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雪芳
摘 要:语文阅读教学是具有艺术性的。这种艺术的首要本质在于:依据学科自身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特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愿望和动机,这是获取高质量教学效果的决定因素。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面对二十一世纪激烈的竞争,教师肩负着历史的责任。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才能培养出新时期的建设人才。通过《新课标》的学习,认识到过去的教学,教师讲得多,学生听得多,实践少,导致学生语文运用能力偏低。《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阅读、写作强调学生自己读和写。阅读教学以学生阅读为前提,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少做题,多读书。”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在将来的工作、生活、学习中,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能力。
一、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指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心理学上认为它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努力状态,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采用以疑激趣的办法来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时,教师因势利导,激起他们自学的欲望和兴趣,所以,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强调学生要一边读一边想,特别要在“想”字下工夫,学会设疑,释疑。如先抓住主要的问题来设问,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学生学习情绪极佳,很快便弄清课文的大概意思,并把握整篇文章的脉络。
二、授之以渔,让学生会读
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不仅爱读,而且要会读,读得好、读有成效。作为学生阅读的指导者,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略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的某种需要,讓学生有选择地阅读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当今科学突飞猛进,生活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这必然要求我们的工作讲质量讲时效。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采用速读法不啻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三、图文对应理解
对于文字浅,图文对应的课文,要求学生图文对照,自学课文。先抽生读,其余学生听并看图,使学生对图画内容有先入为主的鲜明印象;再让学生图文结合自读,而且给一定时间读,目的是通过阅读实践,理解课文内容;最后采用不同形式读,使学生读懂了课文内容。低年级的课文很多都配有插图,我就采用了此种教法,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不仅培养了阅读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懂得利用图画来理解课文内容。
四、“读、写”结合
由读到写是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升华。这里说的写,并不是说写写生字、写写课文,而是从大语文教学观来考虑。从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写句子,到中年级的写片段,再到高年级的把人物、动物、活动、事件等写具体,这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语文教师耐心地、持之以恒地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他们养成勤于动手,勤于练笔的习惯,逐渐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因此兴趣的激发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以教材为突破口,找准聚集点,捕捉契机依据学生特点,灵活变换角度,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并把学生引入情景,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萌发求知欲,吸引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延伸。例如:《灰雀》一课,先让学生预习课文找出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说明喜欢的原因。许多同学找了描写灰雀外型及活动的句子“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他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的歌唱,非常惹人喜爱。”当我让他们说明喜欢的原因时他们争先恐后地说开了。有的同学说:“作者不但用词用得好,还进行了详细的观察。”有的同学说:“作者的观察重点突出,重点观察了胸脯的颜色。”还有同学接着说:“我看作者太喜欢灰雀了,他把灰雀当成人来写。”最有趣的是王毅然同学的发言,他说:“老师,我认为婉转的歌唱中的“婉转”和惹人喜爱中的“惹”这两个词用得非常恰当、生动。婉转不仅写出了灰雀歌唱的声音,同时也引导我们把灰雀歌唱时的动作想象出来了。它不光脖子一伸头一抬,还有可能是翅膀和头很协调地扭来扭去才能发出婉转的声音。“惹”字是在写了外型和唱歌之后你想不喜欢它都不可能…… 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感想。借此机会老师充分利用课前就已经布置的作业,你回家详细观察了什么动物,重点观察了它的什么,把你观察到的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下来。不一会儿有的写了小白兔、有的写了大公鸡、有的写了大白鹅……不光写了外型,还写了步态、叫声以及吃相等。许多同学写得很形象、很具体。
阅读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劳动,教师如何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何从单纯的字词句的教学走向段篇的教学,应注重从学生的阅读能力入手。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