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春妍
摘 要:朗读对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培养其语言能力、陶冶情操都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在朗读中整体感知,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接受情感的熏陶。如何做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朗读训练,则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对策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一种将无声文字转化为有声有色有感情的语言的常见方式,借助眼、脑、口、耳多个感官,共同对文章进行理解与吸收。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中最常用的基础教学方法之一,能够提高学生运用普通话的能力,培养语感,加强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養其积极学习的良好习惯。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策略。
一、激发朗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内部心理动因。有了兴趣,不用教师要求,学生也会自觉、主动地朗读。因此,要提升朗读能力,教师先要让学生产生朗读的欲望。首先,让学生明白朗读的好处。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应借助朗读促进学生与课文的交流,促使学生反复感知课文中的规范语言,从而在大脑皮层留下连贯、系统、条理性的痕迹,全方位地感受语言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进而陶冶情操,感染心灵。有了收获,懂得了意义,学生自然愿意朗读。其次,创设恰当的朗读情境。情境教学的优势在于能够生动地展示课文内容,让文中的画面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学生的头脑中活起来。鉴于此,教师可在实际的朗读教学中多运用多媒体、图片、录音和音乐等方法和手段,为学生创造出逼真的立体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他们入其境,体其味,表其情。
二、注重朗读范读
模仿是小学生最擅长的学习方法,所以,我几乎每堂课上都会范读,有的课上甚至会多次范读。我经常对学生说:“读书不是简单地把文字读出来就行了,读书是一件非常快乐,非常享受的事情。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精心构思而成的。要把文章读得感人,语气要读好,如小声、生气、高兴、忧愁等等。不同的文章要把握住情感。用心听一听老师是怎样读的,然后模仿老师把人物说的话读好。”在我范读的引领之下,学生的朗读水平每天都会有一些小小的进步。因此,语文老师要擅长把无声的文字变成声情并茂的朗读,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让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范读是很好的方法,让学生看得见、听得真、抓得着。长时间的范读,对学生学习语文会有很大的帮助。范读达到了一定的量,学生的朗读达到了一定的量,让朗读变成一件让人身心愉悦的事情自然就水到渠成。
三、创建朗读情景
当人处于一个类似的环境中时,就可以将自己投入到那个环境中,更能深入的体会到当时人物的思想感情。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如下手段对环境进行渲染,首先可以用语言对环境进行生动的描述,惟妙惟肖的语言可以把学生带入想象的世界,身临其境的感受到文章的内涵。其次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帮助学生理解感受当时的环境,将当时的真实情景通过图片,视频的方式直观的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对文章有更真实的感受。还可以通过还原真实场景来达到效果。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们布置场地并进行分角色表演,还原当时的真实场景。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充当某个角色,从角色的本身出发,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在模拟的环境中,学生慢慢受到来自文章本身的感染,增强了对文章的理解,朗读水平自然就上升了。
四、强化朗读技巧
停顿:朗读中的停顿分为语法和语义停顿两种。语法停顿要学生知道各种标点符号所表示的不同时间的停顿,还要使学生掌握没有标点符号的一句话之间按短语结构的短暂停顿。语义停顿即强调停顿,要使学生知道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说话的意图、感情作适当的强调的停顿。
重音:一句话的表意重点在朗读上要作重音处理,以示强调。一句话中那个词是重音是由文章的思想内容所决定的,只有真正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内容,了解了语句表达的语意重点后,才能正确地确定重音之所在。
语调:语调是贯穿在整个词句中声音高低、升降、曲直的变化,是表达语句感情的一种重要的朗读技巧。朗读时,我们必须启发学生品味出语言的内涵和情绪色彩,按照这种内涵和情绪色彩的需求来决定某种语调节奏。
语气:语气是指朗读时的口气,情态。不同的人物形象,不同的思想感情要用不同的语言来表现。
节奏:所谓节奏,即停顿、轻重、语调、速度的有机结合。朗读时要使学生通过变化的节奏,把书面语言的思想感情,用有声的语言真切地表达出来。
五、注重朗读评价
朗读后的评价,在小学朗读中尤为重要,它关系着学生朗读兴趣的培养,朗读能力的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试读,齐读、个别读、分角色读,读后我都注重及时评价。对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地方,师生都给予肯定,然后师生共同指出读得不对、不好的地方,说明原因给予示范。对读错的字音,读错的词和句子,加以纠正并领读。
小学生年纪较小,容易情绪化,很注重老师的评价,积极的评价会使他们信心百倍,反之,则消极懈怠。教师在朗读评价时应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聆听,发现每一个孩子的不同的优点,多给予恰当的表扬,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微笑和鼓励,少一些单一的评价和批评,学生树立了能读好的自信心,会读得更精彩。
总之,教师要善于利用一定的情境和采取多样的手段来达到语文课堂的朗读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变得更为有声有色,让学生真正快乐、轻松地朗读课文、学习语言。
参考文献:
[1]汪俊.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问题及措施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16).
[2]县晓林.对于小学语文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J].文理导航,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