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跃华
摘 要:本文所讲的“校本研修”主要是以学校为本,以教师整体和个人的发展为宗旨,立足于本职、本岗、本校,以学校的教育教学及教改实验为阵地开展起来的教、学、研三位一体的活动,它将教师的个人提高与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有机地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得益彰。而校本研修已经成为中小学普遍接受的方式,然而真正落实到实践层面,每个学校的做法可能各有不同,各有亮点。从校长角度统筹来看,校本研修的实施究竟从何处切入,在何处用力是很重要的,这关系到课程在学校的整体实施,关系到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长。本文针对学校在开展校本研修过程存在的一些问题,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如何扎实推进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提升:1.借助听课、评课手段,夯实校本研究的基础;2.以课例为载体,提高校本研修的质量;3.鼓励教师专题化反思,提升校本研修。
关键词:校本研修;教师;专业发展
本文所讲的“校本研修”主要是以学校为本,以教师整体和个人的发展为宗旨,立足于本职、本岗、本校,以学校的教育教学及教改实验为阵地开展起来的教、学、研三位一体的活动,它将教师的个人提高与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有机地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得益彰。而传统的教研组活动是以工作研讨和改进教学为主要目的,而校本研修则不局限于此,它凸显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校本研修是学校教研、科研的有效整合,其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从校长角度统筹来看,校本教研的实施究竟从何处切入,在何处用力是很重要的,这关系到课程在学校的整体实施,关系到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长。
一、校本研修存在的问题
(一)校本研修实教虚研,流于形式
我们大家都很清楚,校本研修的重要载体就是课堂教学,由此可见以听课评课为手段、课例研究为抓手,以课堂为切入点,扎实有效开展校本教研是各学校实施校本研修的重要形式。但是从有些学校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来看,比较普遍地存在下列情况:
1.交流合作的话题少
课堂教学的质量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的合作,课堂能力的提升主要取决于教师之间的交流,因此校本研修的话题应该集中在教师的交流与合作上。可是大家所了解到的研修现状却是:我们学习的内容上往往是像政策、会议一样的传达,纲要和标准学习一样的灌输,组长部署和专家指导的声音很多,教师间互动交流很少,表现出的教师问题可以概括为:实教虚研,学习回来一无所获;能教不研,教为份内事,越教越死抠知识;愿教不愿研,越教问题越多,甚至越来越厌教;会教不会研,视野只有课本,对新教材、新学生越教越不会教……
2.关注课堂教学的实境少
校本研修主要着眼并解决课堂与教学情境性、复杂性的問题,才能帮助教师在问题中真实成长,所以,学校教研不能脱离课堂和教学实境。但是现实中我们所看到的却是:教研或在课程层面上“引经据典”,或作课教师与专家演“双簧”,或教师也脱离“自我”而“附庸风雅”。结果,脱离课堂、脱离教师、脱离学生。
3.把握课程目标的研修少
我们开展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是依据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不断加深对课程目标的理解是教师教研中的重要内容。九年一贯的内在优势在于课程目标的内在重组,但是我们看到的却是:教师仅着眼于课堂目标,而忽视课程目标的探究和把握。
(二)学校领导和教师思想滞后,急功近利
校本研修应当以解决本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其研究过程应当突出以教师为中心进行。但是在一些学校的校本研修活动中,却存在着严重的急功近利现象。
1.学校校本研修落实差。
这些学校在开展校本研修时,往往是制定相应的校本教研计划,根据这些计划给教研组布置教研任务,教研组长再给教师布置教研任务。这些任务无非是一学期听多少节课、写几节优质教案、制作几个优秀课件、写几篇教研文章、搞几项课题研究等等。这种靠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指令而开展的“校本研修”,严重地偏离了校本研修的真正意义,同时也违背了开展校本研修的初衷。由于研究主体的偏离,致使一些教师为应付上级或学校布置的教研任务而做一些表面文章,个别教师甚至弄虚作假,这也严重的影响了校本研修的成效。
2.学校校本研修活动成效差。
有些学校管理层的做法是打着“以活动促教研”的旗号,每学期都安排若干次活动,如教学比武、优秀教案课件评比等,而不管活动是否有实效。本人认为适当适量地开展一些活动是校本研修之必需,但问题在于活动不能无度,更不能浮泛。某项校本研修活动是否开展,要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出发,以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为旨归。那些走走过场、装点门面的“教研”活动(以活动代研究)不开展也罢。
