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
摘 要:本文中的高效课堂注重从学生的词汇角度,夯实他们的英语学习基础,从情境教学角度,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阅读教学的角度,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促进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在现阶段的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部分英语教师将教学的重点集中在提升学生的做题效率方面,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达到上述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不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丧失英语教学的独有趣味。为此,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授课方式,结合英语教学规律,创设具有趣味性、情境性和方法性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提升初中英语教学质量。
一、运用游戏教学法,夯实学生英语基础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石,对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现阶段的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部分英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边写边背的方式,掌握英语词汇。这种方式在短时记忆具有积极效果,但是不利于学生的长期记忆。为了提升学生的英语词汇掌握能力,教师可以运用游戏教学法,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让学生在获得快乐的同时,提升对此部分英语知识的掌握能力。
例如,在讲授《Whats the matter ?》这部分内容时,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词汇掌握能力,运用猜词游戏,即让一位学生猜词,一位学生表达,促进词汇教学的高效进行,提升学生的词汇掌握能力,夯实他们的英语基础。具体教师从以下几点开展授课。第一点,掌握词汇。教师运用多媒体的互动机制,并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英语词汇的学习、训练和掌握过程中。第二点,创设游戏。教师创设如下游戏:一位学生负责描述对应的英语词汇,另一位学生不能看到英语词汇,并根据描绘学生的表达,进行相应词汇的猜测。与此同时,为了降低学生的词汇游戏难度,教师可以允许描述词汇的学生,运用相应的动作辅助。第三点,展示词汇教学成果。教师运用文字的形式,对学生的一段英语表达进行简要介绍。小陈指着自己的脚,说:“What is this? ”小于说:“Foot !脚!”教师运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开展此部分词汇的授课,让学生真正调动多种感官,创造性地解释词汇,加深学生的词汇记忆印象。
二、使用情境教学法,提升学生表达能力
眾所周知,不同的语境下会讲述不同的语言内容。人在相应的语境中,也更容易调动自身的语言表达积极性。教师在提升学生英语表达能力的过程中,应摒弃传统的“哑巴式”英语教学法,创设相应的英语教学情境,让学生情不自禁地张口说英语,提升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例如,在讲授《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 ?》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创设此部分内容的对话情境,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提升整体的口语表达能力。具体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点,创设情境。教师运用多媒体,将打扫家务的内容,以图片的形式进行展示,让学生可以根据图片,开展对应内容的对话。第二点,开展练习。为了提升学生语言对话的平顺性,教师可以给学生一段时间的练习,并适时地走入学生的练习中,指出学生在对话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的英语表达热情。第三点,展示对话情境。教师运用文字的形式,进行简要展示。小洛说:“Could you please sweep the floor ?”小燕说:“Of course !”小燕接着说道:“Could you please do the dishes ?”小洛说:“Sure!”通过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教师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英语教学氛围,又提升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三、巧用阅读教学法,拓展学生学习视野
教师认为阅读教学法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视野,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说明。第一点,锻炼学生的英语综合掌握能力。学生在英语阅读的过程中,可以综合运用词汇知识、语法知识以及阅读技巧,真正地达到学以致用。第二点,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丰富原有的英语知识认知,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视野。
在具体英语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讲授学生英语阅读方法。第一点,培养学生的语境思维。上文提到,提升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需要创造相应的情境,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学生充分运用文章中营造的语境,理解文章中的陌生词汇,提升学生的整体文章把握能力。第二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积累和整理的习惯。在一篇文章阅读结束后,学生可以对整个阅读内容进行整理,可以分成词汇区域、语法区域、认知区域等等。与此同时,学生可以定期翻看这些内容,提升对此部分知识的掌握能力。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阅读知识的逐渐积累,他们的英语学习视野会愈加开阔。
总而言之,教师在构建英语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应真正地从学生的角度着眼,既要给与学生一部分的思考空间,又要能够结合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境,进行适时地引导,真正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掌握英语学习方法,获得英语学习的成绩感。
参考文献
[1] 肖贤.浅谈新课标下初中英语高效课堂创设的途径[J].内蒙古教育.2017(14)
[2] 赵淑芳.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