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在实践性活动中观察记录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2020-10-21 04:15朱臣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叶脉内容游戏

朱臣

幼儿园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进行观察记录,体现了幼儿在自然探究学习中的痕迹体现,是实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对5-6岁幼儿的探究能力提出“能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记录”这一目标的重要载体。但在幼儿的实际记录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幼儿所做的种种记录表征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的成因是什么?其背后又折射出教师应该进行哪些改进?等等。为此,我们尝试基于幼儿园的小农场实践活动,从大班幼儿的记录活动入手,发现幼儿在观察记录中所存在的问题,剖析原因,寻求改进幼儿观察记录水平的策略。

一、记录的现状和成因分析

为了解当前大班幼儿的观察记录能力,我们采用交流反馈、实地查看等多种形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大班幼儿的观察记录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内容较乱,记录和实际不符

在活动中,当我们拿着幼儿的记录和实际进行比对时,我们发现幼儿的记录和现实往往是南辕北辙,有的孩子将观察的内容进行粗浅呈现,有的孩子的记录已经面目全非。

2.内容较杂,记录持续性不强

在记录中,我们发现幼儿的记录内容是随机、散乱的,时间是断裂非持续的。这和幼儿的兴趣思维跳跃性大、不稳定相关。同时,也说明教师没有提出明确、持续观察和比较性观察的要求,导致幼儿的记录表征浅显、不细致,不连贯。

3.内容较浅,记录意义不强

幼儿进行记录时所用的表征仍停留在比较粗浅的阶段,只知道用图画表征相应的语言内容,但没有建构起符号与意义之间的联系。导致不同孩子的表征无法进行有效交流,也无法及时反馈记录内容。

二、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

记录是幼儿在实践性学习中,通过观察、探索,把自己的所见、所想、所得用不同形式记录的过程。由于幼儿思维处于前概念运算阶段,以象征和直觉思维为主,因此需要通过提升幼儿对观察兴趣和观察对象的吸引力来促进观察和记录水平的提高。

1.理清内容,丰富记录

小农场以丰富的天然资源为幼儿提供了一个丰富的观察记录天地,这些资源为幼儿开展日常的观察记录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

(1)观察记录

植物的生长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在每个阶段中都有不同的变化可供幼儿观察记录。为了满足孩子的观察记录需要,我们在不同的季节种植不同植物。幼儿可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常规性观察记录。这样的观察记录能够帮助幼儿认识植物的生长习性、种植的日常管理、植物的形态特点等等。也可让幼儿记录一些偶发性的发现。通过观察记录帮助孩子掌握观察与记录的基本技能。

(2)想象记录

在我们开展记录时,幼儿常常有许多的疑问。如在农场的竹林里,面对刚孵化地闭着眼睛的鸟宝宝,幼儿提出了不同的想法:有的认为小鸟力气太小睁不开眼睛;有的觉得小鸟在思考怎么长大;还有的猜测可能小鸟睡着了等等。我们请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大胆想象,并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

(3)问题记录

幼儿在日常生活与活动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困难,然后他们遇到困难后常常会忽视困难背后所存在的问题,致使该问题一直存在而得不到解决。所以需要我们引导孩子遇到的困难记录下来,找出其背后的问题,并在后续的活动开展交流与反馈,让大家一起寻找解決办法。

(4)收获记录

幼儿对于活动和游戏的收获感受各不相同,这也是他们的成功和惊喜时刻。所以通过引导孩子记录自己的收获对于提升记录兴趣、提高记录能力也大有益处,同时通过适当的途径分享幼儿的记录。

2.记录内容拓展

粗浅的观察让记录简单、不生动,因为幼儿只观察到了事物的其中一个特点或一些表面的现象。因此,我们通过不同的途径,引导幼儿进行深入观察,从而将记录变得更加具体生动形象。

(1)全面观察

大班幼儿的观察能力进一步发展,对事物和现象能够进行更为细致和持久的观察。因而,头脑中所形成的表象也更加丰满、具体。我们引导幼儿通过身体多个感官进行全面的观察认识事物,并将不同感官观察到的内容进行记录,通过梳理让幼儿对动植物有了更系统全面的认识。

(2)辅助观察

对于一些需要细致持久进行观察的对象,我们常常借助一些工具帮助幼儿推进记录活动。如在观察植物叶脉时,针对叶脉的分布情况,幼儿用肉眼无法观察,此时便需要借助放大镜来帮助幼儿观察探究,在放大镜的帮助下记录下了叶脉多变的纹路。

(3)深入观察

在观察记录中,有些幼儿获取的经验是零散的,针对这样的问题,可通过增加其他活动,让记录相互间进行整合联系,使记录丰满生动。如针对叶脉的记录中,幼儿发现不同类型的植物他们的叶脉分布是不同的,那是否同种植物的叶脉就是一样的呢?在幼儿的尝试下,他们通过继续观察、拓印、讨论的形式,不断地将叶脉的知识进行记录整合,最后对叶脉的记录形成了完整的、系统的认识。

