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宝民
少年时代,多愁善感的我经常会被书中的故事情节所感动,流下眼泪。流着泪读书,是我们那个时代司空见惯的事。现在的我,也读到过一些令人感动的书,但我却不再像少年时代那样轻易流泪了,心中的感动仍在,眼泪却变得吝啬。
我常反问自己,同样是阅读,现在的泪点为什么高了呢?各种因素都有吧。从个人角度来分析,走入社会这些年,有了太多复杂的经历,心灵已经不再像少年时代那样敏感与单纯,迟钝之心便不会轻易感动;从社会角度来说,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感情也就不再那么冲动了。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有很多伟大的成就,但也有物化的功利和拜金,很多人崇尚的是“不相信眼泪”。
哭泣不完全是懦弱的表现,它还代表着善与同情。一个不再轻易哭泣的人,固然可以被称为是一个坚强者,但同时,他的内心也缺少了一份悲悯情怀。作家王开岭说:“哭泣是因为灵魂的真实,是精神严肃和强烈震动的结果。一个对生命特别忠诚与虔誠的人是无法抑制住哭泣的。”
当我们打开一本书时,忽然泪流满面,那是因为我们又找回了少年时代的纯真;当我们心中柔软的一隅还能被书中的情节打动,说明我们的灵魂中还保有善良的精神向度。当我们重新学会哭泣的时候,说明我们又重新学会了爱这个世界、学会了爱这个世界上的人、学会了爱我们自己。
不要总是强调现实的各种情形已经使我们心灵老化、使我们不再感动,那是因为我们自己失去了率真。帕斯卡尔告诉我们:“我只赞许那些一面哭泣一面前行的人!”
(摘自《检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