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辅导员如何科学管理学生

2020-10-21 04:49潘小莉周唤雄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26期
关键词:科学管理辅导员高职

潘小莉 周唤雄

摘 要:辅导员的管理水平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关键因素,辅导员如何科学管理学生是做好学生工作的核心内容;本文拟对此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使辅导员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培养学生科学管理水平,使学生管理工作做的更好。

关键词:高职;辅导员;科学管理;学生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不等同于中小学学生管理,也不等同于普通高校学生管理,高职学生管理相比较中小学学生,要管理的比较松散,学生有更多自由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辅导员不需要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事无巨细的去问询问,但与普通高校相比较,对学生的管理要更多、更细致严格,例如要求学生上晚自习,出早操等,同时,高职学生在入学成绩及在校专业学习方式方法、技能培养及校园文化等方面与普通高校大学生不同,在此背景下,高职辅导员如何科学管理学生呢?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关键因素是辅导员要有正确的学生观,要学会正确的对待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辅导员才能做好班级管理的各方面工作,才能使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1.1树立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的观点

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做好辅导员工作的首要条件是要做到“目中有人”,即教师要将学生当作一个完整的人来看待,平等的对待学生,不能认为教师是学生的权威,学生必须无条件的服从教师,真正体现师生在知识上是授受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教师要把学生当作一个具有独特的思想、道德、个性的独立自主的完整的人来看待,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并培养他们崇高的理想和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帮助他们正确的面对挫折,发现和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鼓励,教他们自觉、自立、自信、自爱、自强,使他们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适应、学会竞争、学会生活,引导他们懂得尊重他人、爱护公共财物、遵守社会公德,使他们真正成为“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学生的优缺点,要学会信任学生,不要轻易怀疑学生,因为学生最怕失去老师的信任,学生一旦觉得老师不信任自己,自尊心受到伤害,就有可能由此失去前进的动力和信心。因此,辅导员要树立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的观点,是辅导员工作的核心内容。

1.2树立学生是一个独特的人的观点

哲人说的好:“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就是说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其特殊性,学生也不例外。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活生生的、有个性的、独特的个体,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都存在着不均衡性和差异性,而且,每个学生由于家庭出身、家庭经济状况、生长环境、父母教养方式、个人天赋、个性特征等方面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成长为一个具有独特自我的人,每个学生都有其丰富的内心世界,有着自己独特的思想和需要。因此,辅导员就必须树立学生是一个独特的人的观点,这就要求辅导员要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在分析和把握学生特点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体察学生独特的内心世界,尊重其个人意愿,关心、体谅、满足其多种多样的合理需要,既要看到共同特征,又要看到个别差异,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绝不能搞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如果强令所有的学生在各方面“齐步走”,那只能是一厢情愿、事倍功半,要有针对性的去教育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发挥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达到师生良好的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

1.3树立学生是一个发展的人的观点

我院学生大部分人的年龄都处在15、16—20、21岁阶段,这个时期心理发展滞后,生理发展超前,心理学家认为此阶段是人生危险时期,是一个“难以捉摸、情绪不稳定、不定型的”身心快速发展时期。因此,辅导员在分析研究学生时,要树立学生是一个处在动态发展中的人的观点,切忌以阶段性的表现作为终身评价标准,对学生下终极否定评语,以固定不变的眼光来看待发展中的学生,是有悖于教育规律的错误做法,在实际工作中只有对学生拥有极大的热情,巨大得耐心,才能深入到学生复杂的内心世界中去,才能真正把握学生思想动态,才能掌握学生心理变化的规律,与此同时,特别是对待后进生和处理学生错误时,更要有发展的眼光,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如果期望班上每个学生、每门功课都优秀、智力都超常,那是不现实的,要相信任何一个学生都有可教性,只要教育得法,任何学生都能教育好,可谓“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因此,辅导员应当对学生充满希望,不要“三岁看老”,对学生失去信心。再者,要充分利用学生发展的可变性,因势利导,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对策,使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适应学生思想水平的发展,使辅导员工作在创新求变的教育理念下不墨守成规,在动态中仔细的观察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准确地判断和预测学生的发展方向,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1.4树立师生共同成长的观点

我国古代教育家早就提倡“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既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一个互惠互动的师生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不但学生获得了知识和进步,而且老师也在知识、情感等方面也有巨大的收獲,师生共同进步的过程。特别是在计算机科学飞速发展得今天,社会信息量猛增,观念更新加快,都为人们始料不及,信息和知识的传播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可能学生从网络上了解到的新知识、新信息而老师还不知道,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同步进入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同步接受新信息,几乎大家在同读一本生活教科书,同在一个起跑线上奔跑,也就是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提倡教师向学生学习,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师生关系由原来的“教师权威”发展成为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因此,辅导员必须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观念。在重视自我充实和自我完善的同时,向自己的学生学习,以学生之长补自己之短,树立在师生互动中与学生—同成长的观点,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工作中要放下架子,不以教育者自居,与学生一起追求新知,与学生一起探求真理,以德育德、以情育情、以行育行。在师生互动中与学生一起成长。

2.如何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辅导员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和“灵魂”,辅导员不同的学生观,在管理班级的方式方法和对待学生的态度有所不同,有“独裁型”的辅导员,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个人说了算,他们多用命令口吻和学生谈话,压抑了学生的个性;也有“保姆型”的辅导员,不论大事小事,他都要一一过问,使学生滋生依赖心理,缺乏自我管理意识。此外,还有“警察型”、“放任型”、“勤杂型”等辅导员,他们的管理工作或过严、或过松,或过粗、或太细。显然,这几种类型的辅导员所充当的角色,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那么,辅导员如何才能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呢?

