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顺兴
【摘要】在农村初中教学中,名著阅读和写作在学生语文学习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意在对笔者所任教的两个班进行教学个案研究。利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分析法进行探讨研究,从而增强其语文学习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文化修养。
【关键字】个案研究 名著阅读 写作
【中图分类号】G633.34【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8-147-02
引言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2016学年秋季开始,全国对七年级学生在名著阅读方面出了新的要求,每学期要完成两部必读名著,四部选读名著。新教材对对写作也有了新的要求:要求情感真挚,对自然社会及人生有独特的感受与领悟。观察生活要求多角度,捕抓丰富多彩的生活,及事物特征,表达要有创意。同时新教材建构了由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组成的“三位一体”教学结构,凸显了名著阅读的重要性,为此,笔者选取自己所任教的两个班,进行名著阅读与写作有效的链接的教学。
1.研究报告
1.1研究背景及对象
在新的语文教材中,初中学生课外名著阅读与写作的要求有了新的标准。语文教学意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兴趣,让学生从爱读,到爱写这一过程转化。教师在教会学生如何阅读名著同时,积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名著阅读与写作有效的链接。我这份研究是从自己接受初二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开始的学生共96人,这两个班学生大部分的学生住在农村的村里,学生阅读意识没有得到转变,写作能力较为薄弱。
1.2研究时间:2019年至2020年
1.3研究方法
1.3.1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教学文献,电脑检索国内有关立定跳远教学有效性研究的相关论文资料,为本文研究提供参考。
1.3.2问卷调查与分析
对所任教的两个班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阅读写作的时长、兴趣、喜欢的教学方式等。共发96份调查表,回收96份,有效率100%。
1.3.3數据分析法
通过采访学生,把学生初一第二学期期末考中名著与写作的得分成绩总结,我发现在学生上学年课外名著阅读题与写作都失分较为严重,两个班总共96人,上学年名著占分有25分那么多,写作50分,其中名著阅读只有7% 拿高分,85%能拿合格分 ,8%竟然没拿任何分。而作文,一等文16.67%,二等文56.25% ,三等文20.83%,四等文2.08%,竟然没拿任何分竟然还有一个人。为了更好的了解并提高学生阅读课外名著与写作有效链接的效率,我制定了相应的行动计划。
2.制定行动研究计划
阶段一:问题出探(1—8周)第1周,了解与分析阅读与写作情况;第2-5周,了解与分析阅读与写作情况;第6-8周,初步调整;
阶段二:分析研究(9-14周)9-11周,提高阅读质量与写作质量;第10周,中段考并进行交流分享;第11-14周,调整对比,其中第十四周进行全级写作竞赛;
阶段三:应用与完善,丰富阅读分享的方法。让学生爱阅读(20周期末考)。
3.行动研究的第一阶段:问题初探(第1周-第8周)
3.1问题的提出
3.1.1首先,学生不重视名著。部分学生愿意阅读语文书以外的书,但却以消遣的小说为主,他们不愿意接触名著,甚至抵触名著。
3.1.2其次,很多农村学生不懂如何写作,无素材写作,不能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感情。
3.1.3再次,学生虽已有一年的阅读写作经验,了解考试会考,但仍然不懂得做批注,不懂写读书笔记,没有掌握正确完善的阅读写作方法。
3.2提出假设
是什么原因使得日常生活中农村学生阅读课外名著效率较低呢?我对其试做以下假设:
3.2.1由于乡村学校,很多家庭的家长忽视了家庭教育,学生的阅读意识没有得到转变,他们没时间在课外教导孩子,导致孩子们迷上手机,游戏。看书选择看通俗小说,对于名著,他们也看不进去。不看书的孩子们,面对写作这一大难题无法入手。缺乏素材,“无米可炊” 。
3.2.2 由于教师对名著阅读指导方法较为单一,导致学生没有兴趣阅读,学生的感悟能力低了,语言表达能力没能很好的提高。
3.2.3由于教师指导学生花了大量时间去按任务的阅读,缺乏拓展,没有与写作链接,导致学生练习写作更少,难以成长。
3.3初步调查
3.3.1. 问卷调查。针对以上假设,调查问卷设计如下:
(1)考查学生课外名著阅读及写作的兴趣:是否乐意买齐教学要求的名著,包括必要阅读与自主阅读?是否能通过阅读,能写出感悟?
(2)考查教师布置阅读任务,学生是否准时完成,学生对名著理解程度有多深?
