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

2020-10-21 05:07包凤花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实践探索问题意识小学数学

包凤花

摘 要:近些年来我国针对“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一直都进行着相关的实践与探索,从而也总结出不少小学生在数学问题意识养成及创设问题情境过程中的相关策略。并且在实践中,教师利用合理的方式设计出了很多实用性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构建出了开放且创新式的“数学问题意识”课堂,增强小学阶段学生对于数学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认知。

关键词:小学数学 问题意识 实践探索

在数学课堂中,问题是课堂的心脏,拥有了问题,思维及逻辑才有发展的方向,拥有了问题,思维及逻辑才有发展的动力。因此广大数学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对于问题的发展与理解,将提问作为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并在结合数学知识特点的情况下,帮助学生认知整个数学课堂内的知识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思维,为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数学问题意识课堂存在的现状

在现阶段中,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较为单薄,对问题的建立也比较简单,而引起这个情况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其中最为主要的可分为以下两个:

1.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

我国的传统教学一直都以尊师重道为主要发展模式,这也就导致了教师这个形象在学生面前是至高无上的,几乎可以代表着真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按照教材与教案中的知识点进行传教,不愿意充分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也不愿给学生发现问题与产生问题的空间与时间,缺乏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与思考。

2.教材模式的限制

教材一直以来都是教学过程中的基础,因此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需要学生进行充分的掌握,然而很多知识并没有被教材所收纳,因此一味只是掌握教材,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及逻辑模式都是一种严重的束缚,长久下来,学生就失去了对问题的主动性探究能力,即便是发现了问题也不想去深入的了解。从而导致了素质性教育发展的问题性。

二、数学问题意识课堂存在的意義

1.可充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在进行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问题意识的培养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将设置问题情境作为核心,从而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以讨论为基础,融入动手实践,将问题情境中融入个人的想法,继而调动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2. 能充分提升数学课堂的基本效率

从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规律中可以得出,让学生在学习或是观察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可建立独立的思考模式,从而强化归纳总结的意识。学生逐步养成的思考意识,继而培养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使得整个课堂教学不再是以教师为主角的独角戏,让学生的思维也不再是以往的“消极状态”,进一步通过问题思维模式的建立,挖掘学生的可行性逻辑途径,从而提升整个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3.数学问题意识课堂的融入策略

(1)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建立提问环境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有一个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衍生出强烈的问题需求与急迫的探究性心理。例如在进行北师大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时,可以通过情境图来导入相关问题情境。师:从情境中同学们发现了什么?生:在商场里,小女孩想买2根香肠,小男孩想买1瓶牛奶。师:一起来看这两件商品的价格,谁来读一读?生:香肠2.5元,牛奶2元。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①买这两件商品,一共花了多少钱?②香肠比牛奶贵多少钱?师:要解决这两个问题,该怎样列式呢?生:①5+2;②5-2;师:这两个算式分别是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如何计算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继而让学生更加了解问题,从而加深对数学逻辑关系的理解,并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提出相关问题,教师从中选择出有代表性且有新意的问题,继而加大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程度。其他学生也要通过观察与分析中了解到解题所运用到的公式,从而巩固知识点。

(2)合理抓住教学实际,让学生敢问敢想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自行提问会显示出高度的兴趣,甚至有不少学生会出现喜悦的表现,同时也会有不少学生感到很茫然,担心提出的问题是教师讲过的,就很容易被批评,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充分帮助学生将自身对发现问题的潜力合理开发出来,而这方面出现各种问题的原因就说明了学生在知识方面掌握的不到位,并且还伴随着害怕的心理影响。为此教师应适当放慢教学节奏,从而加大对问题的提出与发现,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继而从心理激发起学生的提问欲望。

例如在北师大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乘法》,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提出问题“1.5×5表示意思?(5个1.5)也可以表示什么?(1.5的5倍是多少?)”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得出: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简便运算。然后激发学生提出问题“1.5×4与×5有什么不同?”等。

(3)利用指导方式,让学生善于提问

想要提升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就必须要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认可程度,而学生如果对知识点的掌握不到位,就只能提出一些较为简答而且幼稚的问题,这样不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进度,同时也会挫败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应积极加强提问的相关训练,将知识与能力合理的铺设,继而提出高质量的问题。而提问的方式有很多种类,首先是直接式提问法,就是利用教材中的相关概念、法则及公式等等,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出发,从而提出不同的问题。例如在进行北师大小学四年级数学《认识方程》中,可以让学生从“什么是方程”“方程会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哪些便利”等进行问题的提出。其次是比较式的提问法。就是将计算或是数字的读写等应用到提问中,通过比较的方式,让学生发现知识中的相同点与不同之处。例如在进行北师大小学四年级数学《观察物体》中,学生可以通过对物体的观察了解到数字的不同之处,从而明白区别,加深整体的印象。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点的进一步掌握,从而在一种和谐、逻辑的环境中做到有问题就提问,有想法就想,从而做到乐于问、敢于问,善于问,从而促进学生在认知中发展,继而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从而为数学的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实践探索问题意识小学数学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谈新时期煤矿员工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