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野下动物行为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

2020-10-21 06:38魏智清尹晓雯辛国省
高教学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课程思政

魏智清 尹晓雯 辛国省

摘  要:以弘扬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为价值引领,把竞争意识、环境教育、安全教育、挫折教育、审美教育、情感教育、爱的教育、人口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创造发明教育、探索精神、雷锋精神、团队精神、家国情怀和文化传承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机地融合到动物行为学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之中,在动物行为学知识传授和能力提升过程中,达成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动物行为学;立德树人;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05-0112-03

Abstract: Guided by the value of promoting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building a beautiful China, the educational and teaching practice activities of ethology are combined with a seri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tents, including competition consciousness,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safety education, frustration education, aesthetic education, emotional education, love education, population educ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ducation, creative and inventive education, exploratory spirit, Lei Feng spirit, team spirit, devotion to family and country, as well as cultural inheritance. In the process of imparting ethological knowledge and improving students' abilities, moral education has also been realized.

Keywords: ethology; mo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動物行为学课程是作者所在大学生物科学(教师教育)专业开设的专业选修课,也是面向全校大学生的通识教育选修课。通过动物行为学的教学,要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动物与自然的关系、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因此确立了“弘扬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价值导向,在此基础上做好本课程的知识传授和能力提升,达到课程育人的目的。

一、立德树人视野下动物行为学课程中的思政资源探析

(一)生态文明理念的价值引领

课堂既是知识传授的舞台,更是价值引领的阵地。坚持立德树人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高德毅认为[1],课程思政既要注重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又要注重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有效地促进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融通。

生态文明是我国“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的重要方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动物行为学教学中引入与生态文明密切相关的保护行为学的内容[2]。同时,基于动物福利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在大纲修订时新加的内容“动物的异常行为和动物福利”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敬畏自然,敬畏生命;唤起学生保护动物、保护自然的意识,为同学们未来步入社会、投入到祖国建设的征途中弘扬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定下基调。

(二)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动物行为学教学大纲的修订与实施

梳理动物行为学课程各章节中蕴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并将这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教学理念融入新的教学大纲中,作为课程教学目标的有机组成。

在动物行为学教学大纲的“课程教学目的”部分,增加了与课程思政相关的目的,即“在动物行为学课程教学中,潜移默化的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培育学生敏于观察,勤于思考,善于综合,勇于创新的精神,引导学生增强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意识,明确弘扬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历史担当;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强化创新意识、科学素养、人文情怀的教育,实现‘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的同步提升。”

在动物行为学教学大纲的“教学基本要求”部分,增加了与课程思政相关的教学要求,即“明确‘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基本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融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统一。”

在动物行为学教学大纲的“教学方法与主要教学环节”部分,增加了与课程思政相关的教学方法,即“发挥动物行为学案例教学的优势,选取能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案例,整合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也增加了与课程思政相关的实践教学环节,即结合课堂学习,在课外通过对校园、动物园、农场、养殖场、社区、家庭中的各种动物的行为进行观察或观看电视、电影或网络等媒体中的动物行为视频,写出动物行为观察日记,并制作所观察到的某种动物的行为谱PPT,由此理论联系实际,拓展学生在应用行为学和保护行为学等领域的知识面,为生态文明建设储备知识和技能。

在动物行为学教学大纲的“课程内容及学时安排”部分,增加了与课程思政相关的“思政目标”。各章思政目标如下:

第一章 绪论 [思政目标]弘扬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价值引领,根植信念,润物无声。第二章 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思政目标]自然选择,生存之道,生命教育,个体学习,文化传承(社会学习),创新精神。第三章 维持生存的一般行为 [思政目标]竞争意识,环境教育,安全教育,挫折教育,美学教育(审美教育),情感教育,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第四章 动物的繁殖行为 [思政目标]审美教育(动物之美,两性之美,自然之美),爱的教育,人口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从动物母性到人类母爱(母爱教育)。第五章 动物的通讯 [思政目标]仿生学应用,创造发明教育,情感教育,文化传承。第六章 动物的社群行为 [思政目标]集体主义,团队精神,家国情怀,领土安全,雷锋精神,利他主义,人文关怀,情感教育,爱的教育。第七章 动物的异常行为和动物福利 [思政目标] 善待动物,敬畏自然,敬畏生命。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包括自然中的动物。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动物福利的实践意义。第八章 动物行为的生物学机制 [思政目标]科学探索,创新精神。

