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多维评价体系研究

2020-10-21 13:42林玉华
青年生活 2020年22期
关键词:过程评价思政课

摘要:基于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思政育人模式,拓宽思政育人载体,以课堂教学和多样化的实践教学为依托,就教师和学生互为主客体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过程评价、理论评价和价值评价。过程评价针对思政课教师提升教师教学实绩及对学生教学实践活动及课堂表现等多元化指标;理论评价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及理论功底及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價值评价在于教师的育人实效的导向和对学生的价值塑造引领。

关键词: 思政课;过程评价:价值评价;理论评价

认真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思政课与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的大格局下,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教学的亲和力和实效性的同时,也在实践教学的主阵地实现对教师和学生的多维评价体系中的理论评价、过程评价、价值评价。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促进评价有效执行、合力运用评价的结果,以评价促发展、已评价促建设,建设一支立德树人的坚实队伍,积极推进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一是积极开展对教师和学生双重评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师的育人功能和育人的水平,直接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所以我们要建设可实施的教师评价体系从而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同时需要我们注意的是育人功能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双重配合,在这里就需要教师用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精彩的课堂授课方式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引领。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思想活跃,他们对问题的认知有创新的思维,所以在课堂上要采取多种教学模式,例如丰富的多媒体教学、雨课堂等教学模式。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评价是针对思政课教师和学生的双重评价,在思政课教学中单独的强调二者其中之一都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只有教师与学生互为主客体,才会有生动性理论性有滋有味的思政课教学。

二是注重提升教师教学实绩和学生多元化过程评价

教育部最新实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制定工作方案,提出改革思政课教师评价机制,坚持以思政课教学为核心的科研导向,强化对思政课教学实绩和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的基础要求,进一步提高教学和教学研究占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建设提出的“六个要”、“八个相统一”的原则要求下,为了更好的贯彻最新工作方案精神,马克思主义学院按照省教育厅关于思政课“大听课、大调研、大督查”教学活动的具体安排,开展了校际听评课调研活动、校内集中听课、同行交流等形式提升教师的授课水平,全院教师以此活动为契机,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育警铸魂,以“四个服务”为指引,以强大的真理力感召学生,做预备警官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发掘教学素材、创新教学方式、开拓教学资源,运用现代媒体技术和教学手段,解决制约教学水平提高的关键因素。

对学生的过程评价主要体现在每一堂课的出勤率和听课质量及参与课堂讨论的热情度。学生的过程评价与学生期末的平时成绩相挂钩。实践教学的参与程度及完成的效果。在概论课、思修课上研究性专题教学,多样化实践教学。在原理课上应用“雨课堂”多元化教学方法,打造课内课外的立体化协同育人新模式。形成实践大课堂、理论主课堂、网络(泛雅网络课堂)的立体过程评价模式。过程模式的评价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体系为例。整体考核的比例为期末占60%,主要通过机考集中考核实现,,平时成绩的40%部分是由三大部分构成的,分为课堂课前展示与课堂表现、期中测试、实践作业构成,这里面的三部分会分布在课堂教学的每一节及每次实践教学活动的表现。经过几个学期的多元化过程评价机制的考核,这样有利于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有效提高了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教师要认真梳理过程评价的相关数据并确保其真实性公正性,从而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进一步促进学生过程评价与教师教学的融合。

三是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及理论功底及检测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的理论评价

教师的理论评价以政治素养为统领。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旗帜鲜明地讲政治、讲立场、讲方向。新时代的思政课赋予思政课教师多维责任使命,需要思政课教师加强自我理论修养,在学习和讲授中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对加强思政课课程建设相关课题的投入、研究和成果交流,思政课教师通过申请专项课题、参加学术研讨会等激发学术思维 、创新教学模式 ,逐渐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的改革创新,要增强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坚持“八个相统一”,要打造“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以理论评价为契机,提升思政课教师教学理论水平和科研工作能力。针对学生的理论评价主要体现在期末考试的理论知识的考核上,对于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四个自信等一些热点问题的掌握和理解,从而肩负起新时代青年学生的责任感。

四是价值评价在于教师的育人实效的导向和对学生的价值引领

通过开展了大学生讲思政课、行走的课堂、分享课堂、英模课堂、家书共建课堂、情境课堂等特色的实践教学活动,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切实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感染力,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侧重每一次活动对学生的价值塑造评价,及时总结并调整改革思路及进度,不断完善与深入价值引领的实效性。对教师的价值评价侧重于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及价值培养。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观摩教学大赛跨省市学习和调研及参加部级的培训会,这样开拓了教师的视野。教师每一次的学习和培训都会转化为在课堂上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同时有利于提升教师的育人实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色课堂的建设中实现最长波的价值塑造评价,同时也是过程评价的组成部分。

系统整理过程评价、理论评价、价值塑造评价的三维评价体系,其实这三维评价体系都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载体来实践的。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2] 中办国办印发《意见》: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N]. 人民日报,2019-08-15(1).

基金项目:本文为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高校思政专项)“文化自信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蕴及路径研究”(项目号:L18DSZ028)、2018年辽宁警察学院校级教学研究项目:“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多维评价体系研究”(项目编号:JXYJ201809)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林玉华(1979-),研究生,辽宁警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过程评价思政课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过程评价技巧的探究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评价
基于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的四点五步教学模式研究
关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
谈如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