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服饰文化在幼儿园大班童装艺术主题课程的运用与实践》

2020-10-21 04:55吴静莹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服饰文化头饰服饰

吴静莹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我园地处泉州地区,泉州地区是闽南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核心区和闽南文化遗产的富集区,拥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其中,梳着“粗脚头”、身着“大裾衫”、耳佩“丁香钩”的蟳埔女是泉州地区的一道美丽风景线,蟳埔女的服饰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独树一帜的特色和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在泉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第二批)立项课题《童装艺术主题课程建构的研究》开展的过程中,我尝试将蟳埔女服饰之“美”融入幼儿园美术教学之中,利用挖掘“蟳埔女”服饰的文化底蕴对幼儿进行美的熏陶,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与民族自豪感。

一、欣赏美、感受美

1.挖掘蟳埔女服饰文化资源,引导幼儿初步了解蟳埔女服饰之美

泉州蟳埔女鲜艳的头饰和服饰是当地独特的文化名片,独具一格的民俗风情在福建省乃至全国是独一无二的,蟳埔女习俗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蟳埔女佩戴的鲜花头饰俗称为“髻花围”, 整个头饰色彩艳丽,吸引眼球,被人们称为“头顶上的花园”。蟳埔女的服饰俗称“大裾衫、阔脚裤”,被誉为“现代服饰中的奇葩”,在构图、色彩、造型、圖案设计等方面呈现出独特的民俗风情,组合造型美观、色彩协调,堪称奇而不俗、艳而有韵,是汉民族服饰中最具视觉冲击力的个性服饰。一套蟳埔女传统服饰,既体现了蟳埔当地的风土人情,也成为代代蟳埔女性勤劳奋斗的缩影。

为了让幼儿了解泉州蟳埔女服饰的服饰特点,学习蟳埔女吃苦耐劳的精神。我有针对性地开展以闽南服饰文化为媒介,以审美欣赏为核心,实现多元价值的美术课程内容。如开展“蟳埔女风采”“蟳埔女头饰”“蟳埔女耳饰”“蟳埔女的大裾衫”“蟳埔女的阔脚裤”等形式多样欣赏的活动。通过开展审美欣赏活动激发和加深对蟳埔女服饰文化的了解,激发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发展美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从而促进幼儿完整的审美心理结构的建构。

2.拓宽视野,获得美的体验

《指南》指出“和幼儿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所以我们要让幼儿在这多姿多彩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中去直接的体验,获得美的感受。首先,我们请家长利用空闲时间带领孩子去泉州市蟳埔村旅游参观,让幼儿身临其境,实地感受蟳埔风土人情,发现蟳埔女服饰的美,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其次,我们请家长收集蟳埔女服饰的相关照片和文字资料,张贴在主题墙上,摆放在区域里,供幼儿欣赏,让幼儿有如身临其境的感觉再次领略到了蟳埔女服饰的美,为以后的创作活动提供了更丰富的素材。

3.创设相应的环境,熏陶、感染和浸润幼儿的情感和心灵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在主题《蟳埔女服饰》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们努力创设与蟳埔女服饰相适应的环境,引发和支持幼儿与环境的互动。班级创设了“蟳埔女风情园”,展示各式色彩鲜艳的服饰、髻花围等照片,使幼儿领略品种繁多、独具特色的服饰,激发幼儿对家乡文化的认同。孩子们一下课,就喜欢围在主题墙的照片前,叽叽喳喳地交流他们的发现。教师在幼儿欣赏时做幼儿的支持者、引导者,鼓励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体验与感受。

