能让学生快速抓住文章中的主题思想,还能提升学生的思想,进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阅读能力;小学语文;教学
《新课标》指出,要不断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力,关注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但就现在来看,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并不是那么乐观,还有很多很多美中不足的地方,所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变的非常重要了。
一、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帮助学生快速获取文章信息
理解是阅读的关键,要想让学生快速获取文章信息,首先要先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所谓温故而知新就是这个道理。阅读是学好语文的载体,而理解又是阅读的载体,所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学生对旧知识的运用和对新知识的学习都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因此教师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要对课文中的词语、句子进行深入细致的讲解,便于学生理解,夯实基础,从而使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可以准确快速的提取文章中的有用信息,提高阅读能力。
2、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们都有过话到嘴边说不出来的感觉,语文好的学生表达能力都比较强,阅读作为语文学习的半壁江山,自然也不能差。阅读能力比较强的学生,通常对文章的理解力也比较强,他们能把文章中传递的思想感情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当他们的理解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时,就更愿意向其他同学传递自己的思想。教师要在平时的课堂中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和宽松的阅读环境,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合作的方式阅读课文,表达出自己的看法,此外,小组成员还可以分角色朗读课文,扮演课文中的角色,揣摩文章中的作者思想。增进对文章的理解,最终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重视朗读,培养学生阅读的语感
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有研究表明:大声朗读时,学生的脑神经处于极度兴奋的状态,有利于学生记忆所朗读的东西。同时,大声朗读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专注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对课文的分析和理解。朗读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对于文字的记忆更加深刻,从而更好的运用到作文中。
当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后,教师就要培养学生阅读的语感了,即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的走进文章之中,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和作者产生共鸣。教师要搭建起学生和作者沟通的桥梁,创设适当的情景和语境,让学生在这种特定的情景中反复朗读课文,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不同的看法,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对文章的理解,培养阅读中的语感。还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可以设身处地的融入到文章之中,真正理解作者文章中的每一句话并学会加以运用。
2、發挥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往往会陷入一个误区,就是将老师所理解的或者参考书所写的一些主旨大意或者思想感情强加到学生的理解上面,让他们背过,这样做不仅不能帮助学生有效的理解课文,还抹杀了学生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明白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师者,所以传道授惑解惑也,教师不能将知识硬塞给学生,要让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从而收获知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必须深刻的认识到,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建立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做好引导作用,让学生自主、独立的建立起阅读框架,发挥出在阅读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根本上提升阅读能力。
3、激发学生阅读思维,提高阅读感悟力
当学生阅读一篇文章,一篇课文并思考其中的问题时,他的思维就启动了。要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首先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的去学习。其次,要引导学生善于利用所给的学习资源,如课文中的插图等增进对课文的理解。最后,培养学生思维的扩散性和整体性,将学生在阅读中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感受文学写作手法的奇特之处。
阅读感悟力,即对语言文字的认知感受能力。小学阶段,学生对文字的感知力没有那么强,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于一些比较优美的句子,要善于总结出来让学生细细品味,教师可以带着感情给学生做精彩的示范诵读,把文字转化成一幅幅奇妙的画卷,让这些优美的句子生动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强学生对文字的感知能力。
总之,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领者,把课堂归还给学生。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阶段,教师要让学生用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和培养[J]. 路珊. 学周刊. 2018(31)
[2]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 吕运萍. 学周刊. 2020(06)
[3]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深阅读习惯的策略[J]. 摆秀玲. 学周刊.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