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度假建筑中东方意境的表达

2020-10-21 06:18厉娜
建筑与装饰 2020年2期
关键词:天人合一

摘 要 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信息交流的便利及建筑技术的普及使得建筑设计在形式和内涵上变得千篇一律。而对于度假建筑而言,比起其他类型建筑更需要彰显其独有的意境和特色,而这种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应该是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结合博鳌亚洲论坛二期永久会址这个实际项目,在总体布局、空间构成、细部节点三个方面详细解析了表达东方意境的建筑设计手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探索传统文化和意境的表达对于我国继承和发扬传统,提高建筑的民族辨识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度假建筑;东方意境;天人合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崛起,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也日趋增强,习总书记更是明确提出了“文化自信”的口号。中国风正逐渐成为设计界的一阵风潮,建筑设计方面也同样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道路上不断创新和探索。在各种建筑类型之中,度假建筑作为一种体验型建筑,在表达地域性特殊性方面显得尤为必要,这也使其成为最为适合探索传统文化的实验场所。

1东方意境

所谓意境简而言之就是经由外界景物影响所产生的一种情怀境界,意境的产生与不同民族和地域的自然环境及由此产生的价值观、世界观有着还大的关系。

中国传统的世界观体现为对自然的顺应和融合,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意境可以概括为“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在具体形式上则是追求简约、安静、雅致,体现出“含蓄,婉转,悠扬,中正平和”之美。中国传统建筑大至村落、城市选址,小至亭台楼阁,无一不是顺应自然环境而进行设计,以达到移步换景,情景合一的高超境界[1]。

2东方意境的表达手法

2.1 总体布局

中国传统建筑往往是从大的选址布局层面就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一致,因此在现代度假建筑中要想体现东方意境,首先要在布局上营造一种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氛围。

博鳌亚洲论坛二期永久会址这个项目位于海南,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场地东侧为海面,西侧紧邻通往一期的城市道路。为了避免道路的影响,提高酒店的私密性,我们采用了微地形处理的手法,将大堂放在二层,从场地入口处自然起坡连接至大堂入口(图1-1)。并且在大堂入口处采用石材矮墙围合创造较为封闭的庭院空间作为过渡,由此形成了一条欲扬先抑的空间序列[2]。

对于小规模度假建筑,延续中国传统古村落的布局手法,依山就势,创造一种隐幽别致的空间意境则是体现东方意境更为合适的布局手法。

2.2 空间构成

傳统东方建筑的空间构成方式不同于西方建筑般直截了当,而是更为含蓄内敛,用空间和时间绘制一幅画卷,将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步移景换,情随境迁。对于度假建筑来说,功能需求以及仪式感相对较弱,空间灵活性更强,公共空间四面开敞,通过步道连廊连接散落的各个空间体量,围合成大大小小的院落空间等,都是度假建筑在空间构成方面体现东方意境的不二法门[3]。

就博鳌亚洲论坛二期永久会址这个项目而言,首先是主要的公共空间(大堂吧、全日餐厅、茶吧)围绕中央水景呈半围合状态布置,形成别具一格的水院空间,同时借鉴传统建筑以柱支撑屋面的构筑手法,作为维护结构的外墙和门窗全部可以折叠开启(图1-2),实现空间最大的流动性和观景的最优性。

其次客房部分也采用了空间围合的方式位列于公共空间两侧,一方面保证了客房观海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围合的庭院带给人以归属感和安全感;所有空间通过二层的开敞连廊连接在一起,并通过局部放大形成节点及空间的迂回,以达到步移景异的空间感受[4]。

2.3 细部节点

细节是提升一个建筑品质的关键所在,度假建筑的使用者感受和品味建筑时间相对比较充裕,因此需要在建筑空间中各部分运用细节营造不同的空间感受和氛围,在表达意境方面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度假建筑中体现东方意境的细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材料的运用和装饰构件的设置。

材料方面的运用主要有利用木材、砖瓦甚至铜等,与传统建筑有关联的材料来唤起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联想。对于博鳌这个项目来说,在材料方面借鉴传统建筑中的木格栅构件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元素。公共部分的建筑外幕墙顶部利用了竖向均匀的格栅作为垂帘。除了公共空间,客房部分同样将木格栅这种材料延续了下来。客房走廊部分,由于博鳌地区夏季经常受到台风的影响,走廊外侧经过多次方案研究,特别设计了可电动开闭控制的木格栅,平时百叶片垂直幕墙,保证最大化通风,台风时百叶片旋转搭接可实现完全关闭。

在现代建筑中抽象模仿一些传统构件及纹样,都能立刻使得整个空间充满传统东方意境。在博鳌亚洲论坛二期永久会址的设计中对传统建筑的一些构件进行了提取:大堂入口下车廊均采用了大小不一、错落有致的钢柱以模拟竹林的形态(图1-3),下车廊顶部雨棚及天窗将传统建筑中格纹窗进行简化再设计,小庭院布置了模拟传统山水画的片石……这些细节虽然是现代手法现代材料来演绎传统符号,但无疑使得整座建筑变得更加雅致精细,充满东方韵味[5]。

3结束语

面对着我国传统文化这一宝库,我们作为建筑师应该充分对其发掘和利用,以创造具有民族辨识度的建筑作品。当然我们提倡的并不是完全复制传统建筑,而是创造符合现代功能需求,结合现代技术与材料前提下对传统建筑空间意境和人文特色的现代化表达。不管是从总体布局、空间序列、建筑形态还是装饰构件、细部节点都应该进行充分地思考,将传统文化的精神注入其中,提升建筑的品质。

参考文献

[1] 胡文荟,唐建,张险峰.中国传统建筑生态观剖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9,(4):28-35.

[2] 赵群.传统民居生态建筑经验及其模式语言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

[3]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72.

[4] 宗白华.美学与意境[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17.

[5] 冯颀军.中国传统建筑意境空间构成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8.

作者简介

厉娜(1987-),女,山东省日照市;学历:硕士,工程师,现就职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研究方向:从事建筑设计领域的研究。

猜你喜欢
天人合一
论钱穆哲学的心性论维度
浅谈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当代意义
旅游境界浅说
“天人合一”的历史内涵及现代警示
论太极拳拳义中的儒道思想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关于《老子》生命哲学探析
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生态伦理智慧及其现代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