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傅山先生的书法艺术

2020-10-21 09:11郭蕾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9期

【摘要】傅山对书法有着自身比较独特的见解,对我国的各种书法理论以及之间存在的具体关系进行了不断的研究探索。他在老子学说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关于书法理论,也提出了四宁四毋的创作原则,这是傅山的书法艺术乃至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他追求“大巧若拙”那样的艺术高峰的集中体现。“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属于傅山书学的一种思想灵魂。他的书法既具备独创的理论,而且杰作还非常的丰富,作为三晋冠冕,一代宗师是当之无愧的。

【关键词】宁拙勿巧;宁丑勿媚;宁支离勿轻滑;宁直率勿安排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既是为山平不得,我来添尔一峰青”“嚼雪滩头松桦下,一峰青插半天看”,这是我国明末清初伟大的思想家、艺术家傅山先生所作的诗。人如其诗,这也是先生高尚人格的真实体现。先生确实是一座雄伟的高山,而且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高山。他一生在政治和社会舞台上,与同仁“以道义相期许”,他捍卫正义,不求名利的高贵品质,传之海内。在思想文化方面,他被称为“学海”,主要是由于其具备渊博的知识,开创诸子学,研究佛道经典,关于音韵学以及逻辑学也非常地精通,非常擅长金石之学等。上海复旦大学的蔡尚思教授曾经这样对其评价:“具备非常独特的哲学、政治、文学、美学、史学以及教育思想等,在治学方面非常的具备特色,民族气节比较突出。”傅山在一生当中,一直孜孜不倦地学习,在非常多的方面都具备较高的造诣,比如文学方面,经史方面,书、诗、画、佛以及道等方面,特别是在书法艺术方面具有较高的成就,属于一位艺术实践以及书法美学理论相结合的书法大家。

傅山出身于书法世家,八九岁时就临摹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楷书鼻祖”钟繇的字入门,比如《黄庭》《乐毅论》《曹娥》以及《破神论》等,描摹的比较广泛。后来又开始描摹王羲之、颜真卿以及王献之的字。十八九岁的时候就可以独自进行镌刻印章,大致二十岁的时候,已经对历代的书法都描摹了一个遍,他对篆、隶笔法非常地喜欢,特别是对赵字别有见地。他曾临摹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画家、诗人,被称为“元人冠冕”的赵子昂以及明代书画家董其昌的作品,非常地喜爱,稍微进行临摹,就会达到真假难辨的境地。后来在发展中,他不再临摹董以及赵书体之婉转的遗风,逐渐摆脱了董香光以及馆阁体的具体影响。[1]

四宁四毋属于其创作原则,这是傅山的书法艺术乃至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他追求“大巧若拙”那样的艺术高峰的集中体现。关于书学的具体思想,傅山非常看中作字人的人品,他非常喜爱颜真卿的书体,其书体比较的雍容大方,其人品同样具备大义凛然的气节,这一点同样是傅山比较欣赏的地方。“未习鲁公书,先观鲁公诂。”即是说,在学写颜真卿书法之前,要先了解鲁公的为人,只有深入了解了鲁公的为人,然后才有可能学好鲁公的书法。我们可以从先生平常所作的作品当中有所体会,比如,从“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以及“性定会心自远,身闲乐事偏多”当中可以看出,这两幅对联可以说是颜体《告身帖》的活脱体现,刚劲峻拔,气势宏阔。其运笔重拙,藏头护尾,涩笔而行,因而线条粗壮雄浑,非常饱满,更是融入了傅山自己的书法风格当中,可以称得上傅山楷书大字作品当中的代表作。[2]

在傅山先生的所有书法作品中,草书作品的数量最多,艺术性最高,也最能体现它的性格。傅山的草书,以沉雄顿挫为体,以飞动变化为用,既痛快淋漓又沉着劲健。有的一气呵成,刚健洒脱;有的墨汁淋漓,气韵生动;有的信笔所之,意趣横生;有的忽行忽草,神采焕发,运笔柔中有刚,迟速应心,精神贯注,意态天真。草书精品轴《东海倒座崖》可以说是先生草书艺术的典范,作品婉转遒劲,连绵不断,犹如古树盘藤,龙蛇飞动,一气呵成,自然流畅。《晋公千古一快》草书四条屏是一幅大字狂草,其书法点画圆润,沉重稳健,大气凛然。结构简练紧凑,既内敛又外张,气势比较磅礴。郭沫若先生曾经这样对其书法进行称赞:“豪迈不羁,可以称得上为志在千里。”这一句话很好地说明了傅山草书当中具备的精神实质,他以一种比较豪迈的气概,摆脱了传统书法的羁绊以及束缚,更加具备独特风格;与此同时,也可以很好地反映出其书法表现出的美学思想以及无所畏惧的神精。[3]

