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建设思路探索

2020-10-21 04:04陈祺张迺英钱伟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32期
关键词:专业建设应用型本科

陈祺 张迺英 钱伟

摘  要:应用型本科院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建设思路与研究型高校不同,其主要区别体现在以下方面: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方案的实践环节设计;师资结构。本文以同济大学浙江学院为例,从以上四个角度出发,探讨了应用型本科院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建设思路。

关键词:文化产业管理;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

根据教育部的文件《教育部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我国的高等教育总体上分为研究型、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三类[1]。由于文件明确规定:职业技能型的高等学校培养专科层次的技能型人才,所以目前我国的本科教育只有研究型和应用型两种,前者培养从事学术研究的创新型人才,后者培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一、建设误区

(一)课程设置与研究型高校相同

2004年,教育部批准山东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云南大学4所高校设立文化产业管理本科专业,之后北京大学等高校也跟进开设。由此可见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最早是由研究型高校开始设立的,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此专业时向前者学习,但因为二者培养人才的目标并不相同,这种学习易进入一个误区:在进行专业课程设置时仿照研究型高校。比如,文化产业概论、文化管理学、文化企业管理等课程几乎成为本专业的通用课程,两类高校都有设置,但课程内容大同小异。

(二)课程模式可以拷贝研究型高校

此处课程模式具体指授课的方式和理论课程、实践课程的比例。研究型高校一般依然以传统的理论授课方式为主,实践课程的比例也很低。而应用型本科高校以培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当前中国社会发展迅猛,要跟上社会发展的节奏有一定难度,因此应用型高校易进入照搬研究型高校课程模式的误区。比如人工智能是当今社会的热点,但大部分应用型高校受限于现实条件难以开设相关的课程。

(三)实践环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设置占比与研究型高校等同

研究型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实践环节比例在其人才培养方案中比例很低,这主要是因为研究型高校以培养学术研究人才为目标。如果应用型高校没有明确自己的目标,那么实践环节的占比就会不足。比如:艺术品拍卖实践、影视编辑制作等课程是应用型高校常设的实践课程,但因为培养目标不明确、现实条件受限等原因,不少应用型高校只有课程,配套的实践环节却没有跟上,造成学生动手能力锻炼不足。

(四)专职教师与研究型高校通用

正如前文所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是在向研究型高校学习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同时在人才引进上后者也是其重要来源,加上目前不少应用型高校片面追求教授和博士在教师队伍中的高占比,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这一误区。

二、应用型高校文化产业管理本科专业与研究型高校文化产业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的差异点

(一)培养目标差异

如前文所言,应用型高校以培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研究型高校以培养从事学术研究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应用型高校的培养目标决定其必须关注社会各界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具体需求,专业的学科建设也应以服务毕业学生的就业为主导方向。

(二)课程体系差异

以学生的就业为核心,并不是说在应用型本科的课程体系中就不需要理论课程全是实践课程。具体的差异有两点:1.增加理论课程中案例教学的比重,以增强学生对相关行业的感性经验知识;2.提高实践课程的比重,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并且对于实践课程不能只追求数量,还要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和资源优势提高实践课程的质量和针对性。

具体而言,可通过和研究型高校的课程体系进行比较来加以说明,北京大学是研究型高校的典型代表,因此以其为例。在北大的培养方案中,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课程主要分为两大类:1.综合性的人文通识课程;2.专业课。实践课程则很少。

关于第一类,文科是北大的优势所以相关的课程很齐全。关于专业课,北大的课程如下:文化产业投融资理论与实务、信息技术与文化产业、创意管理学、文化市场营销学、艺术策展学、文化政策学、文化产业创新创业影视理论与批评、创意写作、文化产业导论、跨文化艺术传播学[2]。可见其专业课几乎在大方向上涉及文化产业的各个方面,每一门课都可以成为该专业学术研究的一个大课题,但这不符合就业导向的应用需要,因此和应用型本科形成差异。

与之比较,以笔者的工作单位同济大学浙江学院为例来展开说明应用型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在综合性的人文素养方面,我们结合本方实际开设如下课程:中国文化史、西方艺术概论、中外设计史、文化资源概论、经济学、管理学原理、管理沟通与艺术,力求夯实学生的文化积累、拓宽学生的人文视野。

