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勇
摘 要:《建筑测量》课程作为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实践性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紧密,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评价体系和教师专业素养出现诸多不适。
关键词:《建筑测量》;现状分析;改革探讨
一、中职《建筑测量》课程定位与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建筑测量》课程作为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实践性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紧密。课程主要解决学生在土木工程建设中必须掌握的测量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毕业工作奠定基础。要求学生能独立操作建筑测量仪器,合作进行高程测定、高程引测、建筑物轴线定位、楼层标高和墙体标高的测设与控制;会使用测量仪器进行建(构)筑物的变形观测、地下管线及周边建筑的监测与保护。
二、中职《建筑测量》课程现状分析
1.课程内容分析
目前,大多中等职业学校建筑专业《建筑测量》学科采用的教材依然选用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系列教材,于2004年12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修订。在教材内容上仅增加了自动安平水准仪、DJ2光学经纬仪的简介,在施工测量上增加了圆曲线测设、高层建筑施工测量及变形观测等。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建筑行业的技术进步,不仅电子经纬仪、全站仪已经广泛应用在建筑工程测量工作当中,而且当代测绘技术更是主要以“3S”为主,即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因此,课程在内容上已经与时代脱节。
2.教学与实训方法
中职专业课程传统教学方法基本是课堂讲解与课后实训相结合的模式,不少教师在教学方式上摸索如模块化教学、行为导向教学、项目化教学等等方式,取得一定成绩,但是由于学习的师资力量、学生基础、实训设备、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建筑测量》课程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3.教学检测与评价方式
传统中职《建筑测量》课程考核方式一般以课堂考核、课后作业、期末考试+技能考核的形式呈现,其中理论考核占60%及其以上,与课程大纲要求侧重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脱节严重,加上中职学生学习能力薄弱的特点造成学生理论与技能水平双差的现象,最终影响学生的就业。
4.教师的专业素养
当前中职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历层次雖然达标,但是依然存在一方面专业知识落伍、缺乏相应专业实践经验,另一方面教学理念落后,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造成在课堂教学中出现学生厌学、老师难教的局面。
三、《建筑测量》课程改革探讨
1.重视职业教育根本方向问题,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不是来泛泛接受知识、积累知识,而是来学习就业能力、解决未来就业岗位遇到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执行新的课程标准时简要的讲就是对学生关注几个方面:(1)能力目标(2)任务训练(3)学生主体。
2.重视课程改革与校本教材开发
由于中职《建筑测量》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对学生实践性要求很高的前提,针对教材内容及行业用人需要,有必要编制切合各自学校或地区进行校本教材开发,在认真对原有教材理论知识进行分析,保留原教材水准测量、建筑施工测量等基础知识,可以有针对性的删减光学经纬仪角度测量、罗盘仪与磁方位角等内容。增加电子经纬仪、全站仪角度测量、坐标测量、坐标放样新的知识,增加公路、桥梁放线的知识。并对包括自动安平水准仪、电子经纬仪、全站仪、GPS定位等实训操作编制实训手册,制定项目化教学大纲、制定新的教学标准并建立健全考核机制,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实训实训效果。其次建立校企结合,开展行业调研、校本培训与学生企业跟岗实训。探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就业率,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专家教学指导委员会,完善实训基地建设,保障教学实践的顺利进行。
3.提高专业教师专业技能,加强继续教育学习
随着建筑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和施工技术的进步,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创新能力、专业研究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等,还要有高效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双师型”是对职业教育教师的基本要求,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一方面做好理论教学时,做好专业实训教学,最终达到高效的教学目的。
4.准确定位中职《建筑测量》课程培养目标,明确职业教育必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为基础,以项目为载体,开出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通过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达到教、学、评三合一的目的。
总之中职《建筑测量》课程地位突出,教学实践环节多。目前在教学过程中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很多,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及时发现课程问题和适应企业用工要求,改善教学评价方法和标准,适时引进企业专家建立学校专业指导委员会,通过诸多举措达到课程对学生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作者:戴士弘
[2]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