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平
一、引言
中国传统戏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经典剧目,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博大精深的中国戏曲承担着高台教化作用,深刻影响着古老中国的文化价值理念、伦理道德评判及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绵延不绝,深入人心。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粹,传统戏曲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形式于一体,美轮美奂,韵味无穷,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高峰。戏曲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但在风云激荡的社会巨变中,传统戏曲遭遇冷遇和低迷,危机四伏,处于文化生态环境的边缘,甚至面临消亡危机。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传统戏曲的重新勃兴注入了活力,也带来思维模式的挑战,传统戏曲要与时俱进,优化完善思维模式,促进戏曲的转型发展。
中国戏剧同样也一直在适应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是一种现代传媒,传统戏剧与现代传媒的结合历史悠久。1904年,胜利唱片公司灌录了中国第一张唱片,录制了京剧大师孙菊仙演唱的《举鼎观画》;1905年,丰泰照相馆老板任庆泰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民族电影,京剧大师谭鑫培的《定军山》片段,这时距世界电影诞生仅仅10年。从那以后,唱片、电影在记录、保存和传播弘扬戏曲艺术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传统戏曲与时代的结合并非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有遥远的距离。传统戏曲的保护和传承也面临转战互联网的重大考验,为此,我们需要运用互联网思维提供战略支持。
二、互联网思维与传统戏曲
任何时代的变化背后最根本的原因都是思想方式的变化,思想方式的变化带来行动的变化,从而产生变革的结果。互联网的诞生拉近了戏剧和观众的距离,在互联网时代戏剧并不会消失,戏剧人可以利用互联网向更多人展示戏剧的思维、逻辑和审美。互联网已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并形成了我们新的思维模式——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诞生于1969年,但真正全面影响现代社会也不过是最近20多年的事,尤其是进入移动终端的时代之后,“互联网思维”才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什么是“互联网思维”?目前学界对此并没有大家认可的定义。马蔚华认为互联网思维最本质是客户至上。张亚勤认为互联网思维应该是一种感知的能力,对客户快速的感知,对场景快速感知,然后做出应对。
一个产品的市场前景和互联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对于传统戏曲的保护和传承来说,同样是这个道理。用互联网思维建构传统戏曲的保护和传承模式,使其最大限度地进入互联网世界,并在其中生存发展,就可以为传统戏曲开辟新的天地,创造并赢得未来。互联网与互联网思维冲击着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的观念,作为戏曲发展来说,大数据思维、客户思维与平台思维对其有着重要的影响,也是传统戏曲保护与发展应重点关注方向。
三、传统戏曲发展的思維模式转型
1、大数据思维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人类进入了大数据时代,数据已经渗透到每一个行业甚至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它标志着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巨大变革。随着云计算的出现,对相关所有数据的研究和开发变得容易了,大数据正在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生产力,为人类创造更多更大的价值。
大数据思维对于我们思考传统戏曲的传承与保护提供了启发。大数据包括与全部传统戏曲相关的内外一切因素,不仅仅是静态的,也包含动态的。计算机兼具信息处理、记忆和传输等功能,且信息处理的速度快、精度高、记忆容量大,数据处理技术已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掌握大数据的情况下,我们不是去削足适履地进行保护和传承,而是尽量保存它原有的整个生态系统,使它能完整地传承下去。
对于传统戏曲保护与传承来说,大数据思维提示我们在思考保护与传承传统戏曲时,应该具有共时性、整体性和动态性的观念,在这样的视角下,我们不应该孤立地去研究某一种现象,要注意不同现象之间的远近亲疏和发展变化,充分了解深入研究传统戏曲及传承保护的困境等一系列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2、平台思维
平台可以是一个载体、一种环境、一套系统、一个数据库等。对其自身来说,它最重要的价值是在大数据时代整合资源,并将供给和需求联系起来;对社会来说,它最重要的价值是资源的开放、共享,最终达到双赢。平台思维就是整合、开放、共享、共赢的思维。
搭建传统戏曲平台需要进行系统的整合,要开放互动,共享共用,同时要关注客户或观众或受众的需求,与客户或观众或受众形成互动与共享。传统戏曲平台属于内容产业平台,构成内容产业平台的三边包括内容、使用者和广告商。广告商的功能是提供平台运作的资金,对于传统戏曲的平台来说就是它的造血机制,依赖于政府资金支持,同时平台的构建者要利用所整合的资源形成自我造血,从而使平台能够长久地生存并繁荣。
互联网具有双向互动的特征,人们不再被动接受产品与服务,而是乐于参与价值创造。在传统戏曲保护和传承上,平台思维就是我们需要思考如何通过建立多方共享的传统戏曲大数据库,增加其内涵和外延,而不是一厢情愿地自说自话,拒人于千里之外。传统戏曲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参与其中的一种大众化的艺术形式,通过共享和互动,最大限度地利用内外部的资源,并将其与受众的需求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平台才是一个有生机的生态网络,有着未知的
3、客户思维
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企业越来越重视客户,由产品中心转向客户中心,这种转变的背后是消费者自主性的提升。互联网时代,对客户体验的重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客户成为互联网思维中最关注的对象,它要求在各个环节中“以客户为中心”去考虑问题。
传统戏曲保护与传承不是活化石式的,而是动态的有生机的,这种动态和生机一定是依赖于受众的。随着传统观众逐渐流失,新一代已经或正在成为传统戏曲潜在的受众。要将潜在受众转化为最终“消费者”,从客户思维的角度出发,就必须研究潜在受众,进行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客户思维就是受众思维,它把我们的注意力由作品中心转向受众中心。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就是授予受众以“参与权”,通过受众“心理选择”这一关,积极拥抱互联网,使观众能够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