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泓君
新型电源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近几年高考中频繁出现“燃料电池”“锂离子电池”“储氢电池”“高铁电池”“海洋电池”等种类繁多的新型电源,对于这些新型电源的分析和判断,需要氧化还原反应、常见的化学电源种类、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电极确定方法、电极反应式书写等知识的综合应用,对学生来说具有较大难度。
本节课以锂离子电池为引,对复杂的化学问题情境中的关键要素进行分析以建构相应的模型,力图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共性问题。
在重点突破上,通过对高频考点的命题角度进行解析,感悟其思想,拓展其应用,通过学生自主研讨,纠错释疑,归纳方法,力图做到悟一法,通一类。
本专题的学科素养发展主要体现在: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在新型电源的情境中,依据需要选择不同方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析和推断,评估所做说明或预测的合理性;从宏观与微观、定性与定量等角度对物质变化进行分析和表征。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认识原电池的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能从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原电池中物质的变化及能量的转化。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对复杂的化学问题情境中的关键要素进行分析以建构相应的模型,能选择不同模型综合解释或解决复杂的化学问题。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新型电源的应用,对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参与相关化学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应用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准确判断正负电极或阴阳极,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
■能够在新的情境中,依据需要选择不同方法,从不同角度对新型电源进行分析;
■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与已有知识整合,解决实际问题。
電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
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和推断,评估所做说明或预测的合理性;
本节课的习题容量,需针对不同层次的班级和不同学习程度学生进行合理调整,防止出现训练仓促、思维粗浅的形式化教学,切实做到知识的理解、落实、消化和吸收。
总体来说,本节典型例证课的设计,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入手,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根本,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为目的进行设计,教学内容体现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等学科素养的培养;通过问题设计,让学生自觉运用综合、联想、分析、归纳、演绎、抽象、评价、概括等手段,在完善知识体系的同时,培养学生利用整体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和高阶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尽力体现课堂教学的“清、变、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