3.梳理方式,聚焦价值

(1)纵向跟进记录

大班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且《指南》中对大班幼儿的坚持性、任务意识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我们利用植物生长的特点,采用纵向持续跟进的形式帮助幼儿开展记录活动。

①观察类

动植物的生长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在每个阶段中都有不同的变化可供幼儿观察记录。我们可以选择以记日记和周记的形式,来帮助孩子养成持续进行观察记录的习惯。

②游戏类

游戏类活动是以具体的任务为游戏目的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游戏的过程,通过游戏前、中后三个过程,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感知、操作和体验。

游戏计划。游戏计划能够让幼儿在游戏前有一定的计划准备,包括游戏的内容、分工、需要的材料等等。记录游戏计划能够让幼儿学会思考游戏、加强与同伴间的分工合作能力。

游戏过程。幼儿在进行游戏时常常会遇到一些困难,导致游戏无法进行或游戏质量不高。而他们遇到困难后常常会忽视这些问题,致使该问题一直存在而得不到解决。将游戏中遇到的困难及时记录下来,能够提醒幼儿在游戏后的交流中进行反馈,帮助幼儿解决游戏中遇到的困难。

游戏体会。幼儿对于游戏的感受各不相同,教师无法及时了解每一位孩子对游戏的感受体会。幼儿记录游戏体会,能够让教师及时了解幼儿对游戏的真实体会,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游戏中的安排设置,从而让幼儿更好地享受游戏带来的乐趣。

(2)片段截取式记录

大班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的思维积极、活跃,愿意学习新的东西。为了增加他们的学习经验与探究热情,我们采用片段截取的形式帮助幼儿开展记录活动。如在农场活动中,幼儿发现丝瓜的秧苗叶上出现了一些小洞,而一旁的黄瓜则没有,我们借助视频拍照将这一内容进行记录,让幼儿进行记录讨论。

3.多样表征,提升能力

表征是幼儿记录过程中的重要形式,它是幼儿探究能力的体现之一,更是幼儿表达交流一种重要的途径。为提高幼儿的表征能力与水平,我们进行了以下这三方面的尝试。

(1)自主交流

幼儿的能力具有差异性,在记录时,一些能力较弱的孩子很难进行独立记录活动。于是我们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结伴讨论记录。这种记录方式一方面能够帮助能力较弱孩子开展记录,另一方面幼儿在相互讨论中既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又通过相互讨论推进了观察中的后续探究发展,便于幼儿积累相应的实践经验。如针对蜗牛与蛞蝓的活动,幼儿在找寻蜗牛、蛞蝓中分工合作,将找到的位置进行记录,而后分析这些地点的共同特点,知道了两只喜欢生活在潮湿、阴暗的环境。这就是小组合作的力量。

(2)教师点评

大班幼儿的记录经验和记录技能有了较大的提高,表现欲更为强烈,有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需求,但其概括分析能力仍然比较欠缺。教师则应鼓励其在记录表征形式进行创新,尝试多元表征,以提供其充分的表现机会。在放手的同时,教师需帮助作更加深入和细致的记录与表征。如在上文做香包的案例中。为了让表征则更加形象,老师通过“做香包用到什么動作?是用我们身体的那个部位做的?我怎么让这个动作也表示出来呢?”等问题,引导幼儿将符号与意义进行联系,让表征更生动,也更能让其他人看得懂。

(3)亮点推送

幼儿进行记录的目的是更好地表达表现和分享交流,在幼儿结束记录活动后,我们引导幼儿对记录表征的内容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和分享。如在一次推介活动中,同样是记录蜗牛的触角数量,杰杰说自己是画了4只触角;梦月说自己是画两对触角,并在每对触角上标注文字大、小,并在最后写上了数字4,他解释是蜗牛有两对触角,一对大、一对小,一共有4只。两位孩子不同的表征形式,让幼儿在听取他人的介绍中,学会倾听他人记录表征的内容和结果,理解其他幼儿的记录表征符号,借鉴他人好的记录表征方法,提高自身记录表征的能力。

三、收获实践探索的成果

通过多次的努力与尝试,多样化观察记录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幼儿在长期的记录中了解事物的生长过程,发现事物的变化和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同时记录也培养了他们做事的坚持性。随着活动记录的进行,幼儿在一次次的活动中积累经验,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二是在幼儿的记录过程中我们发现,表征的运用变得十分重要。在一次次的记录中,幼儿的表征能力也在不断提升,《指南》中指出:大班幼儿应具有愿意用图画和符号表现事物或故事的能力。而表征的运用恰好为他们的前书写能力打下了一定基础。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在活教育实施过程汇总,记录只是其中一种表现形式,如何将幼儿的记录与表达深入化进行,需要教师更多的智慧和思考,同时,如何更好地对幼儿记录进行评价也是接下来需要进一步落实的环节。

猜你喜欢
叶脉内容游戏
最美叶脉
把“照片”印在叶脉上
我是一片叶子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玩转自然 圣诞特辑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