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璐
摘要:本文提出了传统采购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与供应商的关系竞争大于合作;采购流程环节多、周期长、效率低;库存量大,管理成本高等。在此基础上,对经济新常态下基于供应链的采购策略优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采购策略;供应链管理;采购管理
目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运行已经进入到了结构性调整的新阶段,经济新常态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面临着诸多挑战,也存在着很多机遇。采购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开展的重要环节及前提条件,且在企业产品的成本结构中,采购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平均达50%到70%,采购环节的成本控制在很大程度影响着企业的整体经营效益。在经济新常态下,企业的采购策略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激烈的市场竞争使企业面临着缩短交货周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以及改进服务等多方面的压力,迫使企业必须要采购环节采取更有效的策略以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本文基于供应链原理,就企业在经济新常态下的采购策略进行一些探讨。
1.企业传统采购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1与供应商的关系竞争大于合作
在企业传统的采购管理模式中,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独立的交易型关系,企业的采购活动更多的是围绕供货价格来进行,双方的竞争关系大于合作关系。在这种模式下,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基本没有信息的沟通与共享,也没有建立有效协调机制。由于供货价格是双方开展交易活动的核心,一般企业会“货比三家”,采取寻找多个供应商分而治之的方式来迫使供应商在价格上让步,这使得企业与供应商之间更多的是一种短期的合作关系,本质上双方是一种“零和”的竞争关系,这使得企业在物资采购的质量和交货期等方面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1.2采购流程环节多、周期长、效率低
在企业传统的采购管理模式中,为了降低采购环节的风险,采购流程往往需要经过多个职能部门的审批才能完成,由此也造成了企业在采购流程中存在两方面的不足,一是采购审批环节多造成采购效率的低下。如一个采购指令的下达,要经过采购部门、财务部门、成本控制部门、质量管理部门等多个职能部门的审批,才能最终进入实施阶段;二是采购流程中的不增值环节较多,除审批程序外,企业的采购流程还包括合同签订、入库检验等许多不增值环节,虽然这些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确保采购活动的正常进行,但也造成了企业采购周期变长、效率不高的问题。
1.3库存量大,管理成本高
基于供求关系的影响,传统的采购管理模式中,采购方与供应商各自为政,都要保持相当数量的库存,以此来应对价格波动的影响,确保企业生产的正常与稳定。但大量库存的存在,一方面占用了企业大量的流动资金,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而从供应链的角度来说,下游企业需求的一点变动,供应链的上游企业往往会成倍的增加库存,这无疑降低了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
2.基于供应链的采购策略优化
2.1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在经济新常态下,传统企业采购管理模式下的供应关系已经难以适应竞争日趋激烈、产品需求日益多样化的市场环境。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供应商的综合实力、表现对于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大,企业在产品质量、库存水平以及产品设计、生产、交付等诸多方面与供应商息息相关。与企业关键物资的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发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企业与供应商不再是那种“零和”的竞争关系,而是一种“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这种关系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供应商的数量减少且在地理位置上尽可能的靠近;二是双方建立一种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而不是短期的交易对象;三是合作双方有着共同的目标,且相互信任,能够共同承担风险并进行全方位的配合。
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可以通过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公开价格与成本构成,缩短供应周期,提高供应的灵活性,从而降低企业原材料、零部件的库存水平,降低管理费用,加快资金周转。在产品质量方面,通过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企业减少了供应商数量,可以参与到供应商的生产组织过程与质量控制环节,能够有效实现采购产品的全过程质量控制,进而减少一些产品检验过程,有利于提高采购过程的整体效率。
2.2采购流程增值的最大化
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借助于信息化技术,可以使管理流程自动化,降低采购成本。由于供应链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下游企业可借助信息化技术,帮助上游供应商完善成本结构,完善供货质量,提高供货效率来实现自己降低成本、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制造质量、缩短交货期等目标。
供应链模式下的采购流程,可以去除一些不增值的审核程序。如利用计算机和自动化控制技术来减少内部审核环节,使一些不增值的采购审批环节由计算机来取代,从而简化采购审批程序,提高采购效率。利用信息化技术,企业下达采购指令可以实现自动化管理,不需要再进行书面通知,从而大大降低了协调成本和信息成本,并且可以有效减少由于员工失职所引起的损失。
2.3实行精益化库存管理
库存存在的客观原因是应付各种各样的不確定性,保持供应链系统的正常性和稳定性。库存管理始终是企业生产经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价值链实行增值的重要环节。在供应链管理中,库存管理水平成为制约供应链性能的关键环节。因此,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库存管理模型的建立和优化是制定采购策略必须考虑的重大问题之一。传统的采购模式下,采购就是补充库存,以保障企业生产的正常运行,带来的结果往往是库存积压和资金占用,这在竞争越来越加剧的情况下,显然不利于企业经营。供应链采购的库存策略应该凭借与供应商的“无缝”合作关系,借助于一系列的技术和方法,将各种物料的需求与产品的需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各种计划的编制由计算机来完成,力求使得库存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达到最少。
3.结束语
在经济新常态下,市场竞争已经不仅仅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企业生产经营所涉及的整个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企业采购策略的制定,应是基于整个供应链高效协同、无缝连接的考虑与设计,供应商角色的转变、采购流程的优化以及库存管理方式的改变,无疑是企业提高采购能力与管理水平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婧华,董毅明,赵槿.现代物流采购技术相关策略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20(01):33-34.
[2]王宇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管理研究[J].中国商论,2019(21):114-115.
[3]郭力.战略采购的实施策略研究[J].经贸实践,2018(24):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