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素兰
摘 要: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下,德育是其他几育的灵魂,为其他几育奠定了基础。德育管理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德育的影子,这是教育最重要的地方,也是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学困生是学校课堂中存在很长时间的实际问题,这是学校德育的重点和难点。随着教育工作者素质的提高,重要的是改变教育观念,努力寻找和解决现有问题,为贫困学生提供道德和实施科学。
关键词:小学;德育;学困生;教育
“学习困难学生”问题常常给教育工作者带来许多挫折,“学困生”的转变是小学生教育的必然要求。“学困生”的转变过程是深化教育实践的过程,是教育工作者自我完善的过程,是教育工作者高度责任感和教育艺术的表现。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社会主义接班人。这不仅要有效地实施教学管理,还要重点推进道德教育管理工作。因此要想方设法转变“学困生”,提高德育管理的效果。
一、当前德育教育下“学困生”的现状
1.“学困生”的问题屡见不鲜
“学困生”是指那些学习有困难、对学习不感兴趣、基础相对薄弱,甚至丧失学习信心,以及学习方法明显不足的学生。与普通学生相比,许多学习困难的学生有明显的缺陷。他们的自尊心很强,但由于学习成绩差不受他人尊重,所以往往表现出胆怯和自卑,极端一些的是孤独、冷漠、冲动暴力和严重的反叛心理。这对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其他方面都有严重的影响。教育者需要深入思考学习困难学生的问题,并积极寻求措施以了解学生的情况。
2.“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首先,社会环境主要影响一个人的价值取向。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也随之发生变化。例如,拜金主义、竞争主义等不良思想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以及一些非法娱乐场所的存在,特别是在互联网上经常出现不健康的内容,对未成年人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其次,家长是家庭环境的创造者,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他们的言行对孩子人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深刻而持久的,隐藏在潜意识里。而部分家长容易忽视子女的教育,以粗暴的方式教育孩子,忽视情绪教育和心理健康等。学习困难学生的形成虽然与家庭和社会因素有关,但更直接地与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有关。事实上,“学困生”有弱点也有优点,所以老师要做好各个学生全方位的教育工作。
二、德育教育中对“学困生”的转变措施
1.教师要关爱学生,善于发现闪光点
教师的爱是“学困生”进步的动力。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尊重“学困生”的人格,用包容的态度来达到转变和感化的过程。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威廉 · 詹姆斯的名言所说“人性最深处的原则,就是渴望被他人欣赏”,从而可以看出教师的爱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教师要积极融入“学困生”
“学困生”的自信心很少,心理上会形成警惕心理,对周围的人、事物会持有可疑和不信任的态度,对这种心理,教师应该对“学困生”有更多的信任和理解。教师在进行教育时,首先要充分认识学生的心理障碍,逐步扩大学生的表现,及时表扬学生,实事求是地评价学生存在的问题,真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用真诚的爱去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教师与教师之间达到情感的和谐。就像有人曾说的,教师对学生的爱也许会影响学生对整个人生的态度,而“学困生”需要更多地得到教师“眼里的炭火”般的爱。
3.正确发挥德育教育的作用
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在小学生有自我意识并且对学习不感兴趣的情况下,老师是否具有特定的教育艺术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小学教师需要进行准备工作,例如可以深入研究儿童心理学等教育理论以及研究小学德育规则。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新时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通过进行耐心教育来改善当今学生的消极现象。
4、举办丰富的课外活动
针对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的问题,开展校园活动,围绕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开展豐富多彩的活动,给每个学生展示我们自己的平台,认识到成功的喜悦是丰富学生活动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德育管理有效发展的重要策略。例如,学校可以给学生机会通过书法比赛和文艺表演来展示自己的才华,从而使“学困生”得到更好的关怀和展现自己的机会。
简而言之,教师必须继续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教育理念使德育管理任务能够渗透到各个阶段中,并将“学困生”转变为“优秀学生”,创造出色的教学方式和学习风格。教师要积极探索如何发挥德育的作用,并且通过观察、研究和实践让“学困生”能够消除叛逆和抵触,逐步提高他们的整体视野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杨欢,赵晓霞,王彦清.教育无痕芳香永存·论当代学生德育教育现状与发展方向[J]. 科技致富向导,2011,(08).
[2] 戴春莉.偏爱学困生,真情助成长[J].教师,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