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
摘要:当下,学校体育教育面临“教师任务式教学、学生任务式学习”的“两难”困境,本文以《五步拳》教学为例,探讨项目化教学在武术教学中的运用,充分锻炼学生武术基本功、练习组合套路动作和攻防要领、培养拓展性自学和教学能力、研究创新性创编与表演,重构体育教学内容安排形式,寻求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突破。
关键词:五步拳;武术;项目化教学;“未来先生”;拓展性自学
一、当前《五步拳》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五步拳是优秀的中国武术拳种之一,是学习武术的初级必学套路,包含武术中最基本的弓、马、仆、虚、歇五种步法和拳、掌、勾三种手型及搂手、冲拳、按掌、穿掌、挑掌、架打、盖打等手法。通过五步拳的练习可以增进身体的协调能力,掌握动作衔接要领,提高动作质量,为进一步学习武术打下基础。
在现实的武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很认真地按照既定任务进行教学,学生也很努力地学习与训练,对《五步拳》组合套路动作有一定的掌握,但对武术基本手型、步法、腿法等动作名称和动作要领掌握不充分,对如何运用攻防技术和编排表演的目的性掌握不明确,导致盲目的、被动的学习《五步拳》组合套路动作而不具备拓展性自学的能力。
我们传统的武术教学方法还是先通过讲授技术动作结构过程,之后对动作的学习和反复练习达到学习目标。然而此种教学方式不能让教学与实践有效地结合。针对这种情况,运用项目化教学在武术教学中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项目化教学在《五步拳》教学中的实施
1.对项目化教学的理解
项目化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教师不再是教学中的主宰者,不再把现有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而是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因此,项目化教学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非常适用于以实践技能培养为主的职业学校的教学。采用项目化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协作和团队精神,在实践应用中学习,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内化程度。[1]
2.以《五步拳》教学为例,项目化教学的实施阶段
下面针对《五步拳》的教学内容与拓展性自学的能力,结合项目化教学方式,以《五步拳》教学为例,把项目化教学分为以下4个实施阶段。
第一个阶段,武术基本功大比拼。新授课前将学生分组并选出小组长,将武术基本手型、步法和腿法等基本功分成模块,给各组分配自学任务并要求在新授课堂中小组长作为“未来先生”教授其它组学生进行学习,组员作为示范团进行示范,体育教师在课堂中指导并监督学生完成武术基本功的初步学习过程。随后,体育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武术基本手型、步法和腿法相结合的动作形式,如“左前弓步右冲拳+左转90°成并步抱拳+撤步成左弓步两掌前推+右弹踢”的形式,激发学生在已知动作名称的情况下创新性学习与实践的能力。
第二个阶段,《五步拳》组合套路动作及攻防要领学习。体育教师首先以正确优美的连贯套路动作感染学生,激发学生“我很想学”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讲解示范法、预防和纠正错误法、积极性评价法、分层递进法、分组练习法等方法来让学生学习单个动作,并过渡到两个以上的组合动作和整套动作。以《五步拳》弓步冲拳动作为例,左脚向左迈出一步成左弓步即缩短与对方距离,同时左手平搂即抓对方胸前衣服并外旋手臂紧扣衣服防止对方格挡脱落,收回腰间即进一步拉近距离,同时冲右拳进攻对方。对于武术动作攻防要领的教学,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进学生对于动作要领的掌握程度。
第三个阶段,拓展性自学、教学能力的进一步培养。在已知套路动作单个动作名称情况下,让学生融合课堂所学知识与技术并通过探究性研究演练出套路动作。培养学生拓展性自学、教学的能力,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能夠通过视频自学、也能教授他人,不断强化自身能力。
第四个阶段,结合自身实际创新性创编与表演。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学生的潜能不断的挖掘中培养出来的,我们很多学生接触性学习过舞蹈、体操、健美操等项目,具备一定的基本素质。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运用所掌握的动作如“横叉、竖叉、侧手翻、侧空翻、鱼跃前滚翻”等进行个人和集体武术组合套路动作创新性创编与表演。在实践运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兴趣、团队凝聚力、自学能力、教学能力、创编能力和表演能力等。
三、项目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项目化教学在实际教学运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受传统思想影响较为严重,学生对体育教育认识不足,长此以往,学生们的体育技能不断弱化。项目化教学师资力量短缺,在体育教师队伍中,他们之间的文化知识和综合能力差异较大。有的具有较为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在体育技能方面显得能力不足,有的有较为丰富的体育经验,但是理论知识欠缺。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有的完全凭过往的自身经验,有的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及时发现问题,导致学生综合素质无法得到提高。参差不齐的师资力量就成为制约体育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2]
面对出现的问题,我们应积极分析,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法。完善课程设置,传统的课程设置已经无法满足高校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要,可以适当增加体育课程比重,每周至少设置 2次体育课,或者是“体育课+俱乐部”结合的方式。在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来选择能够引起他们学习兴趣的内容。同时加大体育教学基础设施的投入,建设室内体育馆,将室外活动和室内活动相结合,确保学生能够享受到持续的体育教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体育教师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自学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许耀增.项目化教学在武术公共选修课的探讨与反思[J].体育师友,2012(2):15-17.
[2]杨胜龙.大学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教育理论研究·第10辑(问题研究),2019: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