在专业课方面,我们进行了层次的区分:专业基础方面开设了如下课程:文化创意产业基础理论、文化产业经济学、文化市场营销、组织行为学、管理心理学、企业文化;专业特色方面开设了如下课程:公共事业管理、文化政策法规、创意产业知识产权、创意产业投融资、文化项目策划与管理、文化经纪理论与实务、创意组织管理、演艺娱乐经营管理、新媒体管理、游戏动漫产业管理;实践课程方面开设了如下课程:新媒体设计与制作、创意写作、动漫设计与制作,上述课程具体而微,深入文化产业各个方面,同时也兼顾不同就业方向。与研究型高校不同,我们的课程体系突出两点:1.综合性的人文素养;2.自有专业特色的实践导向。第一点关系到懂“文化”,第二点关系到懂“产业”和做“产业”。

(三)培养方案中实践环节设置的差异

此处依然以北京大学为例说明研究型高校培养方案的实践环节:四年級学生要完成毕业论文2学分,毕业实习1学分,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奖助学生自主从事科研活动,奖励学生从事校内外组织的各种公益性社会实践活动[2]。

比较而言,同济大学浙江学院更强调应用的多样性,具体实践项目如下:文化创意产业前沿专题讲座、演艺策划方案、影视编导社会实践、文化市场调查、会计模拟实验、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毕业实习。

(四)师资结构的差异

与之对应,应用型本科的教师队伍建设要做到:(1)“文化”方面要有老师开设人文素养通识课程,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2)“产业”方面要吸收文化产业精英加入教师队伍,具体实现方式有:选拔条件具备者加入文化产业相关的行业协会,申请并参与和文化产业相关的各类项目,提升双师型教师在队伍中的比例等。另外,還可以考虑聘请业内经验丰富的兼职老师授课,多渠道解决现有师资结构的不足。

相较而言,为其培养目标所决定,研究型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教师队伍理当以主要从事学术研究的专家学者为主。

三、文产专业建设的整体思考

(一)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和专业定位应符合地方经济发展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地处浙江嘉兴,在浙江省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大力发展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形成以八大万亿产业为支柱的产业体系[3]。而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指出: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出一批文化精品工程,培育一批文化龙头企业[4]。

因此,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不仅符合当前浙江省的经济发展需求,也与国家发展长三角的大计相吻合。在培养目标上,我们立足浙江,辐射长三角,以满足地方文化产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二)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应体现专业特色

就同济大学浙江学院而言,建筑专业历来是优势专业,同时也和文化产业相关,另外,本校珠宝系还设有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专业和工艺美术专业,也可以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携手打造专业特色。具体而言,可以在课程体系中合力打造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跨学科的特色专业课。

另外,学校所在地嘉兴的文化旅游业较富特色,这也是我们的独有资源。具体来说,可以寻求和相关的文化旅游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定点实践培养基地,以完善培养方案中的实践环节。在现有教师队伍中,也可以选拔人员进入本地的文化旅游行业协会、在相关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参与本地文化旅游行业建设的各类项目,在未来充实师资力量时,也可引进行业精英加入以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或聘为兼职的企业讲师,以综合性地完善本专业的师资结构。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http://www.moe.gov.cn/srcsite/A03/s181/201702/t20170217_296529.html

[2]  《北京大学本科教学计划文科卷》,http://www.dean.pku.edu.cn/web/download_down.php?type=down&id=132

[3]  《浙江省人民政府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http://leaders.people.com.cn/n1/2017/0122/c58278-29040893.html

[4]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http://www.gov.cn/zhengce/2019-12/01/content_5457442.htm

作者简介:陈祺(1979-),男,浙江嘉兴人,同济大学浙江学院讲师,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文化产业管理。

张迺英(1961-),女,上海人,同济大学浙江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文化产业管理。

钱伟(1989-),男,安徽芜湖人,同济大学浙江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文化产业管理和公共管理。

基金项目:同济大学浙江学院教改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文化产业管理新专业建设探索(项目编号:ZYJS19001)

猜你喜欢
专业建设应用型本科
岗位、证书、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方案设计改革研究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模块化教学改革探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引企进校实施项目教学新载体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