对傅山的众多作品进行分析,发现其作品不具备一致性,不仅包含一些比较独特以及一览可辨的“连绵”草书,还包含一些高古端庄的篆隶;含蓄高致的小楷以及大气凛然的行楷等……但是在傅山作品当中,最饱含特点的以及最让观者产生流连忘返情感的仍然属于那些具备“连绵不断”以及具备生命特征的“傅山”连绵书体。这些“连绵”之作和博学连为一体,具备比较新奇以及撼人的气势,在傅山书法当中打造出了比较独特的世界,促进了傅山书法地位的形成,与此同时,达到了一种很好的书法佳境。

傅山先生的书法作品,达到了人书合一的境界,内容非常博大精深,具备绝妙之处。在观赏作品的过程中,就好像在深山大川中置身一样,感到苍茫质感来袭,会出现振人心肺以及长人志气的感觉。在书法布局时,他根据文字的形状,长的字就稍长一些书写,四方的字就四方一些书写,大的字就稍大一些书写,小的字就稍小一些书写,在一个字一个字中耕耘疏和密,完全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易于发挥自己个性式的流出。在这里没有大部分书法家那刻意地作出的疏与密的章法形式,这也正是傅山先生不同于一般的过人之处,彰显了先生的章法魅力。

傅山的魅力是多方面的,从人格魅力到书艺魅力,从学识魅力到独创魅力,从历史魅力到现代魅力……,或许傅山即是一个综合起来的“傅山魅力”。因为有了这些魅力,才有了傅山的存在,才有了傅山在中国书法史,特别是明清部分所占据的相当大的比重。在当时那个时代,傅山的作品已经比较出名,并且非常珍贵,根据史书载,傅山的书法在当时达到了“一字千金”的境地,经常会出现争相抢购的现象。而现如今依然保存的傅山手稿原件,其数量也是非常庞大,流传的范围比较广泛,在之前以及同时代当中,是从来都没有的。傅山在一生当中都没有求得一官半职,但是他的墨迹却可以很好地保存以及流传下来,主要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讲述:第一,傅山具备比较良好的人格以及人品,一直被人们敬仰;第二,傅山的确具备较高的书法造诣,人们非常喜爱以及崇拜,那种程度甚至超过了当时身居高位以及得到帝王赏识的一些书法家。傅山的书法不仅在当时具备非常大的声誉以及价值,一直持续到现在,人们对其书法的评价也是非常高的,他对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先生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非常喜爱使用古字以及生僻字,甚至会在古字的基础上进行创作,这样一来,可以很好地体现出我国文字具备丰富多彩的特点。把篆、隶、行、楷以及草等相互之间进行通融,可以创造出非常多比较优美以及耐人寻味的文字,而这些也可以使得汉字的魅力更好地體现出来;有时候先生在创作的过程中会把篆以及隶当中的两个字或者是三个字进行合并,进而形成一种新型的字体,猛一看特别像是道教当中的“符”,但是仔细看却发现其是一个字;有时候又会把多种字体放置在一篇(幅)文字当中,保障其形体以及大小的变化以及结构的配比之间错落有致,非常优美,充分显示出了汉族文字以至整个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

其篆书,上溯先秦,独辟蹊径。在章法上,天然流放,自出机杼,又错落有致;在用笔上,不故作姿态,而天真率意,舒展敦厚;他的隶书,追慕汉风,天倪率真,深得汉隶之精髓,既有古源之法,又有灵犀独慧。其柔韧内敛、富有张力的笔画,给人以圆润遒劲、奇异多姿的美感;他的楷书,雄健奇绝,气势宏阔。在骨法用笔中突出了气势,在宏阔的气势中又注意到了章法结体的变化。以独到的笔法、墨法和变化无穷的章法、韵律、点画节奏、跌宕气势来表情达意;他的行书,笔姿英锐,大巧成拙。既有深厚的传统功力,又有个性鲜明的创新意识。其书法笔力雄健,点画圆润厚重,结体变化无穷;他的草书,豪迈不羁,意荡神驰,气势磅礴,富有强烈的动感和节奏感。用笔的刚柔舒敛,用墨的浓淡枯润,点画的粗细曲直,结体的方圆阔窄,章法的疏密开合,都相得益彰,各臻其妙。那曲折深邃的意境,真情弥漫、连绵飘逸的龙蛇大草,扯不断、理还乱,流动着富有活力的美。

关于中国历代的书法、理论以及书法之间存在的具体关系,傅山对此都均有比较详细的研究,并且具备自身比较独特的理解。其是一位既有独创的书法理论,又有大量丰富杰作的书法大师,作为三晋冠冕,一代宗师是当之无愧的。

参考文献:

[1]梁兰,谢卫平.中国书画艺术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思考[J].戏剧之家,2020(13):162-163.

[2]周巧旻.翰墨飘香音韵传情——论音乐与书法的内在关系[J].大众文艺,2020(9):265-266.

[3]于广华.书法如何介入当代艺术——以“书·非书:2019杭州现代书法艺术节”为例[J].东方艺术,2020(2):18-24.

作者简介:郭蕾(1977-),女,汉族,山西文水人,本科,太原市晋祠博物馆,傅山纪念馆主任,文博馆员,研究方向:博物馆陈列展览。