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寅 徐池 李利
摘 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稳步推进,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人数持续增加,留学生的教育质量问题受到更多关注。由于存在教育背景的差异,在“天线与电波传播”课程汉语教学中,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不利于留学生接受和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因此,要从授课内容、方式运用、实践教学三个方面改进课程教学形式,以此来增强留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天线与电波传播;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05-0121-03
Abstract: With the steady advancement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the number of foreign students coming to China from the countries along the route has continued to increase, and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has received more attention. Due to the differences in educational backgrounds, in the Chinese teaching of the "Antenna and Radio Wave Propagation”, the traditional form of teaching organization is not conducive to foreign students in understanding and receiving abstract knowledge which is due to differences in educational background. Therefore, we should improve teaching form from three aspects of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practical, so as to enhancing foreign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Keywords: foreign students in China; Antenna and Radio Wave Propagation; Chinese teaching
引言
根據《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7)》的数据显示,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来华留学生人数已经达到20.8万人,较上一年度增长近13.6%,留学生的教育质量也成为衡量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1]然而,由于各个国家之间教育背景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以及留学生汉语言运用中表现出的不同适应性,给“天线与电波传播”课程汉语教学带来新的挑战。
本文针对我院“天线与电波传播”课程汉语教学班次实际,结合留学生教育特点,分析教育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改进的对策措施,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检验效果,为相关课程的汉语言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一、教育背景和语言环境差异给课程教学带来的挑战
(一)基础知识储备不足对课程教学的影响
在我院学习的通信指挥专业本科留学生主要来自于“一带一路”沿线的中亚五国,与国内同年龄段学生相比较,这部分留学生的数学和物理基础知识储备明显不够,运用所学理论对各种问题和现象进行抽象、建模、推理、分析等能力较弱。然而,天线与电波传播课程一方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教学中经常涉及到公式、定理的推导,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另一方面,课程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需要学生能够将讲授的理论知识与具体应用结合起来,通过分析装备的性能特点,制定更加合理的操作使用规则。[2]
(二)汉语运用水平不高对课程教学的影响
中亚各国都有自己的母语,如哈萨克语、乌兹别克语、塔吉克语等等,并且这些国家都是以本民族的语言作为官方语言,导致来华留学生母语类型多样。[3]虽然来华留学生出国前都进行了汉语培训,并通过了相应等级的汉语考试,但是其汉语运用水平还无法完全满足专业课程学习的要求。比如,他们在学习专业术语、定义或者概念时,通常是把中文意思先转换成本国语言,然后再加以理解、记忆,这种学习方式效率比较低,尤其是上课时很难跟上教师的思路和进度,导致前面的跟不上,后面的听不懂,逐渐失去学习的积极性。
(三)授课方式的差异性对课程教学的影响
虽然中亚国家和我国的高等教育早期都同出于“苏联模式”,但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各个国家都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教育改革,如今各国在教育体系建设、教学方法运用、人才培养方式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比如,来华留学生感到,“典型天线介绍”“电波传播应用”等章节的学习比较轻松,课堂上学生和教师的互动积极,教育效果比较理想;而偏重基础理论的“天线电参数”“方向性分析”等内容的学习就很难活跃起来,课堂气氛相对沉闷,课堂上学生主要以抄笔记为主。[4]
二、改进课程教学的基本措施
为有效解决我院来华留学生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结合“天线与电波传播”课程教学大纲要求,本文从授课内容安排、教学方式手段、实践教学设置三个方面对课程教学设计进行改进。
(一)授课内容安排全面考虑来华留学生受教水平差异
