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
【摘要】文章通过描述两次绘本教学授课过程和改进,旨在探讨如何从培养高阶思维的角度出发,扩大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以提高小学英语绘本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英语;高阶思维;绘本
一、引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绘本已经逐渐成为幼儿及儿童重要读物之一,凭借着丰富多彩的图文、简单幽默的故事、生动且深刻的内涵,绘本正在逐渐进入到更多儿童学习生活之中。尤其是在儿童英语学习中,绘本生动有趣的特性对于提升儿童学习兴趣,帮助儿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儿童学习效率有着极大帮助。
为了补充主流教材趣味性、扩展性的不足,丰富小学生的英语学习,越来越多的学校研究开展了绘本教学。一般,低段的绘本主要重复性强,故事情节较不明显。而随着年级的上升,故事情节越来越明显,且故事一般都富有趣味、想象丰富,非常符合小学生的阅读偏好。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教学目标之一。钟志贤先生认为,所谓高阶思维,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它在教学目标分类中表现为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高阶思维是高阶能力的核心,主要指创新能力,问题求解能力、决策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他提出,高阶思维发展需要高阶学习支持。在教学模式的属性上属于建构主义学习模式。实践说明,小组协作学习、讨论、案例学习、角色扮演、项目研究和问题求解学习活动等,有利于发展学习者的高阶思维能力。本文将在呈现一节绘本课的两次教学实施中关于高阶思维的感悟。
二、教学实践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牛津阅读树stage 6 系列Kipper and the giant。绘本共24页,使用过去时态。情节如下:Kipper观看一个叫做《生气的巨人》的电视节目,这个巨人对村民很不友好,生气时村民们吓得到处跑。Kipper看完节目后,魔法钥匙把他带到了巨人生活的时代。以前都是和兄弟姐妹一起冒险的,而这次只有他一个人。巨人外出旅游不在,他来到村子里,却意外地发现自己比村民们高大许多,在村民的眼里也是个巨人。村民驱逐他,他委屈地哭了。尽管如此,他还是热心地帮村民修房子、搬巨石,村民都开始喜欢他了。巨人回来,却不小心摔了一跤受伤了,Kipper帮他包扎并教育他不要再生气。最后所有人在村子里快乐地开派对。魔法钥匙把Kipper带回原来的世界。
故事情节曲折,文本较长,应分为两节课时。本文论述的是第一课时,学习绘本。笔者在授课前认真研读故事,以故事的文本结构和人物情感为两条主线,设定教学目标为:①图片环游,理解故事大意;②阅读文本,加深对故事的理解;③对于主人公进行评价,能够体会到主人公Kipper的人格魅力,并产生向他学习的热情。两次教学实施均按照读前、读中、读后三个环节进行。
(一)第一次教学实施及思考
【片段1】Guessing game (Lead in)
将巨人的图片完全遮住,露出一只握着棍子的手臂猜是什么,然后露出巨人的形象,提问“What was he like? Was he as tall as us?”最后完成呈现图片,巨人的脚边有很多村民在奔跑,提问“Did villagers like him?”再呈现村民驱赶Kipper,朝他扔东西的图片。根据图片,学生判断出村民都不喜欢这两个巨人。这时笔者呈现结局开派对每个人都很开心的图片,问学生:“Now everyone is very happy. What happened?”