在动物行为学教学大纲的“课程考核方式”部分,增加了与课程思政相关的考核内容。在过程性考核环节中布置相关作业如“简述几位著名动物行为学家的事迹”“写出能准确描述防御行为的成语、俗语、歇后语或诗词”等, 而在期末考试试卷中与课程思政教育相关的内容也占一定比例。

(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融入

以动物的“繁殖行为”为例,本章内容分为“求偶行为”“婚配制度”和“亲代抚育”三个部分。在这一章教学的开篇,以邮票中的动物为引子,介绍2002年中国鸟系列中的黄腹角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贺兰山红尾鸲(近危物种)、2016年黄永玉设计的“丙申年”生肖猴票(“福寿双至”,寓意“合家欢乐”,体现“二胎”政策)和2019年韩美林设计的“己亥年”猪年邮票(“五福齐聚”)。分别展示了黄腹角雉的雄性特征(“求偶行为”)、贺兰山红尾鸲的“一雄一雌制”(“婚配制度”)、以及猴和猪的“亲代抚育”。同学们在邮票中既看到了动物之美、艺术之美(审美教育),又领悟了“繁殖行为”的几个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体会到爱的传承,人口繁衍与可持续发展的密切关系(爱的教育、人口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得成比目何辞死,愿做鸳鸯不羡仙”“琴瑟和鸣”“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双宿双飞”,这些诗句、成语恰如其分地用于动物的“求偶行为”“婚配制度”的教学中,既表现了动物之爱、两性之美,又体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又譬如,在动物的护体行为教学中,观看“动物疗伤”短片后,视频中几种动物自我治病的案例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红疣猴在取食含苯酚的植物后,又去找寻并食用木炭以去毒;鹦鹉则吃粘土以排解食物中的单宁、奎宁等有毒物质;而黑猩猩在清晨空腹采食某种植物叶片,以其粗糙且毛茸茸的形态粘附肠道中的寄生虫以驱除之。在课堂讨论中,老师提问“在中医药发展史中有哪些发现发明药物的故事?”,同学们自然就提到了“神农尝百草”的神话和曲焕章发明云南白药的故事,也有同学提出,屠呦呦当年正是受葛洪著《肘后备急方》中的几句话触发了她的灵感,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后来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同学们也想到了通过悉心观察动物的行为,拜动物为师,效法自然也是人类创造发明的灵感之源。而屠呦呦的事迹也印证了文化传承和探索创新在推动中医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动物行为学教学中,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特定的动物行为,也使他们领略了中国人民亲近自然、认识自然、热爱自然而创造的优秀文化,感受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力量。

(四)动物行为学发展史与科学家的探索精神的传承

在动物行为学教学中,适时介绍动物行为学家的事迹,了解他们探索科学的过程和追求真理的历程,来引导和教育学生传承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同学们在完成“简述几位著名动物行为学家的事迹”的作业时,通过阅读文献,同学们了解到动物行为学发展史离不开许许多多科學家的不断探索和不懈追求。以动物的学习行为的研究历史为例,动物的学习行为中的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印记学习、顿悟学习和制造并使用工具等行为的相关研究,涉及许多著名科学家的故事[3]。例如,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也称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最早是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阐明的,他于1904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美国动物心理学家桑代克是第一个系统地研究操作条件反射的人,他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学习的定律,如练习律和效果律等。美国动物行为学家斯金纳在桑代克观点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强化和惩罚的更详细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德裔美国心理学家沃尔夫冈·科勒为研究黑猩猩的学习,设计了许多不同的实验,如“接竿问题”“垒箱问题”等让黑猩猩来解决,提出了有名的顿悟学习理论。印记学习的理论则由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康拉德·劳伦兹提出,由于对动物行为学研究方面开拓性的成就,他与廷伯根、弗里希共享了1973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英国动物生态学家珍妮·古道尔为了研究黑猩猩,她在非洲度过了38年的野外生涯。她发现黑猩猩能够制造并使用工具,用来从蚁穴中捕食蚂蚁,这一发现打破了长久以来“只有人类才会制造工具”的观点,因而震惊了世界。在动物行为学教学中,通过对动物学习行为的研究历史的回顾,不仅可以唤起同学们对科学家探索精神的敬仰之情,更能激发他们勤于观察、敏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二、动物行为学课程思政的教学途径梳理

(一)课堂中充分发挥动物行为学案例教学的优势[4]