1. 注重基础知识“查漏补缺”
“天线与电波传播”课程涉及到很多指标参数,如输入阻抗、方向函数、增益等等,正确理解这些基本概念是把握和运用天线与电波传播理论、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根本前提,因此,将以往课程教学大纲中弱化的基础知识、定理部分在来华留学生课程教学大纲中增加一定的学时。特别是一些课程教学中涉及到的、而留学生却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及时进行补充讲解,帮助留学生更好理解理论知识。[5]
2. 注重章节内容“前后衔接”
“天线与电波传播”课程知识点前后具有关联性,以“二元阵的方向性”这一节内容为例,它在整个天线知识部分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需要以前面学习的天线基本电参数和对称振子知识为基础,后续又能够为分析、研究具体天线阵列的方向特性提供基本方法和思路。学生只有学好了课程前面章节的内容,才能更好地掌握后续部分的知识要点。因此,在每堂课的教学设计中都提高了前续知识要点回顾与复习所占比例,通过知识点衔接、重现、对应,帮助留学生梳理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建立起知识体系框架。[6]
(二)教学方式手段充分适应来华留学生接受知识特点
1. 丰富理论知识呈现形式
针对课程教学中留学生反映比较难理解的定义、特性、推导等物理概念和复杂的数学理论,制作相关课程动画40个、收集实物图片330张、推出MOOC视频12期,充分运用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生动、形象地帮助留学生建立抽象概念的直观模型。比如,在讲解归纳阵因子方向特性的变化规律时,由于涉及馈电电流幅度比m、馈电相位差ξ、阵元间距d等多个参数,而每一个参数变化都会引起方向图的改变,死记硬背这些变化特性容易产生混淆,这时,使用图形和动画相结合的方式呈现方向图,如图1所示,当馈电电流幅度比m和馈电相位差ξ的值确定时,让阵元间距d的数值从λ逐渐增大,看方向图的变化情况。留学生经过细心观察,自己很快就总结得出了“随着阵元间距d增大,方向图波瓣个数逐渐增多”的规律,这种呈现形式有效加深了他们对抽象特性的认识和理解。[7]
2. 调整讲授内容难易程度
天线与电波传播课程知识点在日常生活中均有实际的应用体现,因此,针对来华留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在课程总体设计上更加偏重应用性知识的讲解,调整后的课程知识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一些定理、规律要求留学生只需要理解掌握它的物理含义即可,其复杂的数学推导过程不作为硬性考核内容,同时,讲解知识点时充分结合身边的生活实例,比如基站天线、广播天线、卫星电视天线等等,激发留学生学习课程知识的兴趣。
(三)实践教学设置着重满足来华留学生实际应用需求
1. 突出实验教学“举一反三”
适度增加教学实验的课时安排,调整后占总课时的20%。以基本实验内容为基础,教师提出更深层次问题,组织学生分头讨论、构思实验设计、展开实验流程、汇报实验结果,最后,由教师评价整体情况、总结补充知识点,让留学生开展更多探索性实验。通过这样的方式充分发挥留学生思维活跃的优势,使不同国家留学生之间碰撞出思想火花,有利于培养扎实的专业精神。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发现留学生交流讨论逐渐增多,教学效果明显改善。[8]
2. 突出实践教学“融会贯通”
将实践性教学纳入“天线与电波传播”课程总体设计中,把“天线”相关实践学习内容融入以通信系统应用认知为核心的专业实习中,实习期间由任课教师带领留学生走进专业实习基地,参观各型天线系统,实地讲解不同系统的原理和组成。同时,让留学生对照不同功能、类型的天线设备,结合课堂上讲授过的知识点,分析设备特性及应用场景,完成课程实习报告,加深对不同天线性能特点的认识理解,拓展知识面,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9]
三、新的课程教学模式取得的成效
課程教学改进后,大部分留学生能够适应教师的授课形式,跟上学习进度,平均成绩稳步提高。对于一些感兴趣的授课内容,留学生不仅讨论发言十分积极,而且还在课后自己查阅资料,主动向教师提出问题,学习主动性明显增强。课程满意度测评的好评率也逐渐提高,特别是在进行本科毕业设计题目选择时,与“天线”或者“电波传播”相关领域的研究课题成为留学生选择的热点。
四、结束语
本文结合“天线与电波传播”课程汉语教学实际,深入分析了来华留学生教育背景差异给课程教学产生的影响,并从授课内容、教学方式、实践教学三个方面提出改进课程教学的具体措施,实践表明,该教学办法的采用,提高了留学生对课程教学的适应程度,提升了教和学的效率,为留学生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王辉耀,苗绿.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7)No.6[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146-173.
[2]孟银阔.《天线与电波传播》课程的教学探索[J].高等教育在线,2013(748):151.
[3]吴菁华,张志忠.农学类来华留学生特点分析及课程建设[J].南方农业,2017,11(1):77-80.
[4]高书芳,张超.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的物理基础课程教学研究[J].西部皮革,2018(5):108-109.
[5]王融,熊智,许睿,等.差异背景下来华留学生“电路”课程教学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7,39(6):17-20.
[6]袁家德,许志猛.“射频电路与天线”课程教学的思考[J].高教学刊,2016(16):68-69.
[7]于臻,冉小英.《天线与电波传播》课程教学实践探讨[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9(6):118-120.
[8]费学宁,李光旻,周建国.建筑类工科院校留学生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大学物理为例[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8(3):22-25.
[9]苏钢,刘建,程文青.对来华留学生通信工程本科专业认知实习的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13,31(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