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突发事件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探索与研究

2020-10-21 03:54刘瑾
神州·下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摘要: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时,思政作为一项具有思想引导和行为规范功能的教育活动,在疏导学生负面情绪的同时,也应针对教育环境的变化调整指导方向,帮助学生形成应对突发事件正确的态度,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为此,本文分析重大突发事件为思政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针对思政教育实际情况,提出重大突发事件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旨在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重大突发事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引言

面对重大突发事件,处在不同环境中且具备不同承受能力的人们,有着不同的应对措施及反应。而对于高校而言,如何在重大突发事件背景下有序开展思政教育,发挥思政教育的先进性,帮助当代青年学生形成理性的态度,以及积极向上的心态,在社会中形成表率作用。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有着十分必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重大突发事件为思政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重大突发事件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带来的挑战

重大突发事件主要是指社会中出现的不在人们预料之内,且对人们正常生产和生活带来较大影响的事件。这种事件存在一定程度的偶然性和突发性,人们在应对和解决这类事件时,所展现出的品质,不但可侧方位的映射出人们的素养和品位,该能够将人们人性更加真实的一面暴露出来。这些事件在社会中造成的巨大影响,会对处在社会环境中的大学生群体造成思想和价值观方面的冲击,同时也在事件的体验和解决中,使学生不断积累生活经验,提升应对和分辨能力,促进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发展。具体而言,由于重大突发事件会在短时间内形成大范围的影响,在信息流通速度飞快的时代,学生在感官上不断受到冲击,会对部分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造成心理的压力,严重者产生恐慌和不安,最终影响学生心理状态。如果重大突发事件持续时间较长,就会使学生在性格和人格方面发生扭曲,为大学生价值观和思政教育带来一定的困难。

(二)重大突发事件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带来的契机

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不但是思政教育的重要案例,还是学生完成知识内化的关键节点。在大学生学习思政理论和知识时,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需要时间的作用,并在实践中通过对某种观念和理论的认知,完成对知识的合理应用。在当代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所接受的思政理论积累一定的量,就会产生质的改变。而量到质的转变需要重要的时间节点,这种对于节点的把握,成为学生获得更好学习成果的关键。而重大突发事件的出现符合这一教育节点,主要是因为重大突发事件的出现会引发学生情绪上的变化,使学生对生活和生命做出深刻的思索。同时,媒体上对于事件的报道,会伴随着诸多的价值观教育,会对学生思想层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面对这一教育契机,如果思政教师能够发挥自身引导作用,纠正学生看待事件和问题的态度,增加学生社会化的程度。不但利于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还能解决学生在思想和行为方面的不足之处,对学生思想升华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大学生思政教育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方面存在的不足

(一)思政教育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组织力不足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复杂性的教育活动,不但需要教学资源和技术的支撑,还需要教师和教育部门的配合和协调,更好的发挥思政教育在思想引导和行为指引方面的优化作用。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的背景下,思政教育活动需要进行统筹规划,并调整思想引导方向,完成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但是由于受到教育资源和条件的限制,思政教育在事件发生关键节点的引导,普遍会出现主题不清和流于形式的问题,使所产生的教育效果达不到预期。另外,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各大院校重视程度不足,还停留在事件演习和培训等方面,使事件真实发生时,不能尽快的采取有效措施。不但影响思政教育效果,还会对学生造成思想和精神层面的影响,导致思政教育无法技术发挥其教育效益。

(二)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时思政教学方法不当

从思政教育发展路径来看,在不同时代背景下思政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当前出现重大突发事件的背景下,高校应及时采用应急教育手段,将思政纳入到教育体系中,减少事件对正常教学活动的影响。但就实际情况而言,各大院校针对学生开展的价值观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等还存在着滞后性。在思政课堂中应用的案例还过于陈旧,学生在面对不同突发事件时还不能及时的采用应对措施,思政教育的引导效果甚微。同时,部分教师缺少对于重大事件的认知,采用单一理论讲解的方法,使得课堂内容过于枯燥陈旧,学生很难获得认同感,学习兴趣日益低下,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重大突发事件下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对策

(一)以问题为导向,疏导学生在重大突发事件中出现的负面情绪

在重大突发事件真实发生的背景下,作为社会中最為活跃群体的大学生,容易出现时正确思想和意识形态的教育,以及对自身安全和健康的担忧,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针对学生出现的这种变化,高校思政教育应大力弘扬社会主旋律,对学生开展心理疏导和思想教育,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和心理承受力。首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师应在思政课堂中加强对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向学生介绍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并以此为目标不断提升自我和完善自我。特别是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的阶段,要结合事件发展的情况,以及学生思想和心理出现的问题,可利用事件中出现的真实故事和案例,为学生树立榜样和示范,巩固学生思想意识,促进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实践。其次,要主动疏导学生负面情绪,化解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的重要阶段,思政教育不但要做好心理疏导,有效控制社会的舆论。还有为学生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使学生在环境的影响下形成健康的思想观念和情感。教师应在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情绪,并利用网络或社交软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变化,保持与学生的良好沟通,以便于在学生出现问题时及时的疏导。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更好的辨别社会中出现的舆论和信息,并教育学生不做谣言的传播者,保持清晰的头脑和理智的态度,与社会正能量一同,帮助更多人群度过难关。

(二)把握教育时机,循序渐进开展预防教育

针对重大突发事件发生的不同时期,高校思政教育应抓住教育时机,开展不同阶段的预防教育,减少事件对学生思想和心理产生的影响。第一,在事件潜伏阶段,面对重大突发事件,高校应建立应急预案,并在预案实施之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心理疏导、思想引领、道德提升等等措施,增强当代学生的抗压能力,使学生具有在充足准备和知识储备的情况下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第二,在重大突发事件爆发时期,由于事件的发生会对学生情绪产生不同程度影响,因此在开展思政教育时可针对不同专业和学习情况学生进行分层引导。对于留校学生给予生活上的关心的照顾,解决学生的基础生活和学习问题。对于在家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学生,教师应在完成网课学习任务外,还应重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保障学生自学的进度,并使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正确的价值理念,以及应对紧急事件的应对和处置能力。第三,在事件发生的后期,教师应加强对事件的总结,并对出现的问题作出整理,形成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经验。还应与其他教师展开交流和讨论,探索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思政教育创新对策,保障思政教育的高效性。另外,在课堂中,教师应以事件中具有突出表现的人物作为榜样,向学生传递爱国精神、无私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增加思政教学的感染力,实现在不同时期都能发挥不同的教育成效,促进大学生思想和心理的健康成长。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重大突发事件的背景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应以情绪疏导为切入点,不但激发学生自我完善的内在动力,还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指导学生在思想、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方面形成认同,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同时,针对事件发生的不同阶段,以及学生出现的不同问题,应实施分层指导和教育,將思政教育融入到事件发生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减少突发事件对学生的影响,促进学生在不同层面上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金桥.做好重大突发事件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思政工作为例[J].理论建设,2020,36(02):10-15.

[2]罗亮.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重大疫情应急管理能力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2020(03):107-111.

[3]刘伟亮,谢红.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探析[J].理论建设,2020,36(01):11-14.

[4]赫金玲,于占元,陈志娟.探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模式[J].价值工程,2011,30(03):244-245.

作者简介:刘瑾(1987.01-)男,民族:汉族,籍贯:河南安阳,职称:助教,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