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黄河大合唱》的音乐创作

2020-10-21 05:20李颖梅
黄河之声 2020年6期
关键词:大合唱

李颖梅

摘 要:《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杰出的代表作。共八个乐章,每个乐章前都有朗诵,既各成章节又浑然一体。其中第七乐章《保卫黄河》是传唱度最高的乐章之一,主要运用了轮唱(卡农)的创作手法,铿锵有力,歌唱性强,词曲朗朗上口。

关键词:大合唱;卡农;保卫黄河

一、《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

《黄河大合唱》词作者光未然,曲作者冼星海。1939年创作成功。它是中国近代合唱音乐的一座光辉的里程碑,堪称典范之作。1938年,诗人首次乘木船渡黄河,途中亲自感受到了黄河的壮美和无与伦比的奇观景象。这些画面强烈地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随后诗人光未然便创作出了长诗《黄河吟》。

从1931年开始,日本展开对中国的侵略。在法国留学的音乐家冼星海每想到自己的祖国正在遭受着外来侵略就忧思忡忡。终于他决定回国并且很快加入了抗日队伍,用自己的方式来为抗日做贡献。1939年,在延安要举行一场晚会,晚会中诗人光未然充满激情朗诵了自己的长诗《黄河吟》。冼星海听后非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一把抓起诗稿,按奈不住激动的心情说:“这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史诗。我要把它写成一部代表中华民族伟大气魄的大合唱。”

冼星海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不断修改试唱完成了这部旷世之作,这也显示了冼星海深厚的音乐才华。1939年5月,冼星海亲自指挥合唱团演出了自己创作的大合唱,演出大获成功。随后,《黄河大合唱》在延安引起巨大反响并很快传遍整个中国。

二、《保卫黄河》作品结构

第七章《保卫黄河》,采用了齐唱及二部轮唱、三部轮唱的演唱形式。同时采用了“卡农”的复调手法,给人一种此起彼伏、群情激奋、万马奔腾的艺术效果。

(一)二部轮唱

合唱第一段(1-32小节)这部分歌曲速度比较快,力度铿锵有力。歌曲采用了進行曲体裁、以短促跳动、振奋人心的音调、响亮的战斗口号、铿锵有力的节奏,以快速大跳的动机和逐步扩张的音型,使歌曲充满力量的感情,形象地刻画了游击健儿端起土枪洋枪、挥动大刀长矛,在青纱帐里、万山丛中,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而战斗的壮丽场景。从以下歌词中可以看出,歌曲的后四句分别是“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应该是感情的递增,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呼应了全曲,彰显出此起彼伏的音乐形象。

(二)三部轮唱

合唱第二段(33-85小节)这部分歌曲歌词没有变化,先是二声部轮唱,后来又加入了一个男声声部,变成了三声部轮唱,整体给人的感觉像是一问一答,相似的旋律间隔出现,互相交叉行进,营造一种此起彼伏连绵不断的效果,看似简单的模仿,但其内在的律动和变化形成的音乐效果是强大而富有生命力的,并穿插了“龙格龙格龙格龙”的衬词,增强了音乐的气氛,使人感觉到抗日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和势不可挡。轮唱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恰似黄河的波涛滚滚奔流,势不可挡。轮唱时“龙格龙格”的人声伴唱,听来变化无穷,情趣横生,增强了生动、活跃、乐观的气氛。画面感很强,映衬出黄河的怒涛奔流不息,势不可挡的气势。巧妙地隐喻了抗日武装队伍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终于汇成了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三、音乐分析

(一)引子。在深情的朗诵之后,引子以长音引入,之后由“附点及连续三次模进之后高八度重复”元素构成的充满华夏情的旋律为展开主题旋律埋下了伏笔。

(二)A乐段。此乐段由三个乐句构成,运用男女二声部进行演绎。低声部与高声部运用错位一下的方式营造了波涛汹涌、飞流奔腾的黄河景象。第一乐句在明朗的C大调上以强的力度奏响了以下行分解主和弦为头部材料的激昂奔放的旋律。该旋律非对唱,但却是对唱的效果(以两小节为单位进行)。第二乐句在中强的力度下变成了以四小节为单位的“对唱”,且以两小节为单位的“头音”都是属音,好似是此乐句的水平线。第三乐句恢复了强的力度,并且继续以属音为“水平线”,一气呵成此旋律。

(三)A1乐段。此乐段变成了三个声部(女高、男音、男低)的轮唱。“龙格龙格龙格龙”的衬词使用以及相应的旋律,被业内音乐人士称为“神奇的设计”。

(四)《保卫黄河》此曲特点为旋律多重复模进、轮唱气势非凡、和声简朴。例如A乐段第三乐句的连续三次模进使旋律气势达到顶峰,仿佛是中国必胜的信念象征。该曲运用简朴的和声(I IV V级)营造了完美的合唱和声效果,正是由于和声简单而使旋律轮唱可以一直持续,而且进行了二声部、三声部的完美演绎。

四、《保卫黄河》中卡农创作手法的使用

《保卫黄河》除使用了齐唱的演唱形式外,最主要就是使用了轮唱这一卡农谱曲手法。卡农是一种音乐曲式,简单讲就是轮唱的意思。在卡农中,最先出现的旋律是导句,以后模仿的是答句。感觉是一问一答,旋律相似,间隔出现,互相交叉进行,造成此起彼伏,连绵不断的效果。

该曲采用进行曲体裁创作,节奏形式规整,短促跳跃、词曲朗朗上口,振奋人心。由齐唱到二部、三部轮唱,此起彼伏,画面感很强,映衬出黄河的怒涛奔流不息,势不可挡的气势。合唱队各声部轮唱伴唱“龙格龙格”轻快跳跃,速度变化快听来妙趣横生,充满了生动、活跃氛围。

结  语

《黄河大合唱》由七种不同演唱形式的歌曲构成,首演成功后引起巨大反响,成为抗日歌曲的“主旋律”和时代的最强音。这首作品其词写出了中华民族的气魄,音乐表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风格,高度的思想性、艺术性为中国大型声乐创作提供了光辉的典范。

参考文献

[1] 李岚清.李岚清中国近现代音乐笔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修订版)(音乐卷)[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

[3] 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二次修订版)[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大合唱
转角遇萌物
农村初中大合唱训练中声部音准的有效练习
春天的大合唱
兴和县唱好脱贫攻坚“大合唱”
如何奏响和谐动听的社区治理“大合唱”
极贫乡演绎脱贫“大合唱”
集结班级凝聚力的大合唱活动记实
大合唱
职业教育办学“大合唱”,激活育人“大棋局”
群众大合唱中的声乐训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