思考:绘本阅读教学应激发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王蔷教授提出:不仅是阅读,更是悦读。绘本教学应不同于一般的阅读课。其动因源于悬念,其乐趣在于过程,一味地查找信息、回答知识性的问题的做法会扼杀学生阅读文本的欲望(张伊娜,2014)。课堂上当笔者呈现结局后,故事的前后差别使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通过预测学生都期待着故事的开展。
【片段2】Discuss and order
Kipper到达村子后,村民先是对他大声喊叫,然后开始动手扔东西,Kipper委屈哭了之后村民放下警戒,慢慢靠近他。笔者在此设计如下:只呈现三幅打乱顺序的图片,同桌讨论排序并阐述自己的理由。学生讨论热烈,所述观点出人意料令人惊喜。有学生说Kipper的衣服开始很干净,后来被村民扔东西变脏了;也有学生说Kipper的衣服开始很脏,后来干净了是因为村民不怕他了,还帮他洗衣服;还有学生说Kipper一开始是站着的,然后半跪着防御村民,最后跪着哭了;也有学生说Kipper先是跪着,因为很意外自己竟然比村民大那么多,后来站起来准备放弃……
思考:①绘本的图片含有大量的信息,学生观察图片时常常是从整体到细节,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观察每一幅图片,然后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将图片进行重组,呈现给教师和同学很多意想不到的角度,体现了高阶思维的创新能力。排序的过程其实是个体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的过程,也是语言组织的过程。所以教师应创造机会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观察图片,设计排序活动。绘本中高质量的图与文对培养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沟通能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对于学生的情感成长等方面都有着难以估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②新课改提倡的学习方式之一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互动性、互补性强,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增进认识与理解。同桌、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形式。绘本教学不应局限于学习语言知识,教师的大部分问题没有固定答案,合作交流学习有利于产生更灿烂的思想火花。
【片段3】Presentation
Kipper独自去到巨人城堡时,笔者提问:“Kipper went alone. How did he feel?”Kipper哭了之后,提问:“If you were Kipper, what would you do?”巨人摔倒后,再次提问:“If you were Kipper, what would you do?”。
思考:整个故事的学习几乎都是以让学生猜测的形式展开,穿插根据绘本图片猜生词castle、mend和roof。形式较为单一,不够灵活多样。所以虽然导入环节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讨论环节较为热烈,其它时候课堂的参与度并不高,学生趋于疲劳。且本故事情节性强,但此次教学设计像流水一般,不利于学生复述故事,厘清脉络。
针对片段3 的不足,笔者查阅了有关绘本教学的论文,调整教学设计,进行了第二次教学实施。由于片段1和片段2 的教学效果较为理想,所以主要是针对片段3进行修改。
(二)第二次教学实施及思考
【片段3】
1.Read and match
Kipper哭了之后帮助村民和巨人回来后意外摔倒,Kipper幫助他。故事紧凑,且最能体现主人公Kipper帮助他人的良好道德品质,应给学生时间带着问题思考品读故事。所以笔者抛出问题“If you were Kipper, what would you do to villagers and the giant?”后,让学生完成练习纸上图文匹配的活动,并强调找关键词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如下图:
新课改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在课堂上发挥的是主导作用,而课堂的主体仍是学生。第一次教学实施笔者确实存在赶着学生往前跑的失误,教师说的比学生多。第二次教学实施,这个故事的亮点环节,笔者修改了教学设计,学生不再被教师“牵着鼻子走”,不仅润物般轻盈地在匹配活动中理解了生词的意义,更有时间消化问题、阅读文本,让思维沉浸到绘本的世界中去。第一次教学实施中出现的疲劳状态一扫而空,学生因新的教学任务和阅读好奇而状态饱满。
2.针对第一次教学实施流水账一般地进行教学,本次笔者设计此表格(如下图),以故事进行时间顺序和人物为坐标,通过关注故事的开头、中间、结尾,整体感知、理解故事大意并建立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清故事脉络,使得思维过程可视化,同时也是帮助学生搭建输出平台,外显思维发展。
笔者没有“一手操办”,搭建了主体框架,每进行完一个环节,便由学生讨论完成。学生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思维时刻在运转,通过问题求解和讨论,进一步发展了高阶思维品质和合作学习能力。
三、感悟与收获
通过本次教学实践活动,笔者勇于正视错误,查阅资料,发现了更广阔的教学天地,工作热情高涨。对小学高段故事性绘本教学中高阶思维的培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第一,教师要全面理解文本,不应过于注重被文字信息、语言知识。对于学生陌生的词汇,无需过于纠结和过多解释,可通过图片释义、肢体语言和简单的英语描述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猜测和理解,培养学生文本逻辑能力和思维力。
第二,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偏好,培养高阶思维。猜测故事情节、猜测人物对白等多元思维活动,有利于学生走进绘本角色,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借助思维导图等可视化工具,帮助学生外显思维路线,内化思维品质;排序、图文匹配、小结活动等,有利于学生训练思维的问题求解能力;最喜欢的故事环节、从故事中学到什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三,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感受,教师不应满堂灌,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留白去体会故事。
高阶思维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有赖于教师不断的实践和反思,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思维为重点去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张伊娜.对目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优与思——第七届全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现场教授观摩研讨[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14(7):32.
[2]周云凤.让绘本阅读走进低年级英语课堂[J].学园,2014(24):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