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2020-10-21 03:11何定珍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临床治疗妇产科

何定珍

【摘 要】目的:探析妇产科临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于我院2018年1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共计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中30例患者分到对照组,另外30例分到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西药抗生素治疗,将中药内服和外洗的方法应用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中。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方法治疗后,观察和分析患者的临床状况,并对相关数据进行详细的记录。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根据分析得知,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29/3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22/30):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在妇产科临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过程中,使用中药内服外洗的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对患者病情的控制和恢复有着积极作用,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妇产科;临床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11.3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編号】1002-8714(2020)05-0075-01

前言:在妇科临床中中慢性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主要是炎性反应引发的慢性疾病,同时与患者的生活习惯、生活卫生有着直接的联系。由于患者需要接受长时间治疗,其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临床中应该对治疗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减少患者的治疗期间,提高治疗效果。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部分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分析,采用随机分组对比的方法,探析妇产科临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具体报告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8年1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中,选取其中60例作为本次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到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中患者的年龄阶段处于21-55岁之间,年龄的平均值为(37.11±9.67)岁,本组患者的病程阶段处于1-11年之间,病程的平均值为(3.56±2.11)年。对照组患者的年龄阶段处于22-57岁之间,年龄的平均值为(37.96±10.12)岁,该组患者的病程阶段处于1-10年之间,病程的平均值为(3.95±2.53)年。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未发现明显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资料之间有明显的可比性。

1.2方法

将西药抗生素药物治疗的方法应用到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中。通过抗生素药物的使用对患者的炎性症状进行改善。治疗时悬着甲硝唑、左氧氟沙星药物治疗的方法,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药物的使用,使用时患者要严格按照医嘱服药,并控制好药物的服用剂量。同时可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对药物剂量进行适当的调整。

观察组则使用中药内服外洗的方法进行治疗,具体方法如下:首先,要合理的配置中药,选择15g丹参、15g川断、15g赤芍;20g败酱草、20g金银花、20g蒲公英、20g当归、20g枳壳;川楝子、元胡、厚朴各30g。其次,对配置好的中医药进行煎制,完成后服用,药物服用时控制好药物服用剂量,并且服用次数为2次/d[1]。与此同时,使用外中药外洗的方法进行治疗,将鸭拓草、紫花地丁、红藤、蒲公英以及败酱草等药物混合熬制,将煎制好的汤药采用灌注的方法进行外洗,在灌注的过程中要掌握好流程,需在患者排便后进行,该方法1次/d。若患者的临床症状较为严重,可在药物中加附子、三棱及莪术等药物。治疗10d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方法治疗后,统计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可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等级。显效:患者接受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或症状消失,且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有效:患者接受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一定的改善,病情逐渐好转。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未发生改变,且存在病情加重的趋势;(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无效)。另外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涉及的数据较多,需要采用统计学软件协助分析和处理,故使用SPSS 23.0软件完成数据的分析。计数资料使用百分百(%)进行描述,数据比较时使用卡方值X2检验;以(P<0.05)表示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共有2例,占据本组总人数的6.67%;对照组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共5例,占据本组总人数的16.67%;两组相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有效率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29/3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22/30):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的提升。然而人们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导致慢性盆腔炎的发生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2]。近几年,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促进了人们医疗水平和医疗及时的提升。临床中对于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多。然而在实际治疗的过程中,慢性比具有治愈低复发率高的特点,因此,多种治疗方法的治疗达不到理想效果。就慢性盆腔炎而言,其是妇产科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主要引发原因,与妇科炎症治疗效果不佳有着直接的关系,其主要临床表现有下腹坠痛、白带异常等。当前临床中对于慢性盆腔炎的治疗,常采用医药抗生素治疗的方法,虽然该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长期服药会产生耐药性,并且发生并发症的几率较大,对治疗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次研究表明,无论是治疗效果还是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使用中药内服外洗的方法进行治疗,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状况,还能够促进治疗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楚佳楠.慢性盆腔炎妇产科治疗效果的观察与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20):74+77.

章晓美. 慢性盆腔炎妇产科治疗效果的观察与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4):54+58.

猜你喜欢
慢性盆腔炎临床治疗妇产科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浅谈如何有效避免和处理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
超声在妇产科急诊疾病中的价值
护理持续质量改进在妇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4例临床分析
康妇炎胶囊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临床效果分析
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进展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