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杰
摘要:备课能够让教师找到最为合适的教学方式,从而构建良好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率。备课不仅是教师的基本功,也是对教师教学观的一种体现,其质量的好坏,更是关系着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高质量的备课能够提高教学的质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必须要重视备课环节,并为之付出精力和时间,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初中物理;备课;教学
常言道:“有备而来,有备无患”,高质量的备课与普通备课所带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根据现代教学理论来说,高质量的备课是进行有效的查找,分析,从而构建教学方案的一个过程,更是点评、检验、选择高质量教学方案的过程。因此,高质量的备课不仅是整个教学中的关键设计,更关系到课堂教学是否具有实效性,也代表着教师的心血,时间,精力,创新,更体现出了教师的教师观。所以,初中物理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了解教材内容,结合与物理教学相关的资源,选择最为合适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
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所以,教师在进行备课时,首先需要考虑的也应该是学生。如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各个方面。当教师对这些有一定的了解后,才能明确备课阶段需要准备什么素材,要教给学生什么知识,如何教学生,如何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该怎样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等等,都是教师在备课阶段需要考虑的问题[1]。总而言之,教师在备课阶段,不仅要思考运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教学生,还要思考如何才能较好学生,教会学生。
例如:《运动的描述》这课时,学生一般对生活中的物体运动都是比较熟悉的,但在描述物体时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因此会导致许多同学感受疑惑。若是教师能将此话题导入到课堂教学中,定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积极性。另外,也能让学生非常容易便能理解为什么要有参照物,以此来了解引用参照物的作用。通过教学例子,能让学生发现不同物体在运动时所具备的共同特点,便是根据参照物位置的改变,在多样化的运动中找出机械运动的概念。最后,再让学生了解到物体是否运动的方式是依照物体的参照物的位置变化而分析出来的。
二、充分挖掘教材、了解教材
初中物理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必须要严格按照教学内容进行授课。正所谓“课本课本,一课之本”,这句话想表达的意思就是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必须要对教材内容一清二楚。并且在备课时,还要抓住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兴趣点,并将教材中的重点知识进行标注,在授课过程中着重为学生讲解。这些重难点知识一般都是学生无法理解,学习过程中比较吃力的部分。所以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想实现理想中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便需要教师深入地了解教材,吃透教材。
例如:《熔化和凝固》这课,这节课的重点知识便是让学生了解熔化、凝固以及熔点的概念。但课本中的难点确是熔解过程中吸热、温度和溶解的关系,其主要内容是想让学生通过实验弄懂熔解过程的规律[2]。另外,备课还需要将知识点进行整合,重新组织教材,将教材中的知识点细致化,简单化,这样才能帮助学生降低学习的难度。被教师梳理整合过的知识更利于学生学习。所以,教师在进行整合教材时,需要对其进行分类,进行系统化的归纳,让一些繁琐、分散的知识变得更有条理性。
三、准备与物理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源
只要是能够实现物理课程目标的所有资源都可以是物理教学资源,如教师、学生、课本等。为了能够调动学生的物理学习积极性和教学的效率,教师在备课时,需要积极运用以下教学资源。
其一,媒体资源。此类资源可以是图片、视频、电脑、电视、报纸等。这类资源具有形象有趣,快速方便等优势,可以在物理教学中成为较好的教学元素,巧妙地结合这些资源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的质量,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其二,生活资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教学中融入生活资源,也非常的容易,生活中有大量的物理概念,这些生活现象中有着极其丰富的物理知识,只要教师在课堂中能够巧妙地运用,必能活跃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物理学习。
其三,人力資源。首先教师需要担负起引导者的身份,不断地优化自身的专业能力和道德素质,积极带领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另外,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将课堂归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进而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四、注重教学方式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需要积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根据教学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想要实现既定的教学任务便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让学生回归到课本中,减轻学生不必要的压力。在新课改的要求中,明确提出了要让学生了解、掌握基础的书本知识;其次,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是首要目标,也是让学生能够学会、学好物理的基础[3]。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这是什么”,还要让学生清楚的知道“为什么”;最后,便是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索、思维分析、学以致用的能力。所以,教师还需要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式,在教师的演示下让学生能够学会自主研究、主动探索的方法。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领域也随之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更应当跟紧改革的脚步,与时俱进,积极创新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制度符合当代学生的教学方案,这样才能推动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发展,提高教学效果。因此,高质量的备课是不可缺少的,而且教师还需要再此基础上,再次创新,这样才能使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杜信.初中物理课备课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8):242-242.
[2]孙玥,邓妍.基于“多版本教材整合”的初中物理备课策略——以“光的反射”为例[J].中学物理,2019(16):59-61.
[3]成耀峰.打造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体会[J].甘肃教育,2017(07):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