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元文化视野下的中国民族声乐教育探索

2020-10-21 14:43李唯一但夏
好日子(中旬) 2020年2期
关键词:民族声乐传承传统文化

李唯一 但夏

[摘要]我国的民族声乐其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民族声乐教育的良好发展与探究其对我国民族艺术的传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民族声乐;传统文化;教育;传承

一、多元文化视野

我们今天在这里所提到的多元文化其具体指的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也就是在如今的二十一世纪之中我们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也日益复杂化,多样化,并且国与国之间,各国人民与人民之间的信息交流等等方面也愈来愈频繁。在全球流通行业愈加发达的综合现状之下,人类文化的更新与发展,创新与转型也日益加快了。在如今这样的局面之中,世界各国的各种文化的发展也都均面临着许多不同的机遇与新的挑战。这期间诞生的新的文化将不断的发展更新,层出不穷。如今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其社会结构比起以往更加复杂多样,在这样的社会结构之中,社会要想进步与发展那么人类必然会有各种不同的文化服务的需求,那么这些不同的文化,其也会服务于社会发展,这就是我们所提到的多元化文化,也可以称其为一新时代全球复杂社会背景下的多元文化。

多元文化主义,这一词最开始其出现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美国。一九八八年的春天,加利福利亞州的小利兰斯坦福大学里的校园课改,其成为了后来被学者们称之为“文化革命”的开端。本次课改十分迅速地波及到了整个教育界,随之而来的在其他社会领域中,也都引发出来许多的影响,为此,学术界对这样的现象展开了激烈地探讨与争论。上世纪九十年代,这样的争论愈演愈烈,当时的许多学者甚至把,这样的多元文化主义和其一系列相关的争论称之为——“文化战争”。直到现在,多元文化也是在世界各个民族文化之中不断的融合碰撞,并且这样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逐渐演变为全世界国际化音乐教育的主流。

二、中国的民族声乐教育

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族声乐,其是指,以当今我国在各大音乐院校中的民族声乐专业为其代表的演唱方法。这样的演唱形式既不同于传统民歌、传统说唱、传统戏曲的演唱方法,但是却又是在继承并且发扬了这些传统演唱方法,我国的民族声乐其基于这些艺术的精华和特点,并且还不断地借鉴和吸收西欧诸国的美声唱法技巧,其吸收美声唱法歌唱理论的精华和发声技术的优点,就这样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特点,我国的民族唱法不仅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其还具有浓厚的民族性和新时代的时代精神特征。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个民族都有其民族自己的语言,这种语言的多样性也是我国民族声乐的作品创作广泛,和风格多样的重要因素之一。

各个民族的民歌,其语音、语体,语境、语式、音节以及词素、词汇和词义内部系统的关系等多种因素都有所不同。因此,基于各民族的不同语言特征,于是便产生了许多不一样的声乐演唱风格与演唱色彩。就拿汉语来说,我们的汉族语言是属于汉藏语系,其是属于一种具有着多种声调的单音节语言文字系统。所谓单音节,其是指一个字一个音,并且每个音节都包括了声、韵、调着三大重要的要素。这样的发音原理,那就是意味着,我们汉族的民族声乐唱法其在歌唱发声时,我们的舌位比较靠前,比偏较高,并且声道也较短,面积还较小。所以,我们称之为——“浅声道”特征。这种“浅声道”的歌唱就是用汉语唱歌声音比较“靠前”的主要原因。我们的汉族语言,其发音也十分讲究五韵,四声,在吐字的时候也非常讲究——“开、齐、合、撮”这四种典型的口腔形态的变化。汉语“声分平仄,字别阴阳、句分辙韵”,就是这些鲜明的民族语言特质,使得汉族民歌在演唱时,要保持其音色明亮清澈,优美婉转,并且在风格,上还十分讲究字正腔圆,韵味浓郁。

三、多元视野下的高校民族声乐教育,

从我们现阶段的研究现状中大家可以很明确地看出,我国的“民族声乐”其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民族声乐的教育,传承以及发展现在越来越多地受到音乐界,文化界还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在如今这个世界文化大融合的综合背景之下,我国的民族声乐也要向着“多元化”的方向来不断丰富与发展。在如今一带一路的方针政策之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之上,我们的中国民族声乐也要逐步在其“民族化”和“国际化”这两者之间找出一种复合自己有利成长和发展的新道路。想要更好地提高和发展我国的民族声乐,其根本地关键就是在于良好地提高我国民族声乐的教学水平,教育至关重要。

做好民族声乐的教学工作,我们不仅要为国家培养高水平的能被我国广大人民所喜爱和被世界音乐界所认可的民族声乐演唱表演工作者,我们还要重视民族声乐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因为民族声乐教学与民族声乐的发展二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只有不断提高现阶段我们民族声乐教学的水平。完善民族声乐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等等,这样一来才可以更良好地推动民族声乐的发展。

我们要不断地,总结过去,这样才可以使未来得到良好的发展。笔者作为声乐教育工作者从多元文化入手结合我国民族声乐之特点,对新时代我们民族声乐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一系列思考与研究,并且希望能为新时期的民族声乐教育研究呈上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金铁霖.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新阶段[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1,(04):5-8.

[2]刘旋.中国民族声乐在“±洋之争”中的生存与发展[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5

[3王改立.20世纪以来民族声乐对戏曲艺术的继承和发展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3.

[4]金铁霖,徐天祥.民族声乐教学的现状及创新——金铁霖教授在“2005全国民族声乐论坛”,上的学术报告J].中国音乐,2005:26-30

[5](美)维克托.亚历山大.菲尔兹,李维渤译.训练歌声[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本文为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18年度项目“基于多元文化视野的高校民族声乐教育探索”(编号:CJF18059);西华师范大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2019年度国家级一般培育项目“中国歌剧表演史研究”(编号:19B018)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民族声乐传承传统文化
多元文化格局中的民族声乐教育
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与方法
探究我国音乐发展的“多元化”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