2.1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辅导员是“参谋”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学会自主管理,让他们自由自在地成长。过去传统的应试教育方式很难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充满活力的开拓型、创新型人才。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在班级管理中,辅导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管理。辅导员在学习、工作、生活上对学生加以指导,为学生出谋划策,做好学生的“参谋”,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中培养能力、发展个性。辅导员做好“参谋”首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自己的事情,要有针对性、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要力求让学生既能全面发展,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各方面特长,只要是学生力所能及的事情,辅导员绝不能越俎代庖。和、等都是展示学生创造才能和组织才能的舞台,辅导员要在开主题班会、课外活动、制定计划、写倡议书、搞调查研究、值日安排、出勤记录、教室布置、纪律检查等班级日常事务管理和组织宣传等活动时,都要以学生为主体,辅导员只担任“参谋”的角色,给学生一些有益的指导和帮助,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调查研究的能力。

2.2深入学生心田,辅导员是“朋友”

由于受“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影响,在班级管理中,使学生的个性普遍地受到压制,事实上,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是靠强制灌输或制度管理培养出来的。在班级管理中,辅导员要有民主意识和平等观念,主动与学生交流,态度亲切诚恳,平易近人,将师爱洒在每一个学生的心田上,热情地为他们排忧解难,同他们同悲同喜,争取成为每个学生的知心朋友,这样才能增进相互理解,从而将教育管理推向更深层次。“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将辅导员当作可信赖的朋友,才会将辅导员的意见在潜移默化中愉快地接受,变为自我要求。拉近距离能让学生有一个较为自由宽松的空间,民主平等能解放压抑的个性,同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尽量关注到全体学生的发展,尤其是某些方面暂时后进或性格内向的学生,切不可只对少数学生偏爱,因为只有所有学生敞开了心扉,才能深入了解他们的愿望,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育人工作。

2.3重视主导作用,辅导员是“向导”

作为教育方针的贯彻者、班集体的领导者,辅导员是“向导”,要以身作则在引导学生向何处去、将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通过哪些方式和手段来培养教育学生、如何合理安排教育步骤和层次,体现教育的系列性、序列性等几方面的問题上做好学生的领路人,确保学校培养人才的方向,使学生在身体、思想、道德和社会行为方面都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

3.1从进校抓起,从小事做起

培养良好的习惯必须从小事做起,例如像课前准备、桌凳摆放、教室卫生、集合站队、作业书写、预习复习、守时惜时、注意力集中等琐碎细小的事务都应该熔入良好习惯的培养,始终从具体小事中坚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运动习惯、品德习惯、劳动习惯,以至管理财产、环保、审美等习惯。使良好的习惯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3.2对后进生坏习惯的改变

现在每一所学校都有一些“问题”学生,或后进生,这些学生由于各种原因不但学习差,而且有许多坏习惯,例如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衣物杂乱无章、游手好闲、懒惰、乱花钱、不负责任、不遵守纪律、说谎,泡网吧、上课睡觉、看小说、说脏话、行为粗鲁等,甚至有些还有赌博、抽烟等严重问题,这些学生他们时常信誓旦旦要改掉坏习惯,但坚持不了三分钟又恢复原样,这说明他们已经被长期的坏习惯定格套牢,对这些学生坏习惯的改变,主要要依靠老师和家长配合起来,常抓不懈,不要给他们贴上“坏学生”的标签而放弃他们,也不要忽视他们身上的坏习惯给他们带来的危害,要帮助他们改正,建立自信,走向人生的成功。

3.3将培养良好习惯贯穿到整个教育过程中去

我们应该将培养良好习惯的思路和理念贯穿到整个教育过程中去,贯穿到整个班级、年级的日常管理和教学当中去,将许多日常行为规范及教学要求结合起来通过多次训练、重复、强化、坚持,最终让他们形成自然习惯,使学生良好的习惯促使教学质量的提高。

3.4持之以恒

培养学生的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工作,是一个长期、反复、细致、下功夫的过程。魏书生在养成学生自学、预习习惯方面曾经说过:“自学预习一两次,三四次也不能养成习惯,要持之以恒。三次自学的点能连成自学的线,四条自学的线能构成自学的面;六个自学的面能构成自学的习惯的体,简单地讲一个自学习惯的体由72次自学行动构成。”这当然只是个比喻,事实上,行动次数越多,习惯形成的就越坚固,越经受得住各种考验,“滚滚红尘吹不动、遍地诱惑不动摇”。因此教师必须要有耐心和恒心。

参考文献

[1] 林展;高校“钻石型”辅导员职业成长路径探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7年36期.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高校与职业院校课题研究项目《兰州市高职院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GS[2018]GHBGZ059)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潘小莉(1968.07-),女,汉族,甘肃庆阳人,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为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心理教师,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各类人群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周唤雄(1980.05-)男,汉族,甘肃会宁人,兰州交通大学本科毕业,现为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系授课教师及教学秘书,实验师,研究方向为: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与管理。

猜你喜欢
科学管理辅导员高职
泰罗科学管理思想对社区治理的启示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公路养护的科学管理
基于多角度构建高校实验室安全体系的探索与研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高校教学秘书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