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杰
摘 要:经过调查显示,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自制能力不足,普遍存在作业拖延,不能按时完成的现象。而在小学生中,由于学习任务的不断加重,高段的拖延现象又更加显著。本文从心理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目前高段小学生们出现作业拖延问题的原因,并针对性提出了几点解决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小学高段学生 作业拖延 心理原因 对策分析
当前小学生作业拖延的现象已经较为普遍,而通过研究发现,小学高段学生作业拖延的问题更为严重。影响学生作业拖延的心理原因有很多,例如自我意识、目标定向、反控制心理等等[1]。如果家长和教师遇见这种情况不及时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教育诊疗,后期将会出现更加严重的后果,甚至演变成一种心理疾病,因此必须要了解孩子们拖拉作业的原因,然后积极地寻找解决办法。
一、小学高段学生学习拖延的心理原因分析
1.学生自我效能感较低
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影响个体行为的努力水平、坚持性和活动选择,而在学习活动以及作业完成的过程中,自我效能感与这些指标都联系在一起。根据自我效能感理论,当那些自我效能感较低的学生在遇到较困难的学习任务时,困难忍受性低,不想通过努力来克服困难,不坚持去思考,于是他们自然会选择对他们个体而言相对容易完成或者更感兴趣的活动来做,作业自然就会拖延完成。
2.学生成就目标定向不清晰
不同成就目标的个体关注点是不同的。持成绩目标的个体更关心获得对自己的良好评价,他们的目标是通过完成任务来肯定自我;持学习目标的个体则更关心自我的提高,他们的目标是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学习提高自我[2]。而小学高段学生的成就目标仍然相对不清晰,他们学习更多是为了获得他人的表扬、肯定,即成绩目标。甚至有些学生的学习行为是直接由他人要求促发的。在这样的成就目标定向影响下,如果小学生无法获得他人正面评价,那么他们的情绪就会变得消极,从而对自己的作业提不起兴趣,不断
拖延。
3.反控制心理
这种心理与现在家庭教育中常提的“逆反心理”相类似,当今小学高段学生自我意识觉醒较早,他们对自己的观点有较为坚定的意志支撑,渴望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但是往往现实生活中家长、老师、社会会给予他们许多约束与控制,这便激起了他们的反控制心理。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小学高段学生多是与父母师长进行“软对抗”,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在作业上。课堂作业,老师要求不符合自身预期,反控制心理作祟,不愿意照要求办事,于是开始拖延。在家好不容易完成全部作业,但是父母又布置新的作业,不愿完成却又不敢违抗,于是便出现了作业放桌上,半天未动。或是寻找各种看似合理的借口,来延后做作业的时间。这些表现,其实都是在反控制心理支配下的拖延行为。
二、解决小学高段学生作业拖延问题的对策
当然了,这些心理原因在多数情况下并不会单个出现,有时孩子拖延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因此,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需要进行综合考虑。考虑到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父母师长更应用好外部驱动,并且在小学高段,需要尝试将外部驱动,转化为内部驱动。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给出以下几点对策:
1.明确目标,建立自信
作业拖延,与学生目标不清晰有较大的关系。因此父母师长在解决孩子拖延问题时,需要帮孩子明确适切的目标。例如,某学生A在做作业过程中,经常做了一些就不再继续了,询问原因发现,孩子在做题过程中感觉不能很好地完成这一任务,所以十分焦虑。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家长必须明确自己孩子的学习到何种程度,然后审视作业是否对孩子来说要求过高。若要求过高,则需思考孩子究竟在何处存在知识漏洞,导致这道题目无法完成。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查漏补缺。在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指导孩子明确自己的小目标在何处,然后帮助孩子达成这个小目标,通过反复的实践训练,孩子发现自己可以做到,那么孩子的自信心就慢慢地被培养起来了,自我效能感的提升,能够很好地解决拖延问题。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正面心态的激励引导下,孩子会慢慢形成内驱力,明确学习的意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抵消抗拒,一致前进
无论是反控制心理,还是学生成就目标定向不清晰,这些其实都与师长的态度有关。父母师长虽然希望孩子能够越来越好,但是有时的表达方式孩子是不一定接受的,甚至是反感抗拒的,当这种负面情绪产生并不断发展时,孩子就会产生不良心理,并最终对自己的学习、成长起到反效果。所以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中,老师、家长都需要注意自己的态度与言辞。其实教师与家长都需要明确,当孩子犯错误时,若能帮助孩子明确问题,给予方向指引,不断帮助孩子明确,父母与老师不是自己的对立者,他们是自己成长路上的协助者。如果真的能让这一观念植根于孩子心中,相信孩子就不会再有抗拒心理,针对学习问题也就不会再继续拖延下去。
例如,某学生成绩中下,其中语文学科较为薄弱,老师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多进行基础训练。在默写面批时,老师态度不佳,更多的是指责。可以想象此时孩子的心情,当孩子关注自己情绪时,他就无法关注知识了。即便老师在孩子身上耗费了许多精力,但是事倍功半。回家,孩子带着气馁继续面对父母的考核,基础掌握依然不扎实,于是又迎来父母的斥责。孩子一边要梳理自己受伤的情绪,一边还需继续完成学业任务。此时,如果家长老师能够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并对孩子的负面情绪进行梳理,那相信孩子便不会再对家长老师有抗拒情绪,她会认为父母老师的关注、帮助能够带给自己力量。此时,孩子就有足够勇气面对自己的拖延问题,拖延,也就能被解决了。
其实提升孩子学习效率,减少拖延的方法还有很多,从确认拖延原因,到实施策略解决拖延问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老师家长们有好的教育观,针对性的方法,持之以恒地不断努力,只有這样,小学高段的孩子才能真正养成良好的习惯,为迈向初中打下良好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燕舞,尚艳红.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拖延的心理探析[J].成功(教育);2011,(01).
[2]赵景欣,王美芳.批评/表扬与儿童反应模式的关系[J].心理科学进展,2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