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部令人称赞的微纪录片除了需要注重镜头设计、后期制作,更需要有高质量的采访。创作者需要在短时间激发采访对象感情,与采访对象产生共情,以此提升作品主题深度。因此,采访的效果与采访的技巧直接相关。
关键词:微纪录片;采访对象;采访技巧
在以人物为主题或为讲述对象创作微纪录片时,创作者能否与采访对象有良好的沟通至关重要,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微纪录片的深度与可思考性。而面对采访对象时,采访的环境、采访对象的文化程度与表达欲望、采访者的问句设计等无一不让这一项工作充满变数。
如何将产生的变数变成作品当中的亮点,不光在于后期的精心编排与创作,更与采访者由浅入深,由深如心的交流有着重大关系,所以采访过程当中“能否走进采访对象的心”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针对微纪录片中的人物采访技巧进行研究阐述。
一.注重采访对象的心理
在创作纪录片时,一定会接触未曾了解、认识、相处过的人,所以采访对象的构成是极其复杂的。面对可能性格大相径庭的采访对象,采访者除了一定要详细做出前期计划、谨言慎行,更要注重采访者的心理状态与心理状态变化。
在大多数情况下,采访对象没有一定要接受采访的责任与义务。也就是说面对采访对象时,采访者需要为采访对象营造一定要回答的环境,提高其表达欲望,可与此同时切忌“急功近利”。人与人的交流,尤其是陌生人之间的交流、心灵层面的交流需要胆大心细。特定的时候可以通过采访对象下意识中表现出的肢体语言、神态语言决定采访是否继续进行。而面对采访对象不同的人生、生活时,一定的人文关怀和适度的心理安慰往往能够在采访当中事半功倍,令作品更有温度,使内容变得更加真实可靠,更能令观众产生共鸣,发人深思。
二.注重与采访对象的交流
在确定主题与采访内容后,需要与采访对象进行前期沟通。沟通的过程也相当于第一次相识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当中,对采访对象的性格,语言表达能力、欲望,对于问题的思考方式着重进行体会,以便第二次更改采访大纲,对采访问题的提问侧重性、难易程度、连续采访时间长短,以至于采访当中的提问顺序进行更适宜科学的编排。
表达精炼明确,简洁有效,对采访对象所答话题有一定引导性,适时把握采访方向,区分交流与采访。经典的语句与回答往往从无意间的交流中产生而非刻意的采访。在人力资源培训方面有一种专业的技术叫做“破冰”,其目的是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能够更好的合作完成某一项任务。我们可以借助其中的思考方式,先以采访者自身为主体努力达到“破冰”效果,所以在与采访对象的交流中交流不仅仅拘泥于采访主题,随着有效交流时间的增加,可以选择从交流状态自然过渡到采访状态。纪录片的采访镜头是稍纵即逝的,更需要果断抓取。
在采访过程当中,采访者不单单是提问者、倾听者,更应有自己的思考,对于采访对象提出的关于采访内容的建议,我们可以借鉴辩论当中的一种技巧——“受身”。通过语言表达,肯定对方观点的同时,将对方观点于己方观点结合,产生更具思考性的问题。
三.注重采访中的技巧
在采访当中,提问和回应都是一门讲求艺术性的学问。提问问题质量的高低往往决定节目的好坏,有深度的提问也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种效果不但提升节目本身质量,更能令觀众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回应采访对象不仅仅是赞同与肯定,更多了一种把控的意味。采访者通过对于采访对象的回应,不管是语言回应还是肢体动作回应,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采访对象的表达欲望,与此同时,如果面对采访对象对于提问本身理解不清晰,有效的回应也能够逐步使采访对象明确问题,做出回答。
在采访语言当中,提问一定要准确具体,找寻新提问角度刺激采访对象表达欲望。而对于采访当中的问句设计,经常会有这样几种典型的不具有具体性原则的提问。比如:“您能否谈一下自身的感受”“您是否遇到了困难?”“您的感觉如何?”,面对这种问题,采访对象的回答往往分为这样几种。有经验的采访对象会像之前的采访一样,照本宣科、泛泛而谈,或者说回答并非直击主题,面对问题;如果采访对象经验不够丰富,本来自身对于采访就有一种紧张的心态,可能会导致答非所问,词不达意,甚至是不能够正常接受采访。所以,对于提问当中的问句设计,既需要表达主题,明确任务,言简意赅,更需要直击要害,缩小采访对象回答范围并给予一定的发挥提升空间。而想要提出好的问题,细致入微的前期准备必不可少。
如果说采访当中的回应能够使采访双方“贴近”,那么在一定程度上,提问则是一个“远离”的过程。这种“远离”的过程并不与之前所说要与采访对象“贴近”矛盾,这种“远离”只是让采访对象在交谈或采访的过程当中保持适度的紧张,创造更好的采访环境。在采访当中还可能会遇到采访对象对于某些问题含糊其辞甚至闭口不提,对于这种情况,采访者既需要紧密追问、层层追问,又需要学会利用话题迂回得到想要的答案。
在各类采访当中都需要直接对话采访对象,并且都需要进行前期的话题策划、问句设计。但是,往往很多优秀作品当中的经典镜头、语言,都来自于无意间抓取的素材,这也就是所说的意想不到的意外收获。针对本文所提到的采访技巧,除了前期需要注重对方的心理,注重交流,注重采访技巧以外,更需要主动走进采访对象的内心世界,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感受他们生活当中的酸甜苦辣,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
微纪录片的采访对于采访者来说是一项十分考验“功力”的事情。想要做好采访,让采访对象愿意表达,采访者也得到自己想要的回答,甚至是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采访者需要有一定的相关专业基础素养,注重对于采访对象本身的关注,与此同时巧妙的运用技巧更能够使采访事半功倍,最终创作出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优秀作品。
作者简介:袁崧浩(1998.12)男,汉族,辽宁大连人,本科生在读,现就读于辽宁师范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