各级各类的检查评比过多。有些学校开学初布置了校本研修任务后,就一概不管了,便只等学期末的评比检查了,至于研究过程则不甚关心。为了应对各种各样的评比检查,教师们临时抱佛脚:写论文、制课件、编教案;为了完成检查评比任务,检查人员形式化地查看论文有无、课件多少、教案几节……可检查一结束,活动也就随之结束了。这样的检查评比,除了让教师获得几张证书方便自己以后评先进、评职称意外,对校本教研的开展、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不仅毫无意义,反而会起到阻碍作用。
二、行之有效的校本研修策略
(一)借助听课、评课手段,夯实校本研究的基础
大家都知道只有课堂才是联系一切教学事件、一切相关人员的重要阵地。课程聚焦的是课堂,教师的真本领显现在课堂,学生更是离不开每日学习的课堂。因此,我们在考虑什么作为校本教研的着力点这个问题时,考虑的就是“课堂”。“课堂”是学校一切活动的核心所在,是第一现场,所反映的信息量大、真实性强,由此,围绕课堂教学开展听课、评课是学校教研活动的重要核心。
教师的课堂教学能手很多,其中而听课和评课是我们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能力之一。对教师而言,上好课当然是第一要务,同时,听课和评课的能力也是需要发展的。在实际管理中,我们发现,教师真正学会听课评课,是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重要体现。尤其对于新手教师来说,学习听课和评课也是其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优秀教师的“传、帮、带”又无一例外通过师徒经常性相互听课评课这一形式来实施的。而优秀教师走进新手教师课堂,参与听课评课,更是有利于新手教师缩短适应期而迅速成长。此外,良好的听课评课氛围有利于学校整体学习文化的营造。
(二)以课例为载体,提高校本研修的质量
很多专家都认为,在教师开展校本研修的过程中,课例的运用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有利于教师开展行动研究,便于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也有助于教师校本研修的有效进行。
1.什么是课例研究
我们平常所讲的课例研究一般指的是教师合作计划、观察、分析和提炼真实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同事分享知识和经验的过程。
2.常见的课例研究
第一,常见的随机课和录像课。
学校负责教学的主管领导组织教学骨干和外请专家以“推门课”的形式对全校教师进行随堂听课,并将课堂教学全过程录像,制成光盘双方存档,便于研究。
第二,行之有效的听、评课。
大量的实践研究表明,听课和评课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而言最行之有效。我们所组织的听课和评课活动就是让专家、听课者、执教本人根据听课情况和录像捕捉关键事件和研讨。起始阶段为每门学科课堂教学当场捕捉关键事件随机进行评课和研讨。后阶段为主题先行,各学科都有一个相对集中的研究主题,其缘于遴选教师共同感兴趣的或普遍认为有待提高的课堂教学技能问题。例如,数学学科以“数学课堂有效提问技能的培养”为主题进行专题评课和研讨。每一次听课和评课的议题始终紧扣“怎样的课堂提问是有效提问?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寻找和设计有效的线索提问?如何避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等内容展开。
第三,执教者后续的反思和深化
通过这样形式多样的课例研究分析,对执教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点进行剖析和评价,既有充分的肯定,又有一针见血的缺失指正,使与会教师具体形象地领悟了课堂教学中“关键事件”的把握和处置方法,思考教学行为跟进,执教教师根据课例研讨和评价意见撰写教学反思,进一步深化。
2.课例研究的基本方法
我们认为课例研究最关键的是要要从解决跟教学相关的实际问题着手的,它重在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是老师间对话、合作、交流的过程。它的基本方法有:
(1)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
学校开展课例研究就是想解决教师课堂面临的实际问题,从而提供他们相应的能力。执教教师作为课例研究的主体,开展课例研究应该源于他自身发展的愿望和迫切追求。如果他们的内在愿望没有被真正唤醒,那么这些教师充其量是课例研究的旁观者,或者被动的接受者。任凭领导、专家怎样“守株待兔”捕捉关键事件,对执教教师而言始终是个“门外汉”,收效甚微。为了真正唤起教师追求自身专业发展的内在因素,我们采取的方法先是以理论培训为先导,明确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人人生目标的体现和事业上的追求;其次引导教师制订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系统分析自身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思考自身专业水平、实践能力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措施;最后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袋,记录和激励其成长和发展,使每一位教师都能主动参与教育科研,并且热衷于反思和改进课堂教学现状。
