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波 刘幸娟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简称中职生),在中职生毕业后,本文主要是为了帮助中职生职业困难过程中正确的职业指导方向。对于中职生处于社会的弱势地位,学习能力低下;自我认知能力不足;缺乏对事的激情。所以对于中职生毕业后面临的职业选择、职业方向、职业生涯等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在社会中不同的人能选择不同的职业性质、服务对象不同、工作内容不同。然而职业兴趣在中职生的职业取向和职业选择密中相关,关系到职业能否与自身条件向符合,中职生遍布全国各地,在有关科学研究表明,在最近几年选择在中职院校就读的学生有明显增多趋势,因此对中职生毕业后施加了职业定向压力,职业困难的问题,虽然中职生在校学习了专业的技术技能,但是依然被很多的企业公司拒绝。如果想让中职生能很好地被录用,主要从中职生本身和社会企业单位方面出发,在这两方面中共同努力、共同促进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中职生职业困难;职业定向 职业措施
根据高等中职院校教育局表明就读率逐年上升,在各行各业的专业中都是人数满员。又在“你可以没有钱,但一定要有一技之长。在大城市,有一技之长会生活得很好”--《余罪》中,可见在很多的中职院校中毕业虽然拥有很多新的技术技能,但是中职生在毕业后面临职业选择、职业定向时一脸迷茫,再某一个职业中都是千里挑一人,中职生面对严峻的职业困难中不得不更加好努力地去学好专业知识,不然在对口的专业中也是很难被企业选择,在不对口的专业自己所学的四年知识即将要荒废。所以中职生在面临职业选择时必须要提前预测自身的就业方向。
一、中职生在职业选取和当今社会职业形势的现状
在中职生毕业后职业方向问题一直都是职业教育讨论的重点问题,中职生在社会中处于中等地位,面对十分严峻的职业选取形势相当不易。而且随着社会科技的日益更新,信息化是时代的快速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现在的中职生职业现状可以主要三个方面中体现:
1.专业对口率不高。根据相关调查显示:中职生在职业选择时大约只有45%的学生从事本专业;大约55%的学生未从事本专业。说明了大部分的学生毕业后并没有利用所学的知识在相关领域发展,这存在着严重的资源浪费问题,人才浪费。在中职院校中主要是为了国家专业式人才的培养,在学有所成时从事一线生产操作或者在管理技术工作领域发展,严重损失了国家的物资资源和人才资源。
2.企业公司对待职员的工资、福利等待遇不能符合职员需求。根据调查得出:中职生毕业后从事职业的平均月工资从1000多到5000多相当的不平均,而且有部分学生的工作待遇中不包括五险一金,甚至更差的不包括三险一金。这些使得中职生在毕业后从事的职业中不能得到一定的人身安全保障,导致很多学生都不能对这份职业产生兴趣与激情。
3.存在工作稳定性较差。在2004年到2006年两年时间,就将近1/2的中职生变换了职业,有的还没有到6个月就换了,在调查的406名学生中,52%的毕业生在6个月内就换掉了原来的工作。同时在调查中得出结论中在众多的毕业生中工作稳定性最占最高比例的是中职生,造成了许多需求的中职生在职业选择中不能明确目标,选取自己想要的职业,不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发展自我,认识自我,实现自我价值。
二、改善中职生职业选择质量的对策
1.加强中职生自我心理素质的提升
受社会的压力中和自我生活的环境经不起挫折,心理自卑,引起的社交恐惧等这些中职生遇到的心理障碍问题,让许多中职生存在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甚远,自我独立性能力不强,当遇到困难时更加易产生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结论。对于中职生来说是最容易产生矛盾心理的导体,这些矛盾都是他们前所未有遇到的,再加中职生在社会上处于低中下地位,更加需要对我心理素质的提高来帮助自身要遇到的问题,提高我们的情商和理智的处理问题,是自己变得更加成熟,对自己更加自信。重新树立信心,面对挫折能勇敢向前,无所畏惧。
2.加强中职生自身体能训练和吃苦耐劳精神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量大大提高,为了让中职生毕业后能顺利的走向社会创业方向,中职生需要自我创业素质的提高,不仅是在教育方面的要求,更是对学生职业选择渠道的扩展。中职生要学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兢兢业业地做好每一件事情,不求功名,只为让自己所学的知识不能浪费,不能对国家的一种人力资源的欠缺,最终取得巨大的成就。
结语
在本文中体现了影响中职生职业选择、职业困难、职业稳定的因素有很多,然而中职生在个体生理和心理发展中都会产生极大影响,对于职业稳定性需要到中职生树立明确的职业规划方案、需要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中职生的选择和学校的教学指导,通过加强对社会外部与职业方向的联系,并且要及时了解社会需要的人才需求,积极向社会就业市场和用人单位投放本校人才资源,让社会更加充分认识毕业生的才华和能力所在。中职生职业困难在毕业后职业选择难、创业难,职业困难成为社会整个共同关注的问题,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更加需要社会全部共同的努力下,坚持多管齐下、奋力拼搏,才能更有效能改善中职生的职业问题和提高社会地位,逐步形势一个人才养成的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沈龚平.高职学生的择业心理分析与就业指导.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年第16期
[2]卓群芳.浅谈中专生职业指导问题.卫生职业教育,2005年第18期.
[3]王戈静,李春娟.工学结合模式在职业技能培养中的实践研究.《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4年
[4]封漭.仪器仪表行业中职生技能实践行为研究.《中国校外教育》.2014年
作者简介
冯波(1987.2.8—),女,汉,吉林省长春市人,吉林農业大学人文学院2018级研究生
通讯作者
刘幸娟(1980.1—),女,河北邢台人,吉林农业大学应用心理学系,应用心理学系副教授,心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育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