二、表达美、创造美

1.活用蟳埔女服饰文化资源,开展主题系列化美术活动

《指南》指出 :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为了让幼儿了解闽南蟳埔女服饰的服饰特点,学习蟳埔女吃苦耐劳的精神。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在充分感受蟳埔女服饰独特的民俗风情的基础上,孩子们希望能用自己的双手表达对蟳埔女服饰的认识,于是我开展了《髻花围》《梳头梳圆圆》《孩子眼中的蟳埔女》《蟳埔女服装秀》《蟳埔女的阔脚裤》等一系列美术课题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欣赏、刮画、绘画、剪贴、制作等美术活动。例如:在欣赏“蟳埔女服饰”活动中,孩子们看了视频、图片,他们充分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展开想象:为什么蟳埔女的服装和我们不一样?头上戴的花很美?于是,孩子们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方法,了解到蟳埔女衣服的不同特征,通过对衣服造型的观察,孩子们发展出了分类比较的能力,最后用绘画的形式来描绘对于衣服不同部分不同样式的喜爱,即自由组合设计衣服,经历这个过程,他们的观察、感知变得更加细腻,表征水平有了新的提升,设计出的衣服更加丰富多彩。

又如:手工“髻花围”活动中,在欣赏“蟳埔女髻花围”图片这个环节时,孩子们对蟳埔女头上戴的发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问孩子们“你看到这些漂亮的髻花围,你想到了什么?你想用什么材料制作什么样的髻花围”以激发幼儿的想象。有的孩子说:“我想用花瓣来做髻花围, 髻花围上的花瓣,我要按照花瓣的形状的规律来排列。” 有的孩子说:“我想用超轻黏土来做髻花围,再用亮片和亮珠来装饰。”我为孩子们准备了未装饰的草帽及亮片、亮珠、贝壳、花瓣、超轻黏土等各种自然材料,他们用搓、贴、剪、揉等技能对这些材料进行组合、叠加、排序,对蟳埔女头饰进行立体装饰。孩子们在这个小型的“髻花围加工厂”中,自主思考,自由探索,不仅创作需求得到了满足,还会互相帮助,协商合作。

2.捕捉发挥幼儿潜能的活动评价方式,充分表达美、创造美。

(1)将美术作品作为欣赏对象,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

《纲要》指出:教师要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欣赏、相互交流。每次美术活动结束后,我都会用各种形式展示幼儿的作品,门框、主题墙、走廊画框,生活的角角落落都布满了幼儿的艺术创作。让每个孩子都来欣赏、来比较,把自己或是同伴的优点说出来,与同伴交流自己画中的故事。每当新作品展出时,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候,孩子们就会对周围的同伴骄傲地说: “瞧!这是我画的!”如:在绘画活动“蟳埔女服装秀”中,当幼儿看到主题墙上的美术作品时,有的说:“这幅画的蟳埔女的衣服上有各种鱼的图案,感觉蟳埔女生活在海边。”有的说:“这件蟳埔女的衣服的图案是对称的,颜色用红黄蓝三个颜色,很鲜艳!”每个孩子的作品,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不管是自己的评价,还是得到了其他幼儿的评价,在欣赏性的隐形评价中激发了幼儿的创作热情。

(2)美术教学活动与区域活动的有效融合,在审美中获得快乐

围绕蟳埔女主题活动,在区域活动时激发幼儿开展进一步的延续活动,例如在手工《髻花围》活动中,孩子们对给髻花围涂色、造型十分感兴趣,我把区域游戏进行规划整合,引导幼儿将各区域之间联合起来,将活动分为三步:美工区给髻花围的帽子涂色,巧手坊制作髻花围的花,作品完成后,送到表演区,让表演区的幼儿时装表演,孩子们戴着自己制作的髻花围头饰站在台上,心里充满了自豪感。幼儿在审美中获得了快乐,也在创作中得到了美的提升,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在美术活动中得到了情感的发挥和美的感受。

《闽南服饰文化在幼儿园大班童装艺术主题课程的运用与实践》的探索和研究还是初步的,还有很多值得深入挖掘和探讨的内容,我们会继续努力,不断深化和拓展服饰地域文化的内容和途径,为提升幼儿、教师和家长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自豪感而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服饰文化头饰服饰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猜朝代
云想衣裳花想容
广西瑶族服饰文化研究
头饰类恐龙
Wearing History
做自己个性本色 COCO薇服饰
“帽子展”
西班牙流行止痛头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