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城市消费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2020-10-21 05:52陈志清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15期
关键词:城市经济政策建议

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消费性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各类市场主体增长速度只增不减,消费性服务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在城市消费性服务业发展进程中,仍然避免不了存在竞争力弱、对外开放程度地以及供给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在此背景下,文章以大连市为例,就如何推动城市消费性服务业快速发展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希望能给相关地区行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城市经济;消费性服务业;政策建议

一、城市消费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以大连市为例

大连是辽宁省第一大城市,近几年城市消费性服务业数量、规模都呈现出持续增大的状态。第一,大连消费性服务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222.25亿元,快速增加到了2017年的的926.36亿元。2018年,大连市消费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0%,不仅高于全省4.0百分点,还高于全国0.2个百分点,占全省消费性服务业比例为55.1%,位居辽宁省第一。第二,从消费性服务业市场主体数量来看,经网上查阅资料可知:2018年,大连市消费性服务业各类市场主体达到了1920个,尤其是零售业、批发业的单位数量增长态势更加迅猛。第三,大连市消费性服务业新兴行业逐渐兴起,并有了良好的发展趋势。例如移动零售平台、电子商务、外卖行业等产业。其中,大连市在线外卖市场已经成为了带动当地餐饮收入增长的主要业态。

二、大连市消费性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外开放程度较低,企业市场竞争力弱

大连不仅是辽宁省第一大城市,也是东部沿海重要的港口、旅游和贸易城市,因此本身具备的对外贸易优势较大。但实际上,大连其他服务业(医疗行业、教育)等对外开放程度仍然较低,与相邻国家,例如日本、俄罗斯和韩国等相比,部分消費性服务业的市场竞争力较低。2016年,大连对外贸易出现了较大逆差,当地旅游行业的发展态势也呈现出放缓状态。

(二)消费性服务业供给结构不合理

我国城市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带动着城市居民收入的增多。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状态下,城市消费性服务业供给结构暴露出了不合理的问题,已经无法满足城市居民现代医疗、教育、保险等服务需求。根据相关资料可知,2017年大连的教育行业占全市总GDP的2.9%,社会工作及卫生行业占比都不足2%。另外,大连消费性服务业的各部分领域也存在着短缺并存、结构性过剩等问题,具体表现为:高端服务供不应求,低端服务供过于求,直接导致了服务贸易逆差增大的结果。

(三)消费性服务业内部结构有待深化

零售业、批发业、餐饮业等传统消费性服务业一直以来都是大连服务业领域的支柱,比重在2017年甚至超过了总消费性服务业增加值的一般以上。在这种内部结构下,体育、文化和娱乐产业占比非常小,发展滞后,消费性服务业内部结构有待进一步深化。

三、推动城市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进一步深化改革

1.深化体制改革

首先,为了解决相关政府部门各自为政、多头管理、职责不清的问题,应进一步理清其职能和权限。其次,综合分析劳动力市场要、投资市场等具体需求,加快城市消费性服务业改革和创新步伐,鼓励吸引省外、国外资本资源,从而大力推进多形式消费性服务业的发展。

竞争机制,提高服务效率。

2.扩大对外开放

辽宁省大连市应积极利用现有消费性服务业产业结构改革的机遇,依托大连市场和区位优势,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将大连消费性服务业与国际市场发展接轨。首先,加快消费性服务业对外开放进程,抓住新经济时代的发展机遇,逐渐向外开放教育、医疗、旅游、商贸和保险等服务业。其次,鼓励和引导外资投资消费性服务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吸引知名跨国公司、现代服务企业集团入驻辽宁,带动该地区的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第三,鼓励现有发展能力较强的消费性服务业迈入国际市场,例如优势性产业,旅游、文化、会展等,可以率先在国外市场建立营销网络,从而逐渐开拓海外市场。

(二)加强政策制度的完善与有效落实

第一,加大政策的扶持和优惠力度。例如,给予发展相对滞后的消费性服务业更多的政策税收优惠,增大资金、金融扶持,解决这些产业发展困境,为其提供一个资金充足、政策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快文化、体育、旅游、交通等服务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创新现代服务产业科技技术与信息技术。构建起统一的项目审核和评估机制,为中小型消费性服务企业提供更多的信息咨询、筹资融资等服务,鼓励中小型企业更精、更专业、创新发展。

第二加强产业的规划和引导。通过为城市消费性服务企业编制科学的发展规划,利用政府的职能制定明确的发展目录,包括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和发展领域等。同时,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利用法律效力规划服务行业的发展。对于重点新兴服务业制定科学、完善的行业发展规划与专项规划,树立起“全省一盘棋”的发展思想,处理好当期、长远、局部与全局关系,避免低水平、盲目性建设。

(三)明确发展路径,加快服务业集聚发展

辽宁省应多吸取并借鉴国内外发达城市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模式,大力建设当地消费性服务业集聚区,从而进一步推动服务业的发展。其发展优势包括:一是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招商活动,每次突出一项重点服务业专题,从而吸引国内外强大企业集团聚集到市区服务业集聚区中。二是进一步优化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环境,政府相关部门通过简化审批流程,加强创新和管理力度,从服务企业的登记、立项、建设到实施,为其提供全过程的政策服务。三是推动专业服务平台、园区孵化器等现代服务体系建设速度,为企业提供更加先进的技术、理论支持。四是加强产业融合,完善服务业基础配套设施。通过融合传统商业圈与新兴服务行业,优化教育、社会服务和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传统消费性服务业转向创意、创新娱乐、消费、文化为一体的新型业态发展模式。

总结

综上所述,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城市消费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部门必须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政策、职能作用,深化体制改革,加大政策制度落实,为消费性服务业明确发展路径与方向,融合和优化产业市场配置资源,为教育、医疗等发展滞后型服务产业提供更多的技术、资金和资源支持,最终实现城市消费性服务业的统筹规划、统一发展、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 高原. 天津城市服务业聚集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 城市,2014(04):75-77.

[2] 刘晓伟. 服务业集聚、城市创新与城市生产率[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9,41(07):62-76.

[3] 王红. 推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J]. 企业活力,2010(09):20-23.

基金项目:2019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结构调整与人力资源配置互动关系研究"(项目编号:2019KY1584)

作者简介:陈志清,1979年6月10日,女,汉族,北流,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工作单位:北海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城市经济政策建议
社会新形势下推动我国发展城市经济的困扰与对策
举办大型赛事对城市的影响
城市管理与城市经济发展关系的探讨
“一带一路”背景下重庆港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
关于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研究与思考
江苏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调查与思考
昆明市写字楼市场集聚效应及影响
科研经费管理政策改革研究
城市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港口发展对城市经济的带动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