(3)考查学生是否能根据自己的阅读顺利完成相应的阅读感悟,并能通过自己的阅读素材,了解相对应的写作方法与反思。
3.3.2调查对象:初中二年级2个班级学生,共96人。
3.3.3调查结果显示:
在96份有效答卷中,80%的学生喜乐意买齐教学要求的名著,包括必要阅读作品与自主阅读作品,剩下的17%买齐了必读名著,3%连必读名著也买不全。近27%的学生对自己的阅读感悟,和写作任务的完成效果感到不满意或者很不满意。对于阅读课外名著和写作有抵触情绪的学生占25%。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采取了相对应的指导阅读方法调整:
4.1用多样的名著阅读指导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4.2指导学生开展特色名著分享会,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
5.第一阶段行动研究的結果与反思
经过第一阶段的行动研究,学生在课外名著阅读与写作有效链接方面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家长也认识到课外名著的重要性,学生也慢慢展开阅读。之前畏惧写作的人,也愿意下笔写了。每天基本不花时间阅读,不写阅读感悟的学生占25%,第一阶段结束后,这一数字已经降到12%。
6.重新确认问题
通过调查问卷,我发现有一个问题不可(下转第150页)
(上接第147页)忽视:阅读习惯的不同,写作水平也会相应的不同。因此让家长更重视阅读,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记录阅读、交流阅读写作的方法是第二阶段行动研究的重点。
7.行动研究的第二阶段:分析研究,并找出有利、有趣的阅读方法(第9周-第14周)
7.1问题再现
虽然通过问卷调查、采访分析及课堂观察发现,学生们写作能力有所提高,但近15%的学生认为在阅读名著与写作难以链接,教师教学过程中缺乏方法指导,因而收效甚微。
7.2解决方案与行动计划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几种解决方案,制定了相应解决方案和执行时间。解决方案具体如下:
7.2.1开展写作课时,有效的链接名著内容
根据部编版教材的名著阅读与写作要求,安排小组阅读内容,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促进“课外名著阅读课程化”,同时针对对应阅读内容让学生进行“补白”、“续写”、进行想象和新的创编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7.2.2组织以名著阅读为基础,提升写作能力为目的的多样比赛
以名著阅读为基础,学生可开展多样的比赛,例如:读书笔记比赛、优秀批注比赛、名著小论文比赛等。
7.3第二阶段行动研究的结果与反思
在十四周的写作竞赛中得分可发现,两个班的一等文占了27%,二等文64% ,三等文9%,中学阶段学生的学习负担重,因此学生也希望能找到高效、有趣的阅读写作方法将是 第三阶段行动研究的重点。
8.行动研究的第三阶段:应用与完善(第15周-第20周)
8.1问题再现
中学阶段学生的学习负担重,学生们的阅读写作方法仍然不够完善,学生力求找到高效、有趣的阅读方法。
8.2解决方案与行动计划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几种解决方案,制定了相应解决方案。解决方案具体如下:
8.2.1开设多样的阅读写作形式
组织阅读写作方法的交流。因为每个学生的生理特点,生活经历各异,老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畅谈阅读课外名著时的感悟和困惑,撰写小论文,展示小论文,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自信,找到自我。
8.2.2让学生利用想象与联想,拓展自己的思维
如:在品读《三国演义》时,我让学生发挥想象动手画画,把自己心中的曹操、诸葛亮等人物画出来。在讲《西游记》是时,可开展《我与孙悟空过一天》的写作想象课,让学生学会链接,掌握写作方法。
8.2.3扩大名著阅读的数量
教师可提出学生阅读必读名著与自主名著阅读外,拓展阅读,给学生推荐语文书中名作家的名作品,让学生阅读习惯阅读,乐阅读。阅读的书越多,学生的写作素材更多,掌握的写作方法更全面。
9.行动研究的评价反馈与反思
通过比较,阅读写作较为欠缺的学生在学期末的阅读名著的质量与效果明显好于学期初,写作水平也有所提高,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但在乡镇学校展开名著阅读与写作的有效链接,本身就是一件比较艰巨的任务,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教师将继续观察、考究,并努力解决问题。
【注:本文系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农村初中生名著阅读与写作有效链接的策略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DXKT19845)】
[参 考 文 献]
[1]莫提默·J.艾德勒等:如何阅读一本书[M].北京:商务印书局,2015.
[2]温儒敏等:语文素养读本丛书初中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