(2)培养课例研究的骨干教师
这样常态的课例研究是最贴近教师现实的草根研究,与每一位师生的生活都密切相关。要不断地推进课例研究,学校必须做到进行课程理念的传播、观念的更新、教研制度的重建、倾听学生的呼声、教学和研究活动的组织实施,等等。这些工作如果单靠校长单打独斗显然是不行的。因此,课例研究需要一种共享的、分散的领导。于是,我们学校已经成立了语文、数学、综合三个青年教师课例研究工作室,并且委派了各工作室的组长。我们要推广三个工作室已有经验,还进一步向工作室组长授权,让他们参与学校教学工作有关问题的决策,明确他们的职责和权力,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通过专题培训提高他们课例研究的组识和领导能力,使他们成为课例研究的领导教师,如组织开展教研组或年级组听课、评课活动;引导教师对课例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调整;不断向全体教师强化学校和学生发展的共同的价值观和愿景等,使全体教师形成课例研究的共同体,共同推进研究。
(三)鼓励教师专题化反思,提升校本研修
大多数学校都意识到了反思的重要性,积极倡导教师反思,并规定教师要完成—定篇目的反思笔记,这是有益的举措。但实施中也会带来一些新问题,如,教师反思能力欠佳,有时面对众多的教学问题时却视而不见;教师的反思尚未形成习惯,反思内容较为松散,跳跃性大,难以向纵深化发展。
针对以上所述的问题,学校开展校本研修就要对教师进行反思的指导,尤其是专题反思的方式方法的指导。本文所讲的“专题反思”,其实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围绕某一专题进行深入的、持续的、系统的反思,从而形成对该专题较为全面、深刻的理性认识,并进一步提升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可见专题反思是研究深化的具体表现。它与通常所说的工作之余进行的简单、随机的“想一下”的内省活动或者独处放松时静坐冥想式的反思不同,它不是模糊的、偶尔为之的、片断的,而是需要教师认真努力进行的,需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和系统性,甚至需要有一定的深刻性和批判性,有时也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要进行专题反思,就要了解反思的基本方法,有人提出了以下几种反思方法:1.反思日记。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要求教师写下他们的经验,并与其指导教师共同分析。2.详细描述。教师相互观摩彼此的课,并描述他们所观察到的结果,随后与其他教师相互交流。3.职业发展。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聚集在一起,提出课堂上发生的问题,讨论解决的办法,最后形成的解决办法为所有参加的教师及其所在学校的教师所共享。4.行动研究。教师对他们在课堂上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而这四种方法在教师的专题反思中彼此之间又能够交叉运用。
我们知道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而提出教育问题恰恰是反思的第一技能,也是反思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这使得我们的老师要能从习以为常的、司空见惯的教育事件中思考新的特征、新的细节,能够把教育现象与自身的观念更新结合起来,找出其间的差距。为此,我们要求教师采用反思日记的形式对自己的日常工作进行记录、思考、积淀;从中筛选出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今后自己反思的焦点问题。一旦有了反思的意向,确定了问题,就需要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可以向同事、优秀教师、专家请教,也可以深入学习各种理论。这里就可以运用布鲁巴奇等人提出的第二和第三种方法。一方面,我们可以组织交流、开展论坛活动,交流近期的困惑,让有共同意向的教师组成沙龙进行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线上技术的发展给教师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运用网络技术,开通教师交流的网络平台,鼓励教师线上交流,突破时间和地域的界限,与同行网上交流,展开头脑风暴,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专题反思贵在“专”,一定要让教师对问题有透彻的认识,这样就可以避免以往反思中出现的“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的现象。
参考文献
[1] 胡蓉,潘宗娟.推进校本研修的途径和方法[J].上海教育科研,2009(3):72-73
[2] 樂漪.基于案例的教师校本研修的行动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9(5):51-52
[3] 孟水莲,袁晓敏.听课评课:校长眼中校本教研的着力点[J].上海教育科研,2009(5):84-85
[4] 赵惠勤,王云芝,试论课例研究的实施步骤与策略[J].福建教育,2010,(9).
[5] 汤立宏.校本研修专论[M].海洋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