选取能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案例,整合到教案和课件中。一是将自编的《动物行为学讲义(案例版)》发放给学生以配合课堂教学。二是继续充实动物行为学课件中能呈现情感、态度、价值观内涵的图片、音频、视频素材,在教学中灵活应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讲授动物的亲代抚育行为时,展示山羊哺乳,家燕孵卵、育雏的图片,同时配以白居易的“燕诗示刘叟”诗句“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唤起了同学们“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的感激之情。而紧接着展示白居易“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的诗句,则激发了青年学子爱护动物,保护自然,弘扬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责任和担当。而在观看《九月怀胎》视频后,小歌手周安信的一曲《天之大》,烘托了母爱悠悠的强烈氛围,之后以“人类女性妊娠期的生理、心理和行为变化”为题开展课堂讨论,每个同学说出一到两个反映孕期准妈妈的生理、心理和行为变化的关键词,同学们互相讨论,老师适时点评。一堂别开生面的母爱教育课渐入佳境,每个同学的内心都有话要说,于是写下《九月怀胎》观片有感来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

(二)课前课后用好“互联网+动物行为学”课程资源

一是将能体现课程思政特点的新课件(新教案)上传到动物行为学班级QQ群或班级微信群中,以供同学们线上学习。QQ群、微信群成为师生交流的重要媒介。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将生态文明价值观渗透其中,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出发,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环境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是利用中央电视台几个与动物行为有关的频道,如CCTV-1中的“动物世界”“正大综艺-动物来啦”“人与自然”和“秘境之眼”等栏目,CCTV-7中的“动物世界”和“人与自然”等栏目,CCTV-9中的“寰宇视野”“自然”“万象”和“人文地理”等栏目,CCTV-10中的“自然传奇”等栏目,有大量的国内外动物行为视频资源,可以作为学生学习动物行为学的重要补充。教师将其中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视频下载后,剪辑编辑成与动物的各种行为相对应的微视频,按教学进程适时上传供学生在线学习。同学们在完成动物行为观察日记撰写和动物行为谱PPT制作等课后作业时,也可充分利用这些视频,了解更多课堂、课本之外的动物行为资源,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效果。

(三)动物行为学实践育人途径的尝试

问题导向促兴趣,亲身实践出真知。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要求[5]。为了弥补动物行为学课程没有实验和实践课的不足,在动物行为学开课之初,就给学生布置了撰写动物行为观察日记和制作动物行为谱PPT的任务。结合课堂学习,同学们在课外通过对伴侣动物(宠物)、实验动物、农场动物、工作动物、娱乐动物和野生动物等各种动物的行为进行观察或观看动物行为视频,写出专业的动物行为观察日记,并制作所观察到的某种动物的行为谱PPT(要求至少准确记述所观察动物的10种以上的具体行为)。通过现场观察和亲自体验,让学生切身了解了真实环境中的动物生存的实际情况。结课时,将同学们的观察日记装订成册,将动物的行为谱PPT汇总刻盘。这两份作业会作为课程资源为后续学习动物行为学的学生提供参考,传承下去。部分选修动物行为学的学生还申请了与动物行为学相关的大创项目,2016级生物科学(教师教育)专业的几位同学主持了“校园内樹麻雀巢址选择的初步研究”(校级,已结题),2016级及2017级生物科学(教师教育)专业的几位同学主持了“城市化背景下家燕巢址选择及人工巢托招引效果的研究”(国家级,在研)。这些同学亲自参与了项目的调查研究与实践,培养了他们“爱自然、爱探究、爱环境”的环境意识和科学精神。

三、结束语

实施“课程思政”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是一种课程观,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的目的[6]。作者在动物行为学教育教学活动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充分体验了课程育人的价值所在。推而广之,每一位专业教师只有树立了立德树人的意识,深入发掘和运用课程知识和专业技能学习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思政资源,才能充分发挥课程育人的主体作用。这是新时期构建协同育人思政格局、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2]李春旺,蒋志刚,张恩权,等.保护行为学:正在兴起的保护生物学分支学科[J].生物多样性,2007,15(3):312-318.

[3]尚玉昌.动物行为学(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4]魏智清.基于案例的动物行为学教学实践[J].当代畜牧,2017(36):37-39.

[5]张勇,胡诗朦,陆文洋,等.生态环境类专业的课程思政[J].中国大学教学,2018(6):34-